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出圈的卫龙与走向世界的中国零食们
创始人
2025-08-28 20:02:10
0

近日,卫龙辣条在TikTok意大利站火出圈了。数据显示,卫龙经典款大面筋在过去28天里销量突破6000件,销售额高达1.11万欧元(约合人民币9.2万元),不仅冲上食品类目的热销榜,还拿下了销量榜双榜第一的位置。无数意大利年轻人拍下自己“第一次吃辣条”的反应视频,并惊呼 “这是什么神奇的味道”。

在中国受人喜爱的辣条,如今正在海外社交平台成为一种现象级的中国零食代表。而在这背后,卫龙不仅靠“口味刺激”赢得了注意力,更靠一整套内容营销策略、本地化打法,以及对社媒趋势的精准捕捉,走出了一条令人意外但值得参考的出海路径。

中国辣条,为什么能火到意大利?卫龙又是如何打造“全球味觉共鸣”的?今天,我们就来拆解这包辣条背后的出海密码。

一、卫龙的辣条营销方法论:社媒+透明化+本土化

1.借力社媒内容营销:打造“猎奇+参与”的病毒式传播

卫龙在TikTok的走红,绝不是偶然,更不是“放上去就有人买”的简单路径。它真正的秘诀在于,精准拿捏住了年轻用户的内容偏好和社交心理,通过“猎奇+挑战”的内容机制,制造了一波又一波病毒式传播。

比如,关键词“trying spicy Chinese snack(尝试中国辣零食)”“first time eating Latiao(第一次吃辣条)”在海外形成了高频话题。意大利、德国、美国等地的年轻博主们争相拍摄“第一次吃卫龙辣条的反应”视频,配上大表情+真实反馈,形成了强烈的情绪共鸣。

另外,通过#Latiaosnack、#ChineseSnack 、#Chinesefood等标签,卫龙逐步与“中国零食代表”身份绑定,提升品牌认知度。

更重要的是,这种内容打法是低成本高裂变的:品牌只需要制造一小波原始内容/投放博主,后续就能通过UGC自发扩散,实现持续曝光。这对于预算有限的国产品牌来说,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和可复制性。

2.重塑品牌信任:从“不干净”到“敢拍工厂”

在许多消费者的印象中,辣条曾一度是“廉价”“不健康”的代名词,甚至被贴上“黑作坊零食”的标签。卫龙之所以能冲出国门、在意大利卖上销量榜首,背后一个关键动作是——主动摆脱负面形象,重塑品牌信任感。

早在国内,卫龙就已推进标准化生产,统一工艺、规范配料,打造现代化工厂和全流程可视化生产线。从原材料到包装出厂,每一步都实现可追溯。这一套透明化操作不仅提升了品牌底层信任力,也成为卫龙海外传播的隐性加分项。对于第一次接触辣条的外国消费者来说,面对一种陌生零食,是否“干净”“安全”是决定是否尝试的关键。

3.本土化策略:辣条不只是辣,还能“变”

想要赢得海外消费者的胃,靠一味“重口味”并不够。卫龙在出海过程中,展现出了相当成熟的产品本土化能力,不仅“变味道”,还在“标签、命名、包装”等多个层面进行了适应性调整。

在产品层面,卫龙意识到不同国家对辣味的接受度存在明显差异。于是结合当地风土人情以及饮食习惯推出了不同口味的辣条,比如在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市场,卫龙推出了辣度适中、偏甜的版本,强化了“嚼劲+甜香”的口感记忆,在东南亚地区推出榴莲辣条,满足各地消费者的口味偏好。

此外,为了满足各国监管要求,卫龙在海外版本中调整了成分说明、营养标签与合规信息。比如通过“零反式脂肪酸”“非油炸工艺”等健康化升级,在海外市场建立差异化优势。2025年卫龙推出的“植物基辣条”,采用大豆蛋白替代部分面粉,蛋白质含量提升至28%,在欧洲市场获得素食认证,单月销量突破50万包。通过这些微调,品牌不仅体现出对法规的尊重,也在无形中传达出一种“更专业、更可信”的品牌形象。

这些看似琐碎的本土化操作,其实构成了品牌全球化战略中的关键一环。卫龙没有试图“教育”海外消费者接受辣条,而是努力“翻译”自己的产品语言,将原本带有地域特色的中国味道,转换成全球消费者能够理解、接受甚至喜爱的“风味体验”。

二、中国零食行业出海全景:卫龙只是冰山一角

卫龙在海外走红的背后,是整个中国零食行业加速出海的趋势。随着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出海成本下降,洽洽食品、劲仔食品、盼盼食品、良品铺子、卫龙、甘源食品等多个中国零食品牌都已在东南亚布局并将目光投向了北美、欧洲等新兴消费地。

