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觉得,人参是滋补的好选择,这话有一定道理。不过参的种类那可不少,品质好的价相当不菲,而普通效果又较为有限。今天,木子就来简单讲讲另一种传统养 生常用品——黄芪。别看它其貌不扬,几千年前在古籍里就享有“补气之长”的美誉。补气的关键在于找准根源,黄芪的调养值得我们细细去体会。
一、固本扶正解疲乏
现在很多人,就是精神不佳,其根源多为正气不足。阳气犹如那内里的一团温热之火,调养之力若有欠缺,便易现手脚发凉、精神不佳,且反复有那种不适之觉。其升发阳气之用,借由调养中焦脾胃,可助力清阳之气顺势上扬。
传统养 生比较看重黄芪在补中气方面的专长,这能够使气血的运行变得更加顺畅。平时那些费神多、老坐着不动的朋友,还有因气血不足引发头昏的人,用黄芪进行温补调养是非常恰当的。
日常调养:早上用黄芪5克加红枣2颗闷泡,助阳气生 发,煮粥放黄芪10克配大米,适合脾胃虚寒的朋友。
二、黄芪化湿有章法
祛湿其实不能仅仅光排水而已,关键在于重振脾胃的运化效能。黄芪可滋养脾肺之气,从而提升水液运化能力,这样一来,祛湿就不会伤害到正气了。
日常调养:黄芪10克加冬瓜150克、生姜煮汤,利水又护正,爱出汗用黄芪6克配糯稻根(糯米稻的晒干燥根须)10克煎服,固表止 汗两不误。
三、黄芪的健运脾土之功
脾胃乃气血之源头,现今的生活习惯,轻易便会伤及脾胃。其补益元气却不会引发壅滞,既能增强运化功能,又能舒缓中气亏虚的状况。饭后出现腹胀,以及便溏等脾虚表现,黄芪可助力脾胃重拾其正常功能。
日常调养:黄芪10克加山药30克加枸杞几粒煮粥,温和滋养脾胃,腹胀时用黄芪5克搭配佛手3克来泡茶,能梳理气机不伤身。
四、黄芪的平补之力
黄芪补气,更倾向于以默默的方式来滋养,这种方式很适合长期调养。
三种比较适合的体质:一,气虚质的人,日常气息短,没力气又疲倦,精神不振,其能减轻这些不适;二,阳虚质的人,通常比较畏寒,手脚总是冰凉的,脸色也显得苍白,黄芪能发挥一定的温 养补益效果;三,气血两虚质的人,既有气虚的表现,又伴有血虚的症状,黄芪对这种体质也有较明显的调养作用。
日常调养:黄芪5克配枸杞6粒日常泡水,温和滋养,自汗多用黄芪6克配山茱萸3克煎服。
经典搭配:
配当归:调节面色发黄
配玉竹:舒缓口干舌燥
配白术:调养痰湿体质
木子提醒:虚火旺盛(容易上火、口干舌燥)、湿热积聚(舌苔呈现黄腻、大便黏滞)、外感发热期间(防止病邪滞留),还有孕期女性不宜。
养 生重在用对方法养根基,用好常见药材比追求名贵补品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