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将在这里大声宣布,全网最会选嘉宾的美食节目出现了!
作为一个吃货,本人看到《炙热游戏:百厨大战》的阵容,眼睛真的会亮起来。
就像不少自来水网友说的那样,“选手不基础评委更不基础”,节目组一口气把会做的、会吃的、懂吃的都请来了,当真堪称“全员食力派”,说是神仙配置也不为过。
一档厨综能有多会选人?观众想看的都来了!
节目组请来潘玮柏和岳云鹏的含金量,爱吃的朋友想必都懂。
潘玮柏因为爱吃又会吃,被网友戏称为“被唱歌耽误的美食家”,他自己也在节目里说,“在吃这方面比说唱更有说服力”。
这话还真不是吹,潘玮柏在节目里尝菜时,一口就品出了配菜原料是南瓜,为他做菜的大厨前一秒还在自信宣称,“能吃出这道菜原材料的人不超过十个”。
一个月前,潘玮柏还因为在面馆被网友偶遇,发微博恳求大家别发社交媒体,现在好了,哥光明正大参加美食节目,再也不用藏着掖着了,吃货“掉进米缸”的快乐,没有人比他更懂。(粉丝:下颌线消失警告.jpg
与其说潘玮柏来当这个大众评审相当够格,不如说他来这档节目就像进入了自己的舒适区,他的味蕾遍尝大江南北,拥有独到的美食品鉴眼光,心中还有一个“玮柏排行榜”,这是真正“吃学经验”丰富、名副其实的老饕。
而做得一手好炸酱面的岳云鹏,则是综艺界知名“干(gao)饭(xiao)王”,他不仅爱吃又会做,还因为早年曾在餐馆打工的草根经历,对美食怀抱着一份别样的情怀。
岳妈妈用老蒸屉蒸的大馒头、枣花馍,是他记忆深处的家乡味道,师父家常吃的那口素饺,也能带给他“像回家一样”温暖的感觉。煎饼果子、锅塌里脊、老爆三……也都是小岳岳常在相声里提及的美食。
两人都是市井老饕,不仅口味更贴近大众喜好,评判一道菜够不够好的标准,也与大部分食客一致。潘玮柏喜欢能让他一口惊艳、味道有记忆点的菜品,岳云鹏看中自己会不会吃了还想吃、愿不愿意推荐给亲朋好友。
除了确实爱吃会吃,他俩还都很真实、接地气。厨师备餐过程中,他们一会儿跟这个拉拉家常,一会儿帮那个打打下手,不经意间就拉近了观众与选手之间的距离。
喜剧人岳云鹏张嘴就是梗,点评菜品时宛如相声现场,潘玮柏每次给出的评价也都很有人情味。是他们充满温度的表达,无形中消解了竞技场的紧张,让原本稍显严苛的比赛现场,多了几分胡同巷尾的烟火气。
大众评审不普通,行业评委更是重量级。邱琼和周晓燕这两位老师一出现,几乎所有选手都在“哇哦”。一个是“西餐女王”,一个是“中餐泰斗”,两人的履历往那儿一摆,活脱脱就是“权威”两个大字。
更妙的是,节目把四位评委拆成两组,观众可以看到一位专业评审+一位大众评审的双视角点评,每道菜都会获得两个角度的评价。而让专业评判与大众感知合二为一,无疑是在激烈比拼的同时,兼顾了节目的综艺性。
厨师以菜为笔,谱写美食背后的故事
以前总觉得厨师是个服务行业,能做一手好菜就是他们的毕生追求。看了这档节目我才意识到,美食对于厨师来说,其实不单单是烹饪技巧的展现,更是他们与这个世界交手的方式。
灶台前的一方天地,藏着他们对追求理想的执念,是明知不可为却偏要竭力而为的拼劲儿。
比如曾在圣培露大赛中惜败的选手「我要出击」,明知时间有限、工序复杂、评委严格,她还是选择了制作同样的菜品,即便结果让人遗憾,她自己却不后悔。
梦想要开一家“米其林级别中餐厅”的“江浙沪独生女厨”周净媛也是如此,她选的菜难度极大,做菜过程中更是状况频出,她的时间、火力都变得很紧张。
她做菜有一套自己的仪式感,给整鸽去骨前会先给自己拉伸热身,全程碎碎念式跟自己沟通,高压之下不仅心态没崩,还靠着“心里越慌手上越稳”的超强内核,成为周晓燕老师严格标准之下,第一位晋级的选手。
有人执着于某种食材,哪怕食材本身的大众接受度并不高。厨师们的这份执着背后,是不论自己走得多远,仍然不忘初心、牢记来时路的纯真质朴。
比如凭借脱口秀走红的毛豆,当炊事兵时常在“索马里海域卤大肠”,后来退伍了、走红了,也还是来到厨综节目,挑战他最熟悉的小众食材——猪大肠。
比如云南大山中走出的傣族野生厨娘,她明知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牛瘪,却还是坚持使用最具当地特色的食材,最终用高度融合的口味征服了两位评委,也让大家看到了不一样的云南味道。
比如那盘被网友戏称为“黑皮体育生”的黑色锅包肉,其实出自一位西厨之手,因为他是东北人,想要致敬家乡,就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给锅包肉穿上黑色西装”。
