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一到,菜市场的羊肉摊就支棱起来了。
可不少人往案板前一站就犯怵:前腿后腿、脊排里脊看得人眼花缭乱,刚问两句 “哪块肉嫩”,老板三言两语就给绕晕了。
其实我常去的那家老杨肉铺老板早说过,真正懂行的人就盯着四个部位买,连秤都不用细看,
这几块全是羊身上的 “活肉”,滋味和口感从来不会差。
头一个得说羊上脑,听着像羊脑附近的肉,实则是脖颈后方、脊骨两侧的一小块精华。
这地方的肉最妙在脂肪和瘦肉交织得恰到好处,红的肉、白的油形成细密的大理石纹路,
跟猪肉里的梅花肉是一个路数。
挑的时候得认准两点:
一是色泽要鲜亮,不能发暗发灰;
二是用手指按一下,得能立马回弹,要是按出个坑不恢复,那就是不新鲜了。
我上周刚用它涮火锅,在铜锅里滚三秒就捞,
入口先是油花的润,接着是瘦肉的鲜,蘸点韭菜花芝麻酱,连舌头都要鲜掉。
比羊上脑更金贵的是羊里脊,这部位藏在脊柱内侧,一头羊顶多也就一斤左右的量。
老杨说这肉是 “羊身上的嫩豆腐”,确实没说错,
它几乎没有筋膜,一刀切下去能看见细腻的肌理,连一点肥膘都找不到。
挑选时要注意看纹路,得是顺丝的长条状,要是发现肉里有细筋,那准是被掺了别的部位。
我通常会让老板片成薄片,用料酒和少许淀粉抓匀,
大火爆炒十几秒就出锅,口感嫩滑得能在嘴里打滑,比牛肉里脊还多了层羊特有的香气。
羊肋排算是羊肉里的 “颜值担当”,
肋条间的肉肥瘦相间,红白斑驳得像块织锦。
不过内行人买肋排有讲究,得挑肋骨间距均匀的,这样的羊生长周期足,肉质更紧实。
肥膘的厚度也得留意,最好不超过一指宽,太厚会腻,太薄又容易烤干。
我家周末常做烤肋排,把肉用盐、孜然和少许蜂蜜腌上两小时,
进烤箱烤到表皮微焦,出炉时油星子滋滋作响,咬下去先是脆壳崩开,
着嫩肉混着汤汁在嘴里化开,连骨头缝都要嗦干净才过瘾。
最后是羊腿肉,别看都是腿,前腿和后腿的吃法差着十万八千里。
前腿因为活动量大,筋膜和脂肪稍多,炖汤最是合适,
焯水后扔进砂锅,加两片姜和几颗红枣,慢炖两小时,汤头会浮着一层金灿灿的油花,
肉酥得一抿就烂。后腿肉更紧实,瘦肉居多,适合烧烤或红烧。
挑羊腿肉得看纹理,新鲜的肉纹路清晰,用手摸上去带着弹性,要是发黏或有异味,
再好的价钱也不能要。
中秋节用后腿肉做了酱羊腿,炖到筋都化在肉里,凉了切片当凉菜,越嚼越香。
其实光认部位还不够,老杨教过我几招通用秘诀。
新鲜羊肉颜色是鲜红或粉红,要是发暗发黑,那指定不新鲜;
闻着得是淡淡的羊膻味,没有杂味;用手摸一下,表面微干不黏手,按压后能快速恢复。
要是碰到老板说 “这是‘上脑’”,你不妨追问一句 “是颈后肋前那块吧?”,
保准他不敢随便糊弄, 内行人的气场得拿捏住。
秋冬吃羊肉本就是件惬意事,要是因为挑错部位坏了胃口,实在不值当。
记住这四个部位:
羊上脑涮烤两相宜,羊里脊快炒最鲜嫩,羊肋排烤炖皆美味,羊腿肉分前后来吃。
下次再去买羊肉,照着我说的报出部位,保管肉贩对你另眼相看,再也不敢拿次货蒙你。
毕竟吃羊肉这事儿,讲究的就是花对钱、吃对肉,你说是不是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