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量巨大
赤峰地区各个旗县区全都发现了红山文化。它的西部已经到达桑干河上游的张家口地区和承德地区,北界到达锡林郭勒盟南部的浑善达克沙地,东界到达辽河平原西部,南部沿燕山北麓广泛分布。总分布面积达到二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相当英国的国土面积。在世界范围来看,这样巨大的文化体量在史前的文化遗址中也是极其罕见的。体量决定着能量。比起那些沿着江河、高山间分布的小规模的神龛式的文化,虽然也有着过人的精致,但终于由于能量过小、地理限制而无法向四方辐射,因此湮灭在了历史深处。
原创特点鲜明
研究一种文化价值的核心点在于观察它的独自的原创性。也许有一类文化体量也不小,但缺少文化的原创性,它的文化价值就不能有过高的评价。如西方的罗马帝国几乎雄踞了西半球,但观察它的文化内涵大多继承的是古希腊的文化。罗马建筑与雕塑的老根都在希腊,我们常常见到的罗马柱,实际是希腊柱。所以西方人说历史“言必称希腊”。与罗马帝国同期的东方的大汉帝国,不能不说威威赫赫。今天汉人的叫法就是源于那个时代。但是汉承秦制,奠定了二千余年大一统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百代都行秦政法。”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千古一帝的事实是无可争议的。秦朝虽然仅仅存在了十四年,它却完成了中华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文化面貌统一
在二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晚期的红山文化面貌高度统一。一块陶片、一件玉器,足以让今天的人们断清红山文化年代。那些成批的无底桶型陶器、那些精美的红山玉器,共同表达着红山人追求着相同的信念。从桑干河到西辽河,红山人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是极其统一的。因为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没有崇山峻岭的阻隔,没有大江大河的截断,在这片丘陵山地上,文化交流是十分方便的。譬如中国西南地区隔山而居的人们,跨过一座大山人们就有可能听不懂对方的语言。
外延关系更加清晰
20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根据敖汉旗文物普查的线索,有针对性地发掘了敖汉旗兴隆洼和赵宝沟两处遗址,发现了“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5年第10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敖汉旗赵宝沟一号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8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敖汉赵宝沟》,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开拓了人们对早期新石器文化研究的视野,为探寻红山文化的发展源头找到了方向。红山文化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在本土有着深厚且久远的文化根脉。由此人们提出了前红山文化、红山文化和后红山文化的概念。红山文化确实受到过外来文化的影响,大量吸收了外来文化要素,但它自己有着一以贯之的文化根脉。这些问题我们在讲到红山文化比较分析时再详细展开。
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
特别是进入本世纪后,敖汉旗四家子遗址、牛河梁十六地点、杨家营子遗址、半拉山遗址的发掘,更加深化人们对红山文化内涵的认识。这些遗址中都存在着坛、庙、冢结合在一起的祭祀现象,出现了高等级玉器群,出现了人物造像。导致人们对红山文化社会复杂化程度不得不作重新评估。红山社会存在着超乎想象的复杂的原始信仰和祭祀体系;存在着一个地位尊崇、高高在上的主管祭祀的阶层,或者享有极大权力兼具王者身份的上层集团。苏秉琦先生称之为:古国社会。
上一篇:同程金融是同程旅游吗?
下一篇:七小节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