政策方面,RCEP、自贸区建设、跨境电商扶持等红利,进一步降低了零食出海的门槛。比如为了帮助零食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九江海关量身制定帮扶措施,指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与检测标准,同时简化签证流程,加快出口通关速度。

消费者层面,海外Z世代和华人留学生群体正成为核心推动力量。一方面,年轻人对“亚洲风味”“猎奇口感”充满兴趣,社交媒体上关于螺蛳粉、辣条、酸辣粉的试吃内容层出不穷;另一方面,留学生作为“种草源头”,不仅消费,也乐于在社媒上推荐、安利、带动本地朋友尝试,从而自然扩散中国零食影响力。

零食不再只是“吃的”,更是内容、社交和文化的载体。卫龙的成功,只是冰山一角,出海这条路正在变得越来越宽。

结语

卫龙的“辣条出海”之路,不仅仅是一场短视频带货的成功,更是中国零食品牌在全球文化传播中的一次重要突破。从内容社交化到产品本土化,再到供应链电商闭环的构建,卫龙用一个爆款告诉我们:中国味道,也能成为世界流行的味道。

在TikTok、Instagram等社交平台迅速“全球同频”的今天,中国零食不再是被动输出的“异域猎奇”,而是通过精准营销、文化适配,逐渐获得主动定义的能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夜问丨贵州人超爱的这种水果,竟... 在北方,“地瓜”是冬日里热乎乎的烤红薯;而在贵州,“地瓜”说的却是夏日里清脆多汁的凉薯。其实,在不同...
萌娃初遇抹茶!在铜仁解锁“舌尖... “原来抹茶粉是样子的呀!”8月28日,在铜仁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的抹香集体验中心,7岁的刘腾远睁着好...
新华视点丨夏日经济“热”力四射... 今夏,乡村旅游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浙江 ■乡村避暑“玩水”新花样,“摸鱼派对”、清凉江畔、水...
原创 美... 我第一次听说要去智利生活的时候,心里还挺激动。阳光、海滩、美女、红酒,还有满大街的樱桃自由……听起来...
昆明首届野生菌美食榜丨“寻云味... 在昆明繁华的滨江俊发广场二楼,一家名为“寻云味”的餐厅正以最传统的炒菌技艺和颇具仪式感的菌子盛宴,叩...
原创 想... 想喝奶茶不用买,教你在家做!奶香浓郁,劲道又Q弹,比买的还好喝 大家好,我是王二哥!夏天天气炎热,总...
原创 炒... 炒苋菜,到底要不要焯水?教你正确做法,鲜嫩入味不涩口,营养不流失 大家好,我是王二哥!现在正是苋菜大...
原创 无... 无论腌什么鱼,切记别用盐和料酒腌制!教你1招,鱼肉鲜嫩入味,不腥不柴 大家好,我是王二哥!鱼是我们日...
酸奶新国标下月生效,这些变化关...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食品国家安全标准 发酵乳》(GB 19302—2025)...
打卡名人同款、感受中式下午茶,... 到中山公园打卡“鲁迅同款”的来今雨轩茶社,去前门大街的“全聚德·中轴食礼”享受中式下午茶,来老字号内...
原创 不... 不管炖什么鱼,记住不要乱放调料!教你正确做法,鱼肉鲜香味美,汤汁浓白 大家好,我是王二哥!在中国饮食...
蒜蓉小龙虾:蒜香浓郁,虾肉Q弹... 蒜蓉小龙虾,巨好吃呀。小龙虾蒜香浓郁,肉质紧实,Q弹鲜嫩,喜欢吃小龙虾的姐妹你们一定要去试试!做法简...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省政协委员何... “8月底,贵州苗姑娘手信的‘村超’店就要正式营业了。”省政协委员、贵州苗姑娘手信创始人何云向记者介绍...
都说很绝的炖鱼头,要不要来试试... 用新鲜的胖头鱼头,按照这个炖鱼头的食谱做出来,那味道简直了! 这是一道不复杂,但是很适合端上餐桌的菜...
印度万花筒 印度万花筒 日本万... 8月20日,人们在位于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德里门前参观游览。印度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古印度河文明...
“四明三千里”采风行!跟着诗人...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冲 通讯员 江梦蝶 “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这是千年之前诗仙李白对宁波的赞...
上海各类公园达1013座 首轮... 中新网上海8月28日电 (记者 陈静)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简称:上海市绿容局)方面28日披露,到...
新华视点|夏日经济“热”力四射... 今夏,乡村旅游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浙江 ■乡村避暑“玩水”新花样,“摸鱼派对”、清凉江畔、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