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盛唐洛阳年,洛阳牡丹甲天下,春天去洛阳看牡丹体验中国文化
创始人
2025-09-10 19:38:22
0

洛阳居天下之中,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简称“洛”,古称神都、洛邑、洛京,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后梁、后唐、后晋)在此建都,是世界文化名城。

今年春节8天假期,洛阳以“穿越盛唐洛阳年”为主题,累计接待1113.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2.93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同比2019年分别增加280.54%和345.36%,同比2023年分别增加87.51%和156.88%。“远赴人间惊鸿宴,一睹人间盛世颜”的老君山,以武则天为模特塑造的卢舍那大佛等石刻艺术龙门石窟双双上榜春节全国驾车出游十大热门景区。

河南洛阳旅游热门景点还有少林寺、白马寺、应天门、天堂明堂、丽景门、洛邑古城、中国国花园、洛阳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关林庙、九州池、龙凤山景区、云台山、龙潭大峡谷、红旗渠、郭亮村等等,游玩洛阳市至少3-4天,周边2-3天,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出游时间,体验大唐盛世的繁华。

1、旅游中国从洛阳开始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游嵩山写道:“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历九朝为都会,包伊瀍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意义是中岳嵩山雄峙中原,为五岳领袖,统领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洛阳境内河渠密布,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河、涧河、瀍河等10余条河流蜿蜒其间,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优美的自然风光、璀璨的历史文化、浓郁的现代气息交相辉映,使洛阳成为一座充满魅力的旅游名城。

西周初年周公营建洛邑,先到嵩山附近的阳城(今登封市告成镇)设置了一座测影台,立圭表,测日影,得出嵩洛地区是“天下之中”的结论。嵩洛一体,北面有黄河作为天然屏障,四周有众多雄关拱卫。

在中国八大古都中,洛阳是我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古都。隋唐五代时期,隋朝、唐朝(含武周)、后梁、后唐、后晋五个朝代以洛阳为都城。仅从数目来说,超过十三朝的三分之一。在这个时期,洛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峰,此后急剧下滑,失去都城地位。

这一时期,洛阳和世界连成一片,周边民族的首领、使者、商贾、僧侣、留学人员,梯山航海,在这里活动、定居、安葬。这里人文荟萃,群星灿烂;经济繁荣,技艺精湛。

由于洛阳是道家的发祥地,历代道家名宿如浮丘公、王子乔、张道陵、帛和、葛洪、冠谦之、徐骞、王远知、潘延、吕洞宾等,先后都曾在洛阳活动。据传说,道教的创始人老子曾在此隐居并修炼成仙,因此后人尊他为道教的祖师爷,即太上老君。

洛阳的老君山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圣地之一。老君山景区被誉为“天下无双胜境,世界第一仙山”,峰林仙境、云海奇观、北国石林、金顶庙宇楼阁等美景备受游客青睐,不仅是中原山水景观的杰出代表,更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人文历史,文物古迹众多,是道教名山、拜谒圣地。

东汉永平年间,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被拜求佛法的汉使从西域邀至洛阳,佛学从此正式传入中国。次年(公元68年),东汉明帝为之兴建白马寺,是由国家创建的第一座佛教寺院。此后,洛阳就成为中国佛学研究和佛事活动的中心。20世纪末以来,日本捐资重修白马寺钟楼并立空海雕像;泰国、印度、缅甸政府相继出资于白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

如今到洛阳白马寺拜谒是无数善男信女一生的追求,听马寺钟声,增智慧、祛烦恼、保平安,是黎民百姓最大的愿望。每年举办的马寺钟声迎新年活动都吸引众多海内外游人,在白马寺108下悠长的钟声里迎来幸福吉祥的新年。

洛阳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无数的名人志士:纵横家之祖鬼谷子;战国时期倡导合纵说的重要活动家苏秦;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三国时魏音乐家杜夔;西晋哲学家郭象;唐代高僧、著名佛教学者和佛经翻译家玄奘;唐代宰相、文学家张说;唐代哲学家、诗人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元缜;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北宋名臣赵普;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北宋画家武宗元;北宋理学家邵雍;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程颢、程颐兄弟;南宋词人朱敦儒;元代文学家姚燧;明末清初书法家、画家王铎等。

洛阳邙山遗存有东周以来诸朝皇陵为主的中国最大的古墓葬群。汉光武帝陵布局独特,千百年来为人称奇乐道。千唐志斋是我国唯一的墓志铭博物馆,被誉为“石刻唐书”。吕不韦墓、杜甫墓、白居易墓、颜真卿墓、狄仁杰墓、范仲淹墓等历代名人墓地,千百年来为世人景仰。

