8月24日晚,为期四天的“包”打天下・山东大包争霸赛暨黄河口非遗美食嘉年华圆满收官。最终东营队凭借亮眼表现,问鼎黄河口,摘得赛事桂冠。
16市高手携“独门包点”同台竞技,4万份水煎包免费敞开供应,非遗面塑进夜市开课,文旅“显眼包”免费派送,更有网红达人扎堆打卡、游客直呼“不想走”。东营以“大包”为媒,把“好客山东”的热情、非遗文化的鲜活、文旅融合的活力,都揉进了烟火气里。
“古法煎香,流水宴客”的黄河口“包”香流水席,是四天里最暖的“金字招牌”。每天19:30一到,300人长桌前,现煎的水煎包准时上桌,免费递到食客手中。四天下来,4万份免费水煎包全被“炫”空,隔壁史口特色水煎包更是被带火,单日狂卖四五千个。
更惊喜的是,不少市民游客还领到了东营文旅定制的“显眼包”,逛夜市装面塑作品、买小吃正好用,走到哪都是“行走的东营名片”,不少人举着“显眼包”拍照打卡,成了现场一道独特风景。
每晚19:00、20:00,鲁味面塑互动区准时开课。非遗老师蹲在桌前,手把手教亲子家庭捏面塑——从憨态可掬的迷你水煎包、灵动的花样馒头,到还原河东东海营营、大闸蟹的微缩造型,分步骤教学让零基础孩子也能上手。从捏面到吃包,孩子记住了“面”的两种浪漫,比课本还生动。
一“包”口福锦鲤活动更是惊喜不断!东营联合本地餐饮、A 级景区、星级酒店等优质资源,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全场景大奖池。来自潍坊的张先生说:“本来就想尝口包子,没想到还能逛景区、住酒店,东营太实在了!”
这场“大包盛宴”,早已不止是舌尖的狂欢——它更是一次“以食促旅、以旅兴商”的生动实践,数据背后满是东营文旅经济的强劲活力!
赛事主场区(陶然公园北广场+鸿港夜市)4晚总客流量14.9万人次,单日最大流量5.3万人次,瞬时最大流量1.3万人,带动鸿港夜市营业收入实现约370万元,现场60家非遗、文创摊位及知名本地餐饮企业外摆4天销售额近140万元以上,拉动住宿餐饮交通等综合消费2000万元以上。
东营文旅用“一团面”做纽带,让非遗与美食撞出了最接地气的火花。面塑是指尖的非遗,水煎包是舌尖的乡土味——两者以“面”为媒,形成了“从手到口”的文化体验链。四天里,游客们在揉、捏、尝的互动中,触摸到了鲁味非遗的鲜活;而黄河口水煎包也不再只是一道美食,成了传播黄河口面食文化的载体。
“本来担心下雨影响体验,结果东营人太热情了!” 来自济宁的游客刘女士说,这场突如其来的雨,反而让 “好客山东”的温暖显得更加具体。雨中,工作人员搭起临时雨棚,流水席前依然排起长队,本地企业免费给游客发放各种美食,不辜负每一位来东营的游客。这些藏在细节里的温暖,比热乎的水煎包更暖胃,也让“好客山东”从一句口号,变成了每个游客亲身感受到的实在。
这场以“包”为媒的盛宴,早已超越了“厨艺比拼”的范畴——它是东营组织能力、宣传水平、综合实力的一次精彩亮相,是“好客山东”最生动的具象,更是非遗文化走进生活、文旅融合拉动消费的成功实践。(大众新闻记者 马瑞琳 陶敬玉 杜美萱 通讯员 穆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