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餐飲,其實尋常百姓傢餐食最能體現生活地區飲食文化和習慣。畢竟大多數人還是喜歡在傢裡吃飯,自己做飯傢人吃得更放心,更加和口味。現在偶爾去餐館吃飯,總會覺得外面的菜實在太油膩,要不就是味道不對,找到一傢滿意的餐館也並不容易。
也許每個人的飲食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要不怎麼大傢都說最愛媽媽的味道呢,從小吃慣瞭的味道最熟悉最親切,不是什麼食物可以隨便代替的。
媽媽養活我們幾個孩子,從小我就最愛看媽媽做飯,實在是太利落,做幾個菜手到擒來。一直到今天我也趕不上媽媽做飯熟練,這也不是一般人能學會的。經常會因為做飯搞不清竅門,打電話給媽媽請教一二。
今天就給大傢介紹一下我媽媽做的午飯,花樣百出可是很快手,味道那就不用說瞭,我實在是大愛。
【涼拌菜花】
菜花隻是用水焯瞭一下,然後放瞭媽媽秘制的蒜油,鹽,口感清爽,不軟不硬,咸淡適中,我白嘴都能幹掉一大碗。
【涼拌胡蘿卜絲】
胡蘿卜是脂溶性的蔬菜,熟瞭吃營養更好吸收。胡蘿卜去皮,擦成絲,然後在水裡焯熟撈出,放入秘制蒜油,醋,鹽攪拌均勻即可。
【肉片炒蒜苗】
特別下飯的一道菜,媽媽,肉炒菜,喜歡將肉煮熟,這樣肉沒有那麼油膩,煮好的肉切成片兒,先在鍋裡煸炒一下,然後放入蒜苗,五香粉,生抽炒熟。
【沙煲亂燉】
冬天吃暖和的,燉菜最舒服,自從送給媽媽一個,鑄鐵鍋好媽媽特別愛做燉菜,各種的粉條腐竹,豆腐,青菜亂燉一鍋,如果我不去的話,媽媽隻做這一個菜就全瞭,營養全夠瞭。
【調味麻醬料】
大燉鍋的菜如果覺得味道淡,媽媽調瞭一碗麻醬汁,北京人最愛吃的蘸料莫過於麻醬汁兒,這個還需要一些技巧的,我光顧著吃瞭,沒有留意怎麼調的,反正就是,咸淡,正好特別香。
【麻醬燒餅】
主食是媽媽烙的餅,一共烙瞭兩種餅,一種是麻醬餅,層層疊疊,麻醬香面香在一起,比買的好吃多瞭。
【蔥花餅】
發面蔥花餅,好消化,這手藝我一時半會兒還真學不會。燉菜就著蔥花餅吃得特別過癮。
【小貼示】
1.菜花焯水時間不要太長,要不過分軟爛沒有瞭嚼頭口感會變差。
2.焯水胡蘿卜絲的時候向水中加適量油,因為胡蘿卜是脂溶性的食物,放油有利於胡蘿卜素的吸收。
3.拌麻醬料的時候,水要一點一點的放入,一邊放一邊攪動。要往一個方向攪拌,不要更換方向。
這就是簡單平凡的一餐,對我來說都是滿滿的幸福感。雖然沒有多昂貴的食材,沒有多高超的技法,但是滿含瞭媽媽的愛意和關懷,這種就是深植於我內心深處的美味。對於每個普通人來說,我相信沒有什麼能夠替代這種媽媽的味道,你說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