改革开放以来,洛阳的各项事业更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副中心城市。旅游中国,就从洛阳开始。

洛阳有“中国最美的地方”白云山、世界地质公园黛眉山,有“北方千岛湖”之称的黄河小浪底风景旅游区、集南北山水景观之大成的伏牛山生态旅游区、“北国第一洞”鸡冠洞,以及龙潭大峡谷、龙峪湾、天池山、木札岭、西泰山、老君山、重渡沟等众多山水美景,无不引人入胜。

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和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关林是“武圣”关羽葬首之所,我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建筑遗存。王湾文化遗址、孙旗屯文化遗址、矬李文化遗址、西周铸铜作坊遗址、隋唐含嘉仓遗址、龙马负图寺、白居易故里、玄奘故里、李贺故里、二程故里、邵雍故居、王铎故居等众多文物遗址星罗棋布,不胜枚举。

2、大唐盛世的洛阳

凡是对中国古代史有所了解的人,大概都不会怀疑,隋唐是极为鼎盛的时期。时至今日,在国外许多地方,仍习惯将华人称为“唐人”,并有专门的“唐人街”。可见隋唐特别是“盛唐气象”的影响力,有多么深远。

自东汉末年董卓之乱后,中国社会基本上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之中,长达400年之久。公元578年,已经统一了北方的北周王朝的军政大权落到外戚杨坚(即后来的隋文帝)手中。两年之后,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并积极为进军江南、统一全国做各项准备工作。公元588年,隋文帝的二儿子、晋王杨广统帅50万大军,分五路,向江南的陈朝发动总攻,次年(589年),一举攻下建康,消灭了陈朝。接着又陆续摧毁了南方各地分散的反抗,平定了南方全部州县。这样,长期以来的南北分裂局面宣告结束,统一的封建帝国重建。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高峰时期。与秦汉相似,隋唐也是在长期分裂割据之后出现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隋唐王朝在重建和维护统一、改革封建制度、发展经济文化、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多有建树,为后世称道。

隋唐五代,洛阳发展到新的高峰,隋炀帝和武则天两位帝王是作出贡献的。

隋炀帝杨广(569—618)是中国隋朝的第二代皇帝,公元604年—618年在位,年号“大业”,统治中国14年。

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是中国与西域各族交往的平台。隋炀帝把在东都担任吏部侍郎的裴矩派往甘肃张掖,掌管边地互市。

隋炀帝撇开汉魏洛阳故城,在它的西边瀍河、涧河(穀水)之间的地段营建东都新城。新建的洛阳城是继夏代斟鄩(偃师二里头)、商代西亳(偃师商城)、周代王城和成周、汉魏洛阳故城之后,在洛阳地面出现的最后一块都城板块,规模宏大,气势恢宏。隋炀帝自迁都洛阳以来,便“无心京师” 。

隋炀帝登基后,加强统治,迁都洛阳,并开凿大运河。用6年时间,开挖联通运河2000多里。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加强南北交通的同时,大运河也促使了隋朝灭亡。这时隋朝的太原留守李渊(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3日在位),乘机起兵,打败了各地的割据势力,镇压了农民起义军,统一了全国,开创了唐朝近300年统一帝国基业。

唐高祖李渊太原起兵反隋之时,武士彟为唐军提供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支持。当大唐建国后,唐朝开国皇帝李渊赐封武士彟,武氏家族便从地主官僚家庭,一跃成为士族官僚家庭。在李渊亲自撮合下, 武士彟娶了隋朝宰相杨达的女儿,此时杨夫人离异已经44岁了。杨夫人漂亮贤惠,婚后二人恩爱,生有3女,次女就是武则天。在武则天12岁的时候,父亲武士彟因病去世,她和母亲顿时失去了依靠。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李渊的次子,少年从军,曾往雁门关解救过隋炀帝。李渊从起兵建唐到平定天下全靠李世民之力。

公元630年,唐太宗派大将李靖攻打突厥,抓的俘获中包括曾是隋炀帝老婆, 60岁的萧皇后风韵犹存。萧皇后曾经先后服侍过隋炀帝杨广、天寿帝宇文化、夏国皇帝窦建德,以及在突厥处罗可汗和吉利可汗,还有唐太宗李世民等六位皇帝。李世民封萧皇后为昭容,可见李世民是喜欢美女的。

