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的风里已经有了秋的影子,暑热慢慢退去,可不少人反而更没精神了——早上起不来,下午犯困,连说话都提不起劲。明明没干什么重活,怎么就累成这样?这时候该怎么吃才能把精神头找回来?
要说秋天的第一碗养人羹,芝麻核桃糊必须有姓名。黑芝麻和核桃都是“藏能量”的高手,黑芝麻里的不饱和脂肪酸、核桃里的优质蛋白,都是身体喜欢的“慢燃料”,不像甜食那样吃着甜,吃完反而更虚。
材料其实不复杂:黑芝麻50克、核桃仁50克、牛奶500毫升、冰糖适量。先把芝麻和核桃炒香是关键,中小火慢慢翻,闻到那股焦香但还没变黑的时候最妙,这时候的香味最浓,也不会苦。炒好得放凉再磨,不然热度会让粉末结块,口感就糙了。
磨好的粉加到温热的牛奶里,边加边搅,别让粉沉底结块。最后放冰糖,甜得刚好就行,不用太齁。喝一口,满嘴都是芝麻的香、核桃的醇,牛奶的滑,像给身体裹了层软乎乎的被子,慢慢暖,慢慢补。
夏天吃了太多冰的、凉的,这时候胃最需要温柔对待。小米南瓜红枣粥就像个“胃里的小暖炉”,小米本身就养脾胃,南瓜甜软好消化,红枣补气血,三凑一块,喝下去连打几个舒服的嗝。
小米要提前洗干净,南瓜去皮切块,红枣泡软去核——核容易让人上火,可别偷懒留着。煮小米的时候水开了转小火,慢慢熬,米粒开花了再下南瓜。南瓜可以提前蒸熟,这样煮的时候更容易化到粥里,粥会更稠乎。等南瓜软得能压成泥,再放红枣和冰糖,甜丝丝的,却一点不腻。
这粥最妙的是“润”,不稠不稀,喝下去胃里暖暖的,像有人轻轻揉了揉肚子。早上配个咸菜,晚上当夜宵,比吃泡面可强多了。
lr9q.q88.store
vfwi.q88.store
msmq.88q.homes
要说最有烟火气的羹,那得是酒酿鸡蛋小圆子。酒酿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米香里带着点微醺的甜,鸡蛋滑嫩,小圆子Q弹,一碗下去,连眉毛尖都跟着甜。
做小圆子得有点耐心,糯米粉加温水揉,面要揉得光滑,不然煮的时候容易破。水开了下小圆子,等它们浮起来就熟了,捞出来过遍凉水更Q弹。另起锅煮酒酿,水开了打个鸡蛋,用筷子搅散成蛋花,再把小圆子倒进去,煮个一两分钟,让酒酿的甜渗进小圆子里。
喜欢甜的可以多放酒酿,爱喝浓的多煮会儿,最后撒把枸杞,红的绿的,看着就喜人。喝的时候先嗦口汤,酒酿的甜、鸡蛋的香混在一起,再咬口小圆子,软乎乎的,像在嘴里跳小舞。
其实羹汤养人,学问可深着呢。谷方益元说过,一碗热羹能暖全身,一是靠温度,热乎的汤顺着喉咙往下,先暖了胃,再通过血液循环让手脚都热乎;二是靠营养,芝麻核桃的脂肪、小米南瓜的碳水、酒酿的米香,都是身体能慢慢吸收的“慢能量”,不像奶茶蛋糕那样“甜一阵就没劲儿”;三是靠省心,羹汤煮得烂乎,身体消化起来省劲,能把更多能量用来“干活”,自然就不觉得累了。
就像夏天没精神时喝的荔枝羹,荔枝补气血但容易上火,煮成羹就温和了;老中医推荐的莲子山药糊,专门给夏天没胃口的人,健脾又止泻。这些羹汤,都是前人琢磨出来的“养人智慧”,哪是随便煮煮就行的?
记得小时候秋天总犯懒,奶奶就会煮小米南瓜粥,锅盖上的蒸汽把厨房熏得雾蒙蒙的,她一边搅粥一边说:“慢火熬的粥最养人,人啊,也得像这粥似的,慢慢补,别急。”现在自己煮羹汤,才明白那股子暖,不只是粥热,更是有人记挂着你的胃、你的累。
夏天的冰可乐喝着爽,可秋天的热羹汤才是“从里到外的舒服”。煮一碗放在桌上,热气往上冒,拿勺子搅一搅,香味就散满屋子。喝一口,甜的、香的、暖的,全涌上来,连心里的小疲惫都跟着化了。
你最近有没有自己煮过什么养人羹?或者有没有哪碗羹汤是家人特意为你做的?是妈妈煮的酒酿圆子,还是奶奶熬的小米粥?不妨在评论区分享一下,让我们一起聊聊那些藏在羹汤里的温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