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第一天,我顶着三十四度的热风去买早餐,结果排在我前面的大哥一口气要了十五张油饼。 老板娘笑得像刚中了彩票,我却被油烟熏得差点原地蒸发。回家冲了个冷水脸,打开冰箱看见角落里那袋被遗忘的饺子皮,忽然福至心灵:既然不想出门受热,也不想等面发半天,干脆让饺子皮冒充一回油饼,反正都是面,谁规定油饼一定要和面擀面?二十分钟后,我端着盘子蹲在阳台啃第一张试验品,外圈酥得掉渣,里面软得能弹牙,风一吹,葱香混着芝麻香飘到隔壁,邻居小孩趴在栏杆上问:“阿姨,你家是不是偷偷开店了?”
先说结论:饺子皮版油饼,真香,真省事,真没技术含量,唯一的风险是吃太快会烫舌头。
【材料简单到像开玩笑】
饺子皮二十张,超市最普通那种,冻得梆梆硬也没关系。
小葱三根,只要葱绿,切成碎末,切得细一点,否则戳破面皮。
熟芝麻一小把,白的黑的随意,没有就用花生米拍碎,香得也不讲理。
面粉一小撮,大约吃饭用的勺子一勺,用来调油酥。
盐、胡椒粉各一撮,五香粉敢放就放,不敢放也不强求。
食用油三勺,家里炒菜的普通油就行,别用香油,会抢戏。
【油酥是灵魂,偷懒就失败】
把那一小撮面粉放进小碗里,加盐、胡椒粉、五香粉,再把三勺油烧热到微微冒烟,滋啦一声浇进碗里,用筷子迅速画圈,热油遇到面粉瞬间起酥,香味像烟花炸开。 这一步别省,油酥的厚度决定饼的层次;如果懒得调,直接刷一层生油,结果就是一张硬面片,哭都来不及。
【组合过程像玩折纸】
取一张饺子皮,刷一层油酥,边缘留一指宽不刷,免得待会儿露馅。
撒葱花和芝麻,别手软,葱越多越香,芝麻越密集越像深夜食堂。
盖第二张饺子皮,轻轻按一圈,把空气赶出去,像给两张皮做心肺复苏。
重复刷油酥、撒葱、盖皮,最多叠五张,再多中间就蒸不熟。
最后一层盖完,用手掌从中间轻轻往外按,把五张皮压成一张大饼,厚度大约硬币高,边缘捏紧,别让葱花越狱。
【下锅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平底不粘锅刷薄薄一层油,开中小火,把饼胚放进去,先别动它,让底下那层皮慢慢鼓小泡,大约四十秒。翻面,用铲子轻轻压一圈,能听到“沙沙”声,那是油酥在起层。再四十秒,继续翻面,重复三次,总共不到三分钟,饼身金黄,边缘翘起,像害羞的小姑娘卷刘海。出锅前改大火五秒钟,逼走多余油分,酥皮更轻盈。
【吃法随意,但建议先撕着吃】
刚出锅的油饼像刚睡醒的猫,软中带点脾气,一撕就掉渣,热气冲上来,葱香芝麻香直往鼻子里钻。第一口别蘸酱,先吃原味,外层薄如蝉翼,咔嚓一声碎在嘴里,里面层层拉丝,软得像棉花糖。第二口可以抹点老干妈,或者把煎蛋夹进去,油饼瞬间变身豪华三明治。第三口……对不起,第三口我已经开始舔手指了。
【变着花样玩】
甜口党:油酥里不加盐和五香粉,改放一小勺白糖和肉桂粉,出锅趁热撒白糖粒,像迷你版西班牙油条。
芝士流心:在第三层和第四层皮之间塞一片芝士碎,出锅一掰,芝士瀑布拉丝半米长,隔壁小孩哭得更响。
全麦健康版:饺子皮换成全麦饺子皮,油酥用橄榄油调,芝麻换成奇亚籽,虽然口感稍硬,但负罪感直接清零。
【失败经验也分享】
我第一次试验时,油酥刷太厚,饼胚叠太高,结果中间还是生面,边缘已经焦黑。解决方法是:油酥宁薄勿厚,叠层宁少勿多,火候宁小勿大。第二次忘了捏紧边缘,葱花在锅里开篝火晚会,场面一度失控。所以记住,边缘一定捏紧,像给饺子封口那样认真。
【为什么它比早餐店的还香】
早餐店的油饼好吃,一半靠老油老面,一半靠高温猛火。我们用饺子皮走捷径,却赢在新鲜现做:葱花是早上刚买的,芝麻是现炒的,油酥是刚烫的,出锅三分钟就进嘴,没有任何机会变凉变硬。而且不用和面、不用醒面、不用擀面杖,厨房小白也能在二十分钟内从冰箱到餐桌,夏天再也不用跟油锅面对面蒸桑拿。
【收尾】
吃完最后一口,我把空盘子举起来对着夕阳晃了晃,油渍在光里像一片金色小宇宙。饺子皮版油饼,拯救了被高温打败的早餐,也拯救了被外卖掏空的钱包。今晚你若翻冰箱看到饺子皮,别犹豫,让它变身吧,毕竟,谁不想在自家厨房开一家只营业二十分钟的迷你早餐店呢?
说说看,如果让你给这张油饼再配一位灵魂搭档,你会选豆浆、冰可乐,还是直接再来一张?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