武则天出生于624年,贞观十一年,14岁的武则天,被当作一份礼物送给李世民,此时唐太宗40岁。研读历史要以正史为主,野史为辅,正、野史兼顾。入宫当晚,李世民在甘露殿宠幸武则天之时,一道闪电劈中了的屋脊,武则天奋不顾身的一把推开了李世民,木棍直接把武则天砸晕了,受到惊吓的李世民对侍寝一事也失去了兴致,抱着妩‬媚的武则天,赐号“媚娘”。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没有侍寝成功便破格赐封为“才人”的女人。因有着过人的胆识而让李世民忌惮,武媚娘只担任了掌管皇帝居室陈设、寝食安排的女官。

长孙皇后是李世民的结发夫妻,两人风风雨雨几十年,同舟共济,也是政治盟友。而武则天获封的“才人”有着“性伴侣”和“女秘书”的双重职责,每天陪着着皇帝的时间也是最长,12年都没再被宠幸的武则天,只因当时随房梁一起掉下来的一本《宫廷秘录》,以及书中所写的:“唐三世后,女主武皇,代有天下”这句话。而被疏远冷落的武则天读书学习、收敛锋芒、隐忍坚强,太宗死后,入感业寺为尼。

李治是长孙皇后所生,在23岁时娶了的武则天,当时的武则天已27岁。她与李治育有4子2女,长子李弘(652年-675年5月25日)是和李治在给李世民服丧的时候就怀上的,李治放着长安城里那么多的名寺不去,偏偏选择武则天所在的感业寺,显然,他没有忘记她。

李弘两岁时被立为太子,当了20年太子,在与高宗、武后同赴合璧宫时暴卒,他在活着的时候没能接班,死后追谥李弘为“孝敬皇帝”,并以天子礼仪厚葬于洛阳郊区的唐恭陵。

唐中宗李显(656年11月26日—710年7月3日),是武则天的三儿子,唐朝第四位皇帝,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被立为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即位,皇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

武则天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之始,废黜了儿皇唐中宗,将东都改名为神都。六年后,武则天在神都废黜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他是武则天的幼子,唐朝第五位皇帝。67岁的武则天自称皇帝,建立周朝,立国十五年。在她执掌国柄期间,洛阳被称为“上都”;到她的孙子唐玄宗当政时期,洛阳还被称为“上都”。

当武则天真的可以自己选择的时候,她抛弃了武媚娘这个名字。媚成就不了她的事业,媚也不是她的人生。站在高山之巅,她是则天。她不相信自己不行,无论是智力,还是体力、精力。她也一步步证明了自己的能量,无论是战斗力,还是建设力、创造力。构建跟这个世界的联系的,不再是唐太宗或唐高宗的妻,也不再是唐中宗或唐睿宗的母,而是她自己—武曌(624年-705年12月16日):日月凌空,阴阳同体。

总之,在隋炀帝、武则天执政时期,洛阳跃居于长安之上,成为头号政治中心。隋唐时期的洛阳城,由隋代天才的建筑师宇文恺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天人合一,壮丽宏伟。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在隋代洛阳城的基础上继续修建。

唐代洛阳城,外郭城周长五十一里多,总面积约四十七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大都市。

邻国日本建造都城,参考隋唐洛阳城的部署。日本各京城,都像隋唐洛阳城那样,南北长于东西。日本藤原京的坊里为正方形,是套用了隋唐洛阳城坊里的模式。藤原京在宫城北面设苑池,是仿照隋唐洛阳城的设置,洛阳宫城北部有陶光园,东西数里,园中有水渠 。

3、春天去洛阳看牡丹

洛阳成为牡丹花城,与武则天息息相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牡丹仅仅以药物植物为人们所知,前代医药书籍记载过牡丹根皮的药性和功能。武则天祖籍是山西太原西南侧的文水县。当她得知与故乡毗邻的汾州有一所众香寺,僧人在着意培育牡丹花,于是下令将这种珍稀花卉移植到都城上苑。从此石破天惊,牡丹作为观赏花卉,开始为人们认识和接受。

牡丹是洛阳的市花,也是中国的国花。洛阳是我国最大的牡丹观赏中心,也是最大的牡丹商品生产基地,因而洛阳有“国花牡丹城”之称。

1983年4月15日,首届洛阳牡丹花会开幕。1991年4月,洛阳牡丹花会升格为河南省洛阳牡丹花会。2011年,“河南省洛阳牡丹花会”正式升格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每年阳历4月10日—5月10日)。