还有一些人,身为厨师却无心炫技,他们真正在乎的,是自己心中承载着太多情怀的那道菜,能不能打破质疑,被大家接受和肯定。
比如把贵州家常菜做成漂亮饭的花莽莽大厨,可没少因为创新的精致贵州菜被抨击“中看不中吃”,但他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做菜风格,而是用一道保留了经典元素,好看更好吃的虾酸炒牛肉,打破了大家对漂亮饭的偏见。
比如同样选择了粤菜经典元素炒桂花的两位厨师,粤菜OG跟过不少老师傅,做菜风格上也坚守着传统味道,食材选择、做菜步骤都大有讲究,他在意的是,自己坚持的“老味道”,大家现在还喜不喜欢。
美食主播出身的技术流小绵羊则不同,他的炒桂花中还加入了河南银条、泡椒口味等创新细节。输赢结果暂且不论,南风看到的是,不论传承还是改良,其实都是厨师对于经典粤菜的不同理解。
还有那对美食理念截然不同的父女,父亲是半辈子习惯了浓油赤酱的老北京食神,女儿则擅长更加清淡、突出本味的素食料理,俩人同台竞技的画面,看了真的很难不好奇,这一集到底是谁赢了。
咱就是说,看多了继承长辈衣钵的星二代、富二代,像这样打小就不被支持、理解,顶着父亲的反对依然坚持烹饪的叛逆厨二代,想必大家还是头一回见。
在厨师的身份下,节目关注的从来都不仅仅是他们制作的菜品本身,而是每一个具象的、生动的人。观众可以在他们的故事里找到共鸣,跟自己的生活产生映照,与厨师们、也与节目之间产生更深的情感羁绊。
观众不一定都会做饭,但所有人都是食客,当我们走进他们的故事,那大家在节目里能够看到的,就不再是单纯的厨艺竞技,而是五味杂陈的人间味道、人生百态。
与观众双向奔赴,打造年度最有诚意厨综
《炙热游戏:百厨大战》中就有许多镜头一扫过,会让人觉得“dna动了”的特产美食。比如山西面食、徐州烧烤、江西瓦罐汤、朝鲜族汤饭、云南美食等,这些热气腾腾的画面,怎么不算是一种吃货版文旅宣传片?
从家常小菜到高端宴席,从街头小吃到精致料理,是这些生动饱满的烟火气,共同构成了中国美食的独特基因。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总可以在节目里找到那一口“足以慰风尘”的家乡味。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一味突出节目中的菜品有多好吃,可能观众并没有直接体感,但是像《炙热游戏:百厨大战》这样,展现美食的同时挖掘厨师背后的故事,也会为观众提供新的“下饭视角”。
都说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对普通人而言,饮食一道就是我们最低成本、最易获得的享受方式。而对于美食综艺而言,比起单纯的放大味觉、厨师炫技,去关注食物背后的人文情怀才更容易打动观众。
在展示选手专业履历和烹饪技巧的同时,多去关注他们菜品背后的故事、与食客之间的共鸣,这不仅是节目在美食领域的尝新,也是厨综赛道的突破。
当厨师登上节目舞台,当他们之间“专业”与“野生”的标准被镜头模糊,节目的评判标准就不再是技术难度,而是厨师们能否用食物唤醒观众的生命经验。这种将厨艺竞技转化为文化样本采集的视角,正是当下综艺市场最稀缺的“平民”叙事。
诚然,《炙热游戏:百厨大战》是一档厨师竞技综艺,美食元素必不可少,但综艺市场上从来不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画面,类似厨师101的机制也不再稀缺。
这档节目之所以还能够吸引观众,是因为它从嘉宾选择到赛制设定,再到节目本身都做到了以人为本、以观众为本,这是节目与观众之间的双向奔赴,也是《炙热游戏:百厨大战》在综艺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真正的好厨艺不仅是能做一桌好菜,更是能够唤醒观众集体记忆的时空胶囊。将味觉体验转化为情感货币,《炙热游戏:百厨大战》已经超越了传统厨综的娱乐属性,进阶为一场关于文化认同与情感疗愈的社会实验。
每周三起,由淘宝闪购和李锦记联合冠名的优酷综艺《炙热游戏:百厨大战》在优酷视频、浙江卫视播出,Z视介客户端上线。爱吃的朋友们相信我,《炙热游戏:百厨大战》一定是咱今年目前能够看到的,最有诚意的厨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