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逛超市时,我盯着货架发了会儿呆——53度飞天茅台的价签从“2999”悄悄改成了“2599”,旁边还挂着“买大瓶送小酒盅”的红海报;烟酒店的玻璃上贴着“中华烟直降300元/条”,老板趴在柜台后刷手机,见人进来都懒得多抬头。这哪是往年“金九银十”的热闹?分明是一场静悄悄的“价格大撤退”:从白酒到香烟,从汽车到大闸蟹,连曾经风光无限的智能家电都扛不住了。
最让人意外的是香烟——这个被老烟枪视作“硬通货”的玩意儿,今年国庆竟成了“掉价榜”常客。中华、黄鹤楼这些往常攥在手里舍不得抽的高档烟,价格集体跳水30%,连烟酒店老板都摇头:“以前得托关系抢的紧俏货,现在堆在柜台落灰。”
这场“降价潮”背后,藏着普通人看不懂的消费变局。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今年国庆“跌得最狠”的5样东西,到底发生了什么?
往年的中秋国庆,茅台、五粮液是饭桌上的“面子担当”,不管是商务宴请还是走亲访友,拎两瓶高端白酒准没错。可今年,这些“硬通货”突然不香了。
超市里,茅台的促销牌换了又换,从“送酒杯”到“叠加满减”,价格一路往下探;烟酒店老板私下吐槽,进货量减了三成,怕压手里。年轻人不爱喝高度酒了,00后更爱低度果酒、预调鸡尾酒;商务宴请也少了,企业捂紧钱包,能省则省。再加上电商平台疯狂补贴,两瓶茅台直接便宜大几百,谁还愿意原价买?
本质:白酒的“社交属性”在弱化,从“必须喝贵的”变成“能喝就行”,高端酒自然没了撑价的底气。
路虎发现运动版从“加价8万提车”到“直降15万甩卖”,奔驰GLB、奥迪A6L集体“跳水”……今年国庆的车市,像极了一场“清仓大甩卖”。
新能源车的冲击最直接:充电桩越铺越多,年轻人宁可买特斯拉、比亚迪,也不碰油车;国六B排放标准实施,车企急着清旧款库存;更现实的是,老百姓算明白了账——每年油费、保养费够打半年车,买车成了“冤大头”。
本质:燃油车的“高端滤镜”碎了,当新能源车又便宜又好用,谁还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
去年阳澄湖大闸蟹能卖100元/斤,今年连梁子湖的普通蟹都跌到30元/斤。超市里,蟹摊前冷冷清清,反倒是“1元/斤”的青菜摆得显眼——商家想靠低价菜拉人流,顺便清清蟹库存。
产量暴增是主因:江苏、湖北的蟹塘今年大丰收,市场上螃蟹多到卖不动;年轻人也变精了,不再迷信“阳澄湖”标签,直接去批发市场挑新鲜蟹;更扎心的是,预制菜里的“蟹味丸子”“蟹柳”抢了风头,花小钱就能尝鲜,何必花大价钱买真蟹?
本质:当“稀缺品”变成“大路货”,再高的溢价也撑不住。
连香烟都跌了,这多少让人意外。中华、黄鹤楼这些高档烟,国庆期间价格直降30%,烟酒店老板说:“以前2000元一条的烟,现在1400元都没人抢。”
健康意识在提升:公共场所禁烟、烟盒印警示图,不少人开始少抽甚至戒了;新型烟草分走蛋糕——加热不燃烧烟成本低,还能打着“养生”旗号;更头疼的是假烟泛滥,农村集市10元一包的“高仿中华”,让正品销量雪上加霜。
本质:香烟的“成瘾性消费”在弱化,当人们更在意健康、更会算性价比,高价烟自然没了市场。
月饼的降价速度比中秋来得还快!某知名品牌的中秋礼盒,节前卖 298 元,现在超市贴 “清仓价” 148 元,降幅超 50%。散装月饼更便宜,莲蓉、豆沙馅的 5 元一个,五仁月饼 4 元,比面包还划算。超市导购说 “月饼保质期短,一般就 20-30 天,中秋过了就没人买了,现在不降价,过几天只能扔”。
本质:礼盒装溢价太高,里面就 6 个月饼,还不如买散装的,口感一样,价格便宜一半;
最后想说:商品降价未必是坏事,至少它让我们看清——真正的价值,从来不在标价签上,而在自己需要的分量里。
今年国庆,你买到哪些“降价惊喜”?又对哪样商品的跌价最意外?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