洛阳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种植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已形成9大色系、10种花型、1000多个品种。

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就描写了洛阳城的牡丹盛景。

彩灯文化是中华民族百花园中一朵绚丽奇葩,观灯、赏灯雅俗共赏,老少皆宜,是我国民间一项重要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活动。

洛阳牡丹灯会(每年4月10日—5月5日)更是源远流长,久负盛名。东汉年间,洛阳已经有了颇具规模的“灯节”,到了公元610年,隋炀帝为粉饰太平,于正月十五在洛阳端门以外、建国门以内沿街搭起彩绘戏棚,挂起精制明灯,“张灯结彩,火树银花”,极目远眺,满街皆是观灯人流。可谓“火树银花不夜城,喜煞满街赏灯人”。

每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市都会在王城公园、西苑公园或牡丹公园举办灯展,形成白天赏牡丹夜观灯的局面,盛况空前。

洛阳神州牡丹园位于白马寺对面,占地600余亩,盛唐建筑风格,山水园林景观,规模宏大,气势恢弘。园中有数亿万年天然形成世界罕见的牡丹石,有当前中国牡丹的活化石——300多年树龄的牡丹王;世界上最长的百米国粹长廊——唐三彩牡丹壁画。在国韵阁内陈列着世界上最大的欧阳修汉白玉雕像。

牡丹公园占地近百亩,始建于1956年,是在隋西苑遗址上规划建设的以洛阳牡丹文化为特色,应用现代园林建筑风格,融水上娱乐、休闲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休憩公园。该园种植有2万多株牡丹,260多个品种,其中以姚黄、魏紫、墨魁、豆绿、夜光白等最为有名。每年中国牡丹文化节期间,牡丹花会灯展多次在公园举办。

西苑公园建在隋炀帝于公元605年所建“西苑”遗址上,占地220亩。是一座以栽培名贵植物为主体,兼有游园性质的古典式公园。该公园大门是具有民族风格的门楼。迎门有一大型唐三彩瓷板壁画《西苑胜景图》,再现了1300多年前隋代西苑的美丽胜景。园内中心是人工湖,面积16000平方米,湖中有岛,岛上奇花、异木、亭阁相映成趣。有曲桥、平桥等桥四处沟通。牡丹园中有一巨石,上刻“洛阳牡丹甲天下”,为赵朴初所书。

中国国花园位于洛南隋唐古城遗址上,东起洛阳桥,西至牡丹桥,南临洛宜路,北至洛浦公园南堤。该园以隋唐历史文化为基础,以牡丹文化为主要内容,融历史文化、牡丹文化和园林景观为一体。国花园里,有株身高两米有余的“花神”,有100多年的株龄。

洛阳国色牡丹园又叫“洛阳国家牡丹基因库”,几乎包含了我国所有的牡丹品种,是中国牡丹栽培和繁衍的主要花园之一。同时,它也是我国唯一一座以国家名义命名的花卉类专园。园里古色古香,绿荫长廊,小桥流水点缀着牡丹的雍容华贵,走在园中,一边欣赏着娇艳的牡丹,一边回想着洛阳城的风风雨雨。思绪穿越到唐宋明朝,看看那时的洛阳城,看看那时的牡丹,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结语

河南,这片黄河水蔓延过的土地,山明水秀,景致无边。河南境内,老君山美轮美奂,中岳嵩山清秀峻奇,巍巍太行从此绵延而过,留下最美的景致,尧山奇松怪石堪比人间仙境,风水佳境邙山更是于斯胜景中隐隐透出悲怆……

2024年第41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已进入筹备期,将在隋唐城遗址植物园、洛阳牡丹园、中国国花园等处举行。

春天去洛阳看牡丹,为爱奔赴洛阳,带上心爱的人,穿着汉服牵手在洛邑古城,品尝洛阳水席,登上丽景门、应天门等体验大唐盛世,感受中国悠久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中国的城市,跟其他任何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国家的城市一样,价值不断地在改变。现代的重要城市,往往在历史上却没什么地位。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提高,《2024年度中国百强城市榜单》评选出一线城市23座、二线城市32座、三线城市45座。2024年春节十佳旅游城市排名依次为重庆、北京、洛阳、三亚、苏州、长沙、上海、青岛、南京、西安。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今年春节8天假期数据测算显示,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同比增长34.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9.0%,增加超9千万人次出游;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6.87亿元(相当于占去年GDP的0.5%),同比增长47.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7.7%。

