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和“火锅”都是广受欢迎的中国传统文化。
在融创日益风行的今天,饮食界将茶的清雅与火锅的热烈熔于一炉创出“茶火锅”,在重庆、北京、苏州、广州、深圳等全国多个城市,一批“茶火锅”门店和“茶火锅”系列悄然兴起,其中有部分更跻身热门餐厅榜单前列,成为人们前往打卡的网红餐厅。在小红书,相关种草笔记已超140万篇;在抖音,#茶火锅#话题播放量突破2000万次。这一新奇的融合,似乎成功塑造了有别于传统火锅的全新形象,为疲于内卷的火锅市场开辟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
然而,茶汤沸腾中,消费者对“茶火锅”的体验也显现分化:赞美与质疑并存。在这场流量狂欢的背后,是可持续的品类创新,还是又一场来去匆匆的“网红”盛宴,仍待市场考验。
为一探其中究竟,羊城晚报“记者帮”以食客身份来到广州琶洲一家热门的连锁品牌火锅店,探寻该店推出的茶元素火锅的味道。
“记者帮”在菜单上看到,这里的火锅汤底不少,有花胶鸡、麻辣、菌菇、胡椒猪肚鸡、蟹粉黄鱼、春蔬海味腌笃鲜等多种口味,真正的茶火锅只有两款:大红袍茶香麻辣单锅和龙井清润茶香锅两种。除了火锅汤底外,菜单上与茶相关的食材中仅有一款龙井虾滑。“我们这边大部分的火锅配料是半成品,就是涮的,所以一般不会有什么茶味的。”该店服务员说。
“记者帮”点了大红袍茶香麻辣的锅底,只见锅底料与正常的红油麻辣锅差不多。随后,服务员拿来一壶大红袍茶水,倒入火锅中。“这是将第二泡的大红袍茶水倒入传统的麻辣锅底中,一来可以减低辣度,二来可以减少油腻的感觉。“该店服务员介绍道,锅底上桌时,会有一个类似广州塔造型的牛油,后续添加的汤水便是冲泡好的大红袍茶汤。
“记者帮”在涮锅时,可能是麻辣锅底的部分盖过了茶味,没有吃出大红袍的味道。“龙井锅底以龙井茶为基底,搭配其他食材熬制而成,茶味也不浓。”服务员说。
“记者帮”向服务员了解,这两款茶味锅底是否受食客欢迎?服务员坦言:“客人们点得最多的是花胶鸡和海味锅这两款,因为这两个汤相对来说,比较符合大众。两款茶味锅底中,大红袍锅底点得多一些,龙井锅底点得较少。”
相比起来,广州的茶火锅的门店没有国内其他城市火热。
除了品牌火锅店推出茶锅底和系列食材外,国内一些主打“茶元素”的网红茶火锅门店引发消费者打卡热潮。这类店打造了与茶元素、茶文化有关的消费场景,摒弃了传统火锅店的热闹嘈杂,转而投向一种更具东方审美的空间营造,令人感到火锅店也可以是一座现代茶馆或江南园林。因此,优美的环境吸引了相当部分“奔着拍照打卡来”的食客。
同时,“茶火锅”锅底用老鹰茶、大红袍、茉莉花茶等茶汤替代传统高汤,宣称能“解腻降火”,击中了当代人养生的心理;涮菜也冠以“茶香毛肚”“龙井虾滑”等雅名,盛放在古朴的盖碗之中,将用餐的仪式感拉满。
然而,在网红茶火锅门店的热火中,对茶火锅“名不副实”的吐槽,在社交平台也并不少见。部分网友认为,“满怀期待去吃,结果茶味很淡,几乎尝不出来,和普通火锅没啥区别。”有网友评论,重庆火锅使用老鹰茶作底料的做法由来已久,“茶火锅”只是对传统吃法的重新包装。
事实上,已有部分曾经爆火的网红“茶火锅”店宣告倒闭。
在社交平台上,广州一些宣传“茶火锅”的门店,更新停在2023年、2024年,打电话过去再无人接。有业内人士认为,当茶元素仅仅停留在汤底,而无法系统性地融入核心菜品时,“茶火锅”的创新就显得有些单薄。对比前两年凭借“酸得通透、辣得克制”的鲜明味觉记忆点而火遍全国的酸汤火锅,“茶火锅”至今尚未形成足够独特且被广泛接受的味觉标签。
文丨图 记者 林翎 实习生 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