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酒的起源肯定是中国,日韩作为文化圈覆盖范围学了技术,只能说传入之后他们自己玩儿出了一点花样。
比如日本把烧酒叫烧酎,酎,源自中国上古汉语,指经过二次以上制造过程的烈酒,烧,主要是形容它的口感辛烈。现在比较广泛接受的观点是烧酒起源于元朝,元朝时期内外交流比较多,烧酒的制作方法就传到了日本(还有一说是先传到琉球,然后从琉球传入日本)。
韩国也是在13世纪时蒙古入侵高丽的时候带过去的技术,有记载的韩国烧酒就是在高丽王朝高宗时期,那时候蒙古军将黎凡特把蒸馏法带入朝鲜半岛,在他的驻地酿造,慢慢传播到整个朝鲜半岛。
有意思的是,日韩两国现在经常争谁是烧酒正统,主要是两个国家在现代市场上把烧酒做的比较好,韩国烧酒在亚洲和欧美卖的都不错,日本烧酒销量甚至高于日本清酒,所以他们玩的是「用市场反推历史」。
那烧酒发展的真正历史是什么呢?
早在秦汉时期的《神家本草经疏》,就第一次出现了烧酒这个词,「可以汁熬烧酒,藏之经年,味愈佳」,不过学界推测那时候酒的度数不高。
到了北魏年间的《齐民要术》,正式的记录了中国酒的生产模式,之后度数开始慢慢提高。
关键转折是在唐朝,唐朝诗歌里面烧酒就反复出现,比如「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比如「久闻成都溜酒香,不思自身人长安」。
这时候蒸馏的概念就第一次问世了。
唐朝《本草拾遗》里面讲了,甄(蒸)气水,说明蒸馏法已经用了起来,比前些年说元朝才开始搞蒸馏要早很多。
这些年出土文物的研究也越来越深,挖出了唐朝单把三彩杯,这杯子就10ML多一点的容量,如果用来喝米酒,麻烦死了,就从饮用习惯的侧面论证了高酒精度数的蒸馏酒的出现。
当然,现在主流观点依然是元朝起源说,不光是因为《本草纲目》和《饮膳正要》对蒸馏的过程有了详尽的记载,更关键的是元朝直接出土了蒸馏器的文物,就在李渡烧酒作坊遗址元代酒窖,达到了文字和物品的互相印证。
不过历史就是这样,一旦有了新出土文物,就有机会推翻之前的共识。
比如大名鼎鼎的汉代海昏侯墓,去年研究人员对出土的蒸馏器进行仿制和模拟实验,就证实其具有蒸馏酒的功用。具体说就是,研究人员用现代芋头为发酵原料,成功蒸馏出平均酒精浓度为22度的酒。
当然,历史考证的事情那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我更感兴趣的启示还是,为什么给日韩留下了「抢历史」的空间。
要我说,是用力过猛了。
清代以前黄酒是中国主流酒类,但清末民国的时候战乱频发,需要消耗大量糯米和黍米的黄酒生产遭受原料危机,而北方高粱种植广泛,白酒相比之下生产成本低、产量高,于是逐渐替代黄酒成为酒文化的主要载体。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一说到喝酒,要么就是低度数的啤酒,要么就是40度的白酒,中间就留出了空档。
反观日韩那边,韩国烧酒比较有名的真露酒精度在20左右,口感比白酒清淡柔和,还经常添加香料调和,所以我们看韩剧,韩国烧酒可以搭配重口味韩餐比如烧烤。
你想,吃烧烤喝白酒,是不是就显得有点用力过猛了?
日本的烧酒度数稍微高一点能达到30度,不过70年代后期日本流行起来了汤割烧酒的喝法(类似于水割威士忌),说白了就是在70度的热水里面倒入烧酎,把度数给压下来。
这就让以前更多是日本农民和渔民喜欢的「老人酒」,变成了年轻人和女性也愿意小酌一下的常规饮品。
你想,如果在国内喝白酒的时候往里面灌水,是不是多少有点离经叛道。
你看关键点在哪里?
其实就在度数和口味上,日韩烧酒整体的概念更契合年轻化、现代化,市场接受度和覆盖群体就扩出来了。
我个体感受也差不多,你让我喝白酒,扛不住,你让我喝20多度的低度酒,那就没啥问题。
历史传承不可改变,不过市场和共识还是要争夺一下的。
咱们国内酒文化这些年也有变化,不再一个劲的追求所谓的「正统」了,也开始探索新的形式,现在很多国产的烧酒做的也不错。
我记得去年有新闻说,中国产的新魂烧酒反攻韩国市场,亮相韩国酒展的时候展台被一扫而空。
新魂这名字也挺好玩的,感觉是复兴古烧酒,注入新文化的概念。
使用高粱、大米、茉莉、葡萄等为原料,用分层发酵、分层蒸馏这些古烧酒工艺就比韩国烧酒用的稀释法更能剔除掉杂质,原料多元化又比日本烧酒限制于单一粮食谷物又更多风味,算是中国酒行业在技术层面的革新。
不过我觉得关键还是在于场景上,20度的酒,又有花香果香,还可以冰镇,就要比传统白酒更能开阔之前无法触达的市场。
技术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我觉得关键点还是场景的扩容上,白酒的口感辣,啤酒太涨肚,那新魂烧酒提供了一种新的酒饮方案,20度既有酒感,又顺口解腻不涨肚,还可以冰镇,就能解锁更多的场景。
说白了喝酒这事儿,不存在正道和邪修的说法,消费者喜欢就对了,那顺应市场偏好的变化而不是故步自封,就能开始慢慢和日韩烧酒掰手腕。
源头之争呢,重要,又不重要。
消费者不会因为烧酒起源于中国就一定喝中国烧酒,还是要拼工艺、拼定位、拼营销,才能把市场接受度给拉起来。
日韩烧酒虽然前些年取得了市场认可,在国际上形成了提到烧酒就只说日韩的趋势,但这格局也不是说改不动的。
白酒作为中国酒业的主旋律现在已经出现了变化,消费者爱好变化搭配上酒厂革新让中国酒文化开始多元化,那烧酒这个更适合当下消费者习惯的饮酒需求在供需两端都起来之后,凭借广袤的国内市场,弯道超车重新拿回烧酒定义权,也不是不可能。
日韩烧酒现在更出名,又如何?
战役的胜负手还是要看现在、看未来嘛。
作者:曹小灵
来源:知乎
上一篇:川啤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