1、发号施令的中国古都

从公元前27世纪,中国第一位国家元首、黄帝王朝一任帝姬轩辕开始,到20世纪中国境内清王朝末任帝溥仪被逐下金銮宝殿为止,4643年间,中国共出现了83个大小不同和寿命不同的政权,有559个男女帝王(397个是皇帝和162个是国王)。83个政权共建立了96个国都,曾充当过发号施令的场所。

如今东部第一大港上海,17世纪时尚是一个荒凉的渔村。西部边疆的伊宁,直到18世纪并入中国版图后,才成为重镇。以大雾闻名世界的重庆,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作为中国的战时首都,才突然重要,之前不过是一个闭塞的崎岖山城。而在历史上曾充当过非常重要角色的城市,现代却大都凋零。

云南的大理,曾作为大理帝国的首都516年之久。黑龙江的阿城,20世纪时是金帝国的首都,宋王朝皇帝赵佶父子就匍匐在它那简陋的宫阙之下。

建都时间最久的前十名是陕西西安、河南洛阳、北京、山西夏县(古称安邑,现隶属运城市)、江苏南京、湖北江陵,河南开封、河南商丘、浙江杭州、河南新郑(隶属郑州市)。

中国最早、最古老的国都,是居第十位的新郑,筑城时间在公元前27世纪,仅比西方世界萨尔贡帝国的阿卡德城,稍晚100年。

居第四位的夏县,筑城时间在公元前23世纪居第八位的商丘,筑城时间在公元前18世纪。

居第六位的江陵,筑城时间在公元前7世纪。但这一系列的在古中国烜赫一时的权力中心,现在虽然仍有名称相同的城市存在,却很难再找到昔日光荣的残迹。

建都之久居第一位的西安(简称“镐”,古称长安、镐京)是13朝古都,西周、秦、西汉、新朝、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朝、唐朝先后在此建都。它所在位置的渭河流域和关中地区,是古中国的精华所在。

秦岭横亘在古都西安之南,跟渭河平行,主脉东西700公里,主峰太白山高度3767米。主脉平均高度2500米,比太行山要高1000米。它的峻峭而惊险的岭谷,有效地把中国中部隔断。它的尾巴跟淮河的头部遥遥相接,连成一条“秦岭——淮河线”,作为中国本部南北的分界。秦岭以北跟淮河以北,属于华北地理的和人文的系统。秦岭以南跟淮河以南,属于江南地理的和人文的系统。秦岭拥有古中国最著名的“栈道”工程,在悬崖绝壁上,凿洞插杆,上铺木板,作为穿越山脉的道路。若干使历史扭转方向的战役,就是由于战胜的一方能控制栈道的缘故。

7、9世纪时,受到吐蕃王国和叛军的攻击,灌溉系统破坏,人民逃散,不能再维持一个经济单元,西安才丧失继续作为国都的资格。但20世纪使它复兴,成为重工业中心之一。它拥有最多的古迹,从公元前2世纪西汉王朝所建立的长乐宫遗迹,到绝世美女杨玉环沐浴过的华清池温泉,无一处不使人兴起怀古的幽情。

西安标志性建筑包括明代城墙、西安碑林、大雁塔、小雁塔、钟楼、鼓楼。这几处历史遗存,既可以看作古都西安的地标性建筑,又可以看作古都西安历史文化的切入点。

1400年前,唐王朝定都长安,开创了中国帝制时代的繁盛局面。经过1000多年的岁月沧桑,唐王朝早已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但生活在西安的人们,依然可以感受到盛世王朝的气息。回望7世纪至9世纪的长安,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国际化都市的壮丽画卷。

陕西咸阳充当战国时代秦王国以至秦王朝首都,共133年。咸阳位于西安西北25公里,它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嬴政的国都。但当秦王朝覆亡时,推翻它的强人项羽,把当时最宏伟的阿房宫烧成一片焦土,大火三月不绝,咸阳遂永远丧失充当首都的资格。纵火的目的在于表示自己是爱民的,所以对暴政下的产品必须彻底扫除。可是新贵们当然不愿露天而居,烧掉后不久,他们就振振有词地再建筑属于自己的更豪华的宫殿。等到下一个叛变成功时,再被付之一炬。中国的古城和古建筑,几乎全部毁灭,留下来的寥寥无几。

