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得好:“一夏无病三分虚”,夏天出汗多,消耗大,入秋后正是给身体“找补”回来的好时候。这时候,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又容易消化的鱼肉就成了餐桌上的首选!
很多人一想到秋补的鱼,可能立马想到黄鳝、泥鳅。其实不然,有3种鱼,此时正肥美,堪称“秋补鱼中宝”!这3种鱼,个个都是肉多刺少、鲜嫩好消化,而且营养还特别高,非常适合老人和孩子吃。下面,就跟我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再学几道家常美味做法吧!
一、鲅鱼:“秋补第一鱼”
鲅鱼,有的地方也叫马鲛鱼,是典型的洄游性鱼类。立秋之后,鲅鱼为了越冬开始大量进食,体内积蓄了丰富的脂肪和营养,变得格外肥美!它的肉质紧实细腻,味道鲜美,只有一根主刺,小刺很少,吃起来特别过瘾。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矿物质尤其是钙质,对增强体质很有好处。
推荐食谱:五香熏鲅鱼(家常版)
这道菜做出来色泽红亮,味道是咸甜交织,带着浓郁的五香味,冷吃热吃都特别香,是绝佳的下饭下酒菜。
1. 处理鲅鱼:鲅鱼解冻后,去除内脏和鱼头,清洗干净,用刀切成1.5厘米左右的厚片。
2. 腌制入味:将鱼片放入盆中,加入葱段、姜片、几勺料酒、适量生抽、老抽(上色用)、一大勺白糖和五香粉(关键!),抓匀后腌制至少2小时,让其充分入味。
3. 炸制鱼块:锅里多倒些油,烧到七成热(油面有轻微波纹),把腌好的鱼块用厨房纸吸一下水分,然后下锅炸。炸到表面金黄酥脆,就可以捞出来控油了。
4. 浸泡入味:炸好的鱼块可以直接吃,但想要更地道的熏鱼风味,我们可以调一个料汁:用刚才腌鱼的料汁,再加点水、冰糖和香醋煮开,晾凉后,把炸好的鱼块立刻放进去浸泡一会儿,鱼块会吸收汁水,味道更浓郁。
二、小黄花鱼:“平价营养宝库”
小黄花鱼虽然个头不大,但营养价值却一点也不含糊。它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微量元素硒(抗氧化高手)以及各种维生素。它的肉质是典型的“蒜瓣肉”,非常鲜嫩,只有中间一根主刺,简单一烹就特别入味,好吃又省事。
推荐食谱:红烧小黄花鱼
红烧的做法最是家常,也最能凸显小黄鱼的鲜嫩。做好的鱼肉裹着浓油赤酱的汤汁,咸鲜微甜,光是汤汁就能让人扒掉两碗饭!
1. 处理小黄鱼:小黄花鱼去鳞、去鳃、去内脏,肚子里的黑膜一定要洗干净(去腥关键),然后用厨房纸彻底擦干表面水分(防止煎的时候溅油)。
2. 煎制定型:锅里放油烧热,可以撒一点盐,把小黄鱼一条条放进去,开中小火慢煎,煎到两面金黄就可以盛出来备用。
3. 炒料炖煮:用锅里底油,爆香葱段、姜片、蒜瓣、干辣椒(不吃辣可不放),然后放入煎好的鱼。沿着锅边淋入料酒、生抽、老抽,再加入适量的糖和一点点醋(去腥提鲜)。
4. 大火收汁:加入开水,水量差不多到鱼身的一半就行。大火烧开后转中小火炖煮5-8分钟,然后开大火收汁,汤汁变得浓稠后就可以撒上葱花或香菜出锅了。
三、鲳鱼:“海中珍品”
鲳鱼体形扁平,银光闪闪的,非常漂亮。它的肉质细嫩到入口即化,而且几乎没有细刺,只有中间一排主骨,吃起来异常方便,特别适合给孩子和老人吃。鲳鱼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益气养血、健脾养胃,是秋季温补的优质选择。
推荐食谱:清蒸鲳鱼
对于鲳鱼这种顶级鲜货,最好的烹饪方式就是清蒸,能最大程度保留它的原汁原味和鲜美营养,做法也是简单到没朋友!
1. 处理鲳鱼:鲳鱼去内脏和鱼鳃,清洗干净(特别是肚子里的黑膜),在鱼身两面划上几刀,方便入味和成熟。
2. 腌制去腥:在鱼身上和肚子里都抹上少许盐,再铺上姜片,淋上一点料酒,腌制10-15分钟去腥。
3. 上锅蒸制:蒸锅水烧开后再放入鲳鱼(开水上锅是鱼肉鲜嫩的关键!)。大火蒸8-10分钟(根据鱼的大小调整时间),关火后焖2分钟。
4. 淋油出锅:取出蒸好的鱼,拣掉上面的姜片,倒掉盘子里多余的汤汁(这个水比较腥)。重新铺上新鲜的葱丝、姜丝,淋上蒸鱼豉油。最后烧一点热油,“刺啦”一声浇在葱姜丝上,瞬间香味四溢!
好啦,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立秋后必吃的3种“宝藏鱼”和它们的家常做法。趁着现在它们正肥美,赶紧买上几条,给家人换换口味,贴贴秋膘吧!保证鲜嫩好消化,营养又美味!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章和图片均有版权,未经允许,请勿抄袭、删改、盗用,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