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天学习月经先后无定期这一病症的认识和治疗。
治月经先后无定期方
验案解析
黄绳武治与月经先后不定期方
方源《黄绳武妇科经验集》(梅乾茵.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组成
白薇10g 当归10g 白芍15g
牡丹皮10g 川楝子10g 生地黄15g
山药15g 丹参12g 香附12g
莲子心6g 桑寄生15g 甘草6g
薏苡仁15g 川芎9g
功效:疏肝肾之气,养血调经。
验案
患者:王某,女,37岁。
初诊:1983年4月23日。
主诉:月经先后不定期10余年。
病史:1969年曾患急性盆腔炎,经用中西药治疗后退烧,症状缓解,以后经常发生少腹隐痛,以左侧为甚,连及腰部,月经先后不定期,时提前10余天,时推后5~6天,经色先茶色,后转黯红,再转红,量时少时无;经行前后少腹痛甚,末次月经4月18日来潮,上次月经3月11日。平时带下量多、色淡黄、无气味,素口干喜饮、心烦、头昏胀、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薄,脉弦细。
中医诊断:肝郁气滞,气血不调。
治法:疏肝肾之气,养血调经。
组成
白薇10g 当归10g 白芍15g
牡丹皮10g 川楝子10g 生地黄15g
山药15g 丹参12g 香附12g
莲子心6g 桑寄生15g 甘草6g
薏苡仁15g 川芎9g
二诊:1983年5月23日。
服药后月经于5月12日来潮,少腹痛明显好转,睡眠差、头昏、心慌、带下量减少,舌质红,苔薄黄,脉细。
处方
上方去川芎,加太子参15g,柏子仁10g。
服上方50余剂,患者月经正常,腹痛基本消失,仅劳累后稍觉不适。
按语
经行时有时无,量不均,周期超前错后时不定,少腹连及腰部疼痛,其病责之于肝肾。肝司血海而主疏泄,肝郁则木失条达,疏泄失司,血海失调而致经期错乱。肝家气滞则血病皆从此而生,肝气郁久,最易化火,伤及肝血,症见月经量少色黯、心烦、头昏胀等。肝肾一体,精血同源,肾主胞宫而藏精,经本于肾,肝郁及肾,肾郁则精血失化而胞宫失养,故经行紊乱,经少带多,腰痛。治宜疏肝肾之气,养肝肾之精。
方中当归、白芍可养肝血、柔肝木;生地黄壮肾水清肾火;白薇以疏肝郁;香附、川楝子行肝肾之气;牡丹皮、丹参凉血活血;川芎味辛行血气;莲子心清心火、通小便;桑寄生补肾壮腰;山药、薏苡仁甘淡以利肾水,治其带下。全方使肝肾之气舒而精通,肝肾之精旺则水利,郁既开而经水自有定期。
本方妙在疏肝不用柴胡,而易之以白薇。柴胡乃疏肝解郁之主药,其疏肝之力最强,虽味微寒,但性升散易助肝火,患者已头昏胀、心烦、口渴,火炎于上,故去柴胡而易白薇,疏肝兼能滋阴,无升散助火之弊,且有利尿之功。当归、川芎辛温助动,有温养流动之机,与丹参、牡丹皮等清热凉血药合用,既调经活血,又互制其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