中国的城市值得旅游的景点很多!大家熟知的城市,比如首都北京,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古都西安,旧邑洛阳,特区深圳,圣地延安;石城南京,泉城济南,花城广州,春城昆明;“白云黄鹤”的武汉,“龙兴之地”的太原,“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成都,“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杭州,“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长沙,“天下三分明月夜”占了两分的扬州,“满街都是圣人”的泉州等等。这些城市,都风姿各异,个性鲜明,极具观赏旅游。

就连一些小城,如城池完好古色古香的兴城、平遥,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丽江、凤凰,徽商的根据地黟县、歙县,晋商的大本营祁县、太谷,还有“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的赣州,“万川毕汇,万商毕集”的万县,也都值得一游。

春天到洛阳看牡丹,秋天到北京看红叶,冬季到哈尔滨玩雪或去三亚游泳,夏季到重庆吃火锅或去云南避暑。

2、中国历史的地理密码

历史地理学产生于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它到底应该属于历史学还是属于地理学,多少年来,一直是一个很多人十分关心的问题。

其实这本来相当简单,根本没必要对其议论纷纷。但不管是把它划入历史学科,或是归到地理学科,这两个学科实质上都是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的学科,而不是空谈抽象理论的学问。

人们传播、接受西方学术观念是一回事儿,具体怎样建设这一学科又是另一回事儿;要想把历史地理学科落到实处,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真可谓“谈何容易”。“中国历史地理”的内容,所涉及的时段长,变化多;所涵盖的地域广,差异大。

中国,是今天我们这样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陆上疆土主权国家的称呼,它所包括的政治理念与空间界域十分清楚,但这一称呼所具有的含义并非从来如此,而是经历过从标定地域到涵盖整个国家的变化。

在这广袤的版图中,有巍峨的群山,雄壮的高原,辽阔的盆地,坦荡的平原,奔腾的江河,晶莹的湖泊,漫长的海岸线,星罗棋布的岛屿,同时还有宽广的近海海域和大陆架。

在距今约5200年、3800年和2800年,出现了三次人类活动强度中心突破胡焕庸线向西发展的事件:河南偃师河洛古国遗址距今5300年;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距今3900~4300年,相当于尧舜禹时代;距今2800年的是西周,恰好是周穆王时代,这反映了气候变化对史前人口分布的深远影响,表明人类活动历史与地理环境变迁之间存在紧密关系。

自古就有史地不分家之说,只不过是地理学家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人类社会发展空间格局的变迁上,并深入探讨地球表层区域差异性以及空间变异机理;历史学家将重点放在历史事件的重大叙事上,关注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历史地理学是两者的有机契合,形成了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演进的时空格局,也使后人对历史的认识多了一份客观、公正和释然,让我们摆脱帝王将相决定历史进程的观念束缚,更全面地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基础。

人类历史其实是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史。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创造地理景观,而又被自己创造的地理景观重塑(如村落、城市、道路、桥梁、宫观等),层累地完成文明的绵延与发展。所谓“层累”就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不断迭代更新。在人类文明进步的早期阶段受地理环境影响最大,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是人地关系的一种表达。人类仍未摆脱自然之性,仍在地理环境的牢笼里跳舞。

我们不能仅仅将“地理环境”视为“舞台、基础”,而应视为历史进程中的一个“主角演员”,决定着历史走向与历史戏剧情节的书写和演绎。例如,汉武帝派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往西域征伐大宛,首次出征未果(前104),原因之一就在于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之变化,如沿途黄沙漫漫,飞蝗肆虐,农作物歉收,汉朝兵马无食,饥饿疾病交加,到达前线,战力大损,不得不回撤敦煌。

历史分析中,史学家们往往记载人类自身的施为、宫廷的钩心斗角,而忽略了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角”身份,以致因果关系不清晰,找不到历史进程的终极操纵者!

当地理环境变化,则生活在其上的人群亦要变,引起历史变化。地形、地貌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积日累月而有沧海桑田。

例如,梁惠王迁都大梁,开通鸿沟,黄河冲积平原才有袅袅人烟,大梁被立为都城。隋唐时,因北方仰赖南方衣食襄助,大运河枢纽地位日彰,汴梁得以崛起;五代十国时,汴梁为割据政权的都城,北宋因势建都于此,长达160余年;后因黄河改道南流,摧毁流经开封的运河体系,它才失去政治中心地位。这些是地理环境变迁对人类历史影响的明显证据。

更明显的证据是:地理面貌未动,因气候冷暖交替,北方游牧民族为生存而南侵,与中原农耕民族爆发激烈冲突,甚至引发王朝兴替。

再如晚清骤变,世界地理格局大变,中国脱离“中央”进入“万国”。而自1820年气候转冷,至1910年降到最低点,1911年就爆发了辛亥革命,改天换地。大约在1820年,中国人口到达高点,人的吃饭问题格外突出。天灾叠加人祸,再有洋夷外患侵略,清朝难支而塌落。地理舞台变了,历史当然也随之变!

