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海门街道腾云山上,数十部手机同时亮起,镜头对准前方横跨椒江入海口的巨龙——灯光璀璨的椒江二桥。人群中不时发出惊叹:“快看!桥上的灯光变色了!”“这个角度太出片了!”
“这里原来是导航灯标所在地,现在成了观赏椒江二桥的最佳位置。”当地一位七旬市民扶着观景台的栏杆感慨,“我年轻时在这里看灯塔为渔船引路,现在看的是大桥车来车往,几十年变化太大了。”
自今年当地新“海门八景”发布以来,“腾云飞虹”(腾云山观椒江二桥)作为网红打卡点,迅速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宝藏机位。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吸引大量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掀起一波又一波打卡热潮。
从导航灯塔到观景圣地
腾云山位于椒江外沙片区,靠近椒江口,是一座并不高耸但却视野极佳的山丘。沿着变电所小店旁的一条弄堂前行,踏上石阶一路向上,约十多分钟便可登顶。山顶集龙庙内观景台,即为“腾云飞虹”观赏与拍摄点。
这里曾经是航海灯标的所在地,为往来椒江口的船舶提供导航信号。随着时代变迁,灯标完成了历史使命,但其遗址所在的山顶却因得天独厚的视野,成为了观赏椒江二桥的绝佳地点。
“腾云山海拔虽不高,但恰好位于椒江出海口,从这里眺望,椒江二桥的全貌尽收眼底。”台州市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王康艺介绍说,椒江二桥的正式名称为“海门大桥”,于2014年建成通车,全长3702米,横跨椒江出海口南岸腾云山与北岸老鼠屿之间,而被命名为“海门大桥”,寓意“海之门户”。“腾云飞虹”的壮观不仅体现在白天,夜晚的景象同样令人沉醉。
网红打卡点的诞生记
“我是看了网上的照片找过来的,还看到了知名旅行博主房琪也来过这里。”来自上海的一名大学生和两位同学专门趁着周末前来打卡,“我们在手机上看攻略,说这里傍晚很美,既能拍到日落的温柔,也能拍到夜景的璀璨。”
像他们这样的年轻人正成为腾云山的主要游客。他们带着相机、手机、无人机,寻找最佳角度,记录大桥与江面交相辉映的瞬间,也不忘拍一张“我与大桥合个影”。
当地摄影师吴先生已经多次来此拍摄:“不同天气、不同时间,二桥呈现的美完全不同。晴天时蓝天白云与桥的钢结构形成强烈对比,阴天时云雾缭绕如仙境,夜晚灯光亮起,桥体宛如一条彩色飞虹跨越江面。”
吴先生说,最佳拍摄时间点是日落前后一小时和夜晚灯光开启后,“桥上的灯光会变色,金色、蓝色、紫色交替,与江面倒影构成梦幻画面。”
新旧交融中的城市记忆
对于老海门人来说,腾云山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那时的腾云山是指引在江上和海上捕鱼的亲人回家的方向。
据史料记载,清同治年间,台州知府刘璈曾主持在海门一带修建导航设施。民国年间,永宁、永川、平阳等各轮船公司曾先后在椒江口腾云山、牛头颈山设置简易灯标作为导航标志。
如今,灯标已不再,但腾云山依然是指引方向的“地标”——不再是为船只导航,而是为市民和游客指引观赏城市美景的最佳方位。
王康艺认为,“腾云飞虹”景观体现了椒江从渔港小镇向现代化滨海都市的转型:“灯标代表着农耕文明和渔业文明时期,人们依靠海洋谋生;二桥则代表着现代工业文明和交通发展,连接起两岸经济。这两个元素在腾云山交汇,形成了独特的历史对话。”
山海之城的魅力升华
夕阳西下,华灯初上。椒江二桥上的灯光依次亮起,映照在江面上,宛如一道彩虹横跨两岸。山顶上的游客们静静欣赏着这一刻,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
这座曾经指引渔人归家的山丘,如今正以另一种方式,向世人展示着椒江这座山海之城的独特魅力——传统与现代交融,人文与自然和谐,历史与未来相接。
而这,或许正是“腾云飞虹”成为新“海门八景”的真正意义:它不仅是一处风景,更是一扇窗口,透过它,人们看到了椒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罗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