地理在历史演进中的“参与者、主角”作用。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获得丰富的西域地理知识,为汉朝开拓西域、西南夷做出巨大贡献。

西域指现在的新疆和中亚的东部,以及克什米尔地区。但大多数情形下,只指新疆。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三条高入云霄的巨大山脉,成一个“三”字形,夹着两块巨大的准噶尔盆www.dzhaohan.cn地和塔里木盆地。公元前2世纪张骞进入这个陌生的世界时,仅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四周,就有36个独立王国。7世纪一度被唐帝国并入版图,设立100多个州。但到了8世纪,却被吐蕃王国夺去。1000年之后的十八世纪,才再回到中国版图,命名为新疆,成为中国最大的一省。

3、经历十三朝的陕西

我国的国土北起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南至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5500千米,纵跨纬度49度多。西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西边的帕米尔高原,东到黑龙江省抚远县境内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东西相距5200千米,横跨经度62度,东西两端时差达4小时以上。

当松花江上已是正午烈日当空的时候,帕米尔高原却刚刚迎来黎明的曙光;当北国已是千里冰封的隆冬时节,南海诸岛依然是郁郁葱葱、蓝天白云的夏日。广阔的国土使生活在其上的中华民族,时刻能感受到大尺度的空间变化和变化中的万千景象。

随着新石器时代生产技术的进步,以秦岭—淮河为界,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河中下游至辽河上游的广大地区之间,“南稻北黍”的格局正在形成并渐趋定型,其他地区或处在向逐水草而居的粗放游牧经济过渡,或仍处在采集狩猎为主的渔猎经济,因而,保留下来的文化类型和文化遗址也更多。

随着中华民族的逐渐形成和5000年文明史的开创,我们祖先在中华大地之上挥洒着勤劳与智慧,真可谓“天人协和,穷极造化”。当时以炎黄部落联盟为核心的华夏族,最早在黄河中游的汾、渭等支流地区形成。此后,华夏族不断与周边地域其他民族进行长期的交流与融合,最终形成了由数十个民族构成且活动地域仍存在差异的多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创造了博大精深、延续5000年之久、闪耀着璀璨光芒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并保存了不计其数、无与伦比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西从西周起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西周是在陕西境内建都的第一个全国性王朝。“陕”这个地名,是在西周初年出现的。周初分封,周公和召公的封邑以陕(今河南省陕县西南)为界,陕以东周公治之,陕以西召公治之。后人因此称陕以西地区为“陕西”。

战国时期大部分为秦国疆域,故又简称秦。陕西居我国中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地原点就在境内的泾阳县永乐镇。正规统一使用的北京时间是由陕西天文台测定的。

公元前246年,赢政即位。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中国,并建都咸阳。统一中国后,秦始皇将全国约12万富豪迁入咸阳,使得咸阳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秦王朝将天下分为36郡,其中陕西北部为上郡,陕南为汉中郡;并在渭河流域设内史,主管京都附近的畿辅区域。

距今为止,陕西已发现800多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了上万件珍贵文物,遗址遍布陕西各地。

五千年前,华夏始祖炎帝、黄帝带着部落迁至今陕西一带,开创了中华文明的先河;后稷在今陕西开启了农耕文明的先史;仓颉创造了汉字……

作为西周、秦、西汉、隋、唐等王朝的国都,西安坐落于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之上。它北边是黄土高原,南边是秦岭,西有陇山,东有黄河,可谓山河环绕、易守难攻;而从关中平原向东越过崤山,就可以指向关东、挥兵中原。这种在冷兵器时代无可比拟的地理条件,使秦国从战国时代开始,就拥有了其他诸国难以超越的天然军事地理优势。

历时1100多年,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在我国近现代革命史上,陕北是革命老根据地,延安是著名的革命圣地。

新中国成立后,陕西作为西北地区的东大门,是联结西北、西南、华北、华中地区的交通要道,处于经济建设由东部向西部战略转移的前沿,是开发大西北的人才中心和科技中心。

21世纪的陕西,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走向正规,走向世界,向人们展示着陕西独特的精神面貌和时代风采。

结语

中国挣钱国内花,一分不往国外刷。据美国报道,尽管中国已放宽出境限制已有一年之久,但中国游客仍不愿意急于出国旅游。这一趋势预计将导致全球旅游业损失高达1290亿美元。

过去中国游客出游时安全问题得不到相应的保障,现在出国旅游人次骤降,外媒又指责中国影响旅游业的增长。随着中国游客出境游减少,23个国家对中国游客实施免签政策,其中2024年2月9日,中国和新加坡互免签证;2024年3月,中泰两国永久互免对方公民签证。

对历史地理学感兴趣的游客,尤其是十大古都变迁的奥秘与中国历史息息相关。中国历史上由统一王朝和地方政权兴建的都城有的昙花一现,有的先繁盛然后陨落,有的则兴盛千年。

对处于不断拓展中的华夏先民来说,“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是王朝开拓者均衡四方、开疆拓土的早期需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文旅消费定下2万亿目标 四川如... 2025年已步入下半程,各地都铆足了劲拼经济。 不久前,四川提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目标——到2027...
马尔代夫隐藏玩法:睡在海螺上仰... 炎炎夏日才刚过去,不知道这个暑期各位网友都去哪里旅游度假了呢?除了国内的众多景点,许多网友也都偏爱去...
首日客流10万+!首钢园“会展... 9月10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首钢园开幕,开幕首日人潮涌动,截止到18时,首钢园吸引...
文旅马上说丨导航来的美食究竟香... 经常出门旅游的人,对于各个寻觅美食的平台一定不会陌生,什么某书啊、某点评啊,使用起来那叫一个得心应手...
大量上市!饭店里一锅好几百!九... 哪怕只有一个人吃饭,也要做到精致得体,美食、不仅仅是为了果腹,更是对生活的一种品味和追求,用心去过好...
2025 DTA 数字旅游奖出... 让旅行更有温度、让经营更有效率不知不觉,DTA数字旅游奖,迎来了它的第七个年头。本届赛事共设置了创新...
奉贤吃什么不踩雷?7家必打卡美... 在奉贤找好吃的?不用瞎逛! 这7家宝藏店 从热辣串串到清雅素食 口味全覆盖 跟着吃准没错! 七婆串串...
泡川芎药酒:如何选择合适的酒与... 泡酒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很多中老年朋友都选择通过泡制药酒来调养身体。然而,泡酒的材料、比例、酒的选...
总是没有食欲?尝尝这2菜,解馋... 八月没胃口?这两道家常菜,做法简单,营养易消化,让你秒变干饭人! 到了八月,也处于中伏期间,三伏天都...
云南构建"航空+旅游... 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云南构建"航空+旅游+机场服务"旅居新模式“旅居云南 航旅相伴”主题宣传推...
价格降了!有航线便宜4000元... 眼下正值国庆假期前的错峰游黄金窗口期。记者走访浙江宁波多家旅行社发现,当前各类旅游产品价格普遍下调,...
匠心酿酒师酿酱酒——这才是一个... 湛仙窖酒 福建酱香经典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匠人精神如同一股清流,在浮躁中坚守初心,在传承中创新突...
蒜苗炒五花肉:家常菜里的美味秘... 为何蒜苗炒五花肉这么受欢迎? 想象一下,五花肉的肥而不腻与蒜苗的清新脆嫩完美结合,这不就是我们家常...
珠海香洲校园餐,如何“烹”出优... 新学年第一个星期,校园餐依旧是社会讨论热点。近日一些家长在网上对珠海香洲校园用餐情况进行了热烈讨论,...
王者级的驿站早餐,开启超神的一... 9月10日,海宁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正式启动“爱心早餐日”活动,来自周边的30名户...
为一桌早茶奔赴一座城——吴忠解...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黄河两岸时,吴忠市大大小小的早茶店已经忙碌了起来。面点师傅们手法娴熟地揉捏着面...
原创 白... 白露一到,早晚的风里就夹带了丝丝凉意,空气中的湿度也悄悄下降了不少。咱们的嗓子、皮肤是不是开始觉得有...
别管,“一人食”是种精神状态 2025 年,“一人食”彻底成了显学。随着单身经济的兴起,越来越多人开始习惯一个人逛街、旅行,甚至最...
5步搞定这道崇明季节限定凉拌菜... 夏末初秋,上海崇明的季节限定美食黄金瓜上线啦! 金黄的瓜丝裹着鲜香油润的调料,一口咬下去咯吱咯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