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话题#丝瓜汤文学为什么火了#登上热搜。各大平台上,随处可见“丝瓜汤”的评论和玩梗,甚至连外卖平台、商家也纷纷加入这场狂欢。
这款看似平常的家常汤,如何一跃成为年度网络热梗?它又凭什么戳中了千万年轻人的心?
一碗丝瓜汤的诞生记
“你这么凶是因为肝火太旺了,你知道吗?”
“喝点丝瓜汤去一下火气吧。”
“丝瓜丝瓜丝瓜汤。”
……
相信你这段时间在互联网里已经不经意间喝下了几口丝瓜汤。
据《本草纲目》记载,丝瓜,性凉味甘,煮食除热利肠。寥寥数字,定下了丝瓜的食用属性,也坐实了丝瓜汤降火气的历史地位。
“丝瓜汤”梗的起源,要追溯到短视频博主@累子创作的家庭情景短剧。视频中,母亲让儿子喝丝瓜汤,强调“汤能降肝火”,儿子拒绝后情绪爆发,母亲立刻指责:“你这么凶,是肝火太旺,喝点丝瓜汤降火吧”。
(图/@累子)
一碗平平无奇的丝瓜汤,在“累子”一人分饰多角的生动演绎下,重现了家庭小饭桌上几乎每天都会上演的唇枪舌战(精华版),也将“丝瓜汤”一梗送上了多平台的热搜位。
“累子”的视频精准捕捉了家庭中的一种典型沟通模式——父母习惯以“养生式”语言来解释矛盾,所有情感、冲突和结构性问题,都被简化为身体上的小毛病,然后再用食补来解决。
当你面对一碗丝瓜汤皱眉时,长辈们的连击技能瞬间释放:“这丝瓜老了” →“你也老大不小了” → “该找对象了” → “要不去考个公吧 ”→ “你看你,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机” → “肝火旺,多喝丝瓜汤降火气”。
短短几十秒,从一根丝瓜绕到人生规划,然后起承转合落点到手机上,最后不忘初心,用一碗丝瓜汤有力结束全文。这种荒诞的逻辑闭环,却让众多网友直呼“太真实了”。
网友“二创”玩梗
由于“丝瓜汤文学”语录过于“实用”,网友开始各种二创整活,使得该梗也随之爆火出圈。他们不仅制作了大量表情包,还将“丝瓜汤”台词代入职场、美食、考试等各种情境中,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丝瓜汤文学”迅速席卷各大社交平台。
随着热度逐渐攀升,丝瓜汤不再是一道简单的菜品,而是被网友当作新一代的吵架必备万金油,适用于家庭、职场、亲密关系等多种场景,上演了一出出魔法对轰:
以前吵架只会嘴笨泪失禁,事后才想起来复盘。
现在:(倒吸一口凉气)你那么生气干嘛呀?你这么凶是因为你肝火太旺了你知道吗?你去喝丝瓜汤降一降火气……
就连一些博主也在近期视频中融入丝瓜汤这一热梗。
比如博主“戏很多的金兑”扮演的大学水课老师,在被学生质疑后,反而倒打一耙,指责学生难糊弄、肝火旺,应该去食堂多打点丝瓜汤来喝。
(图/@戏很多的金兑)
以烹饪丝瓜汤见长的外卖平台也没错过这波热度。
饿了么小红书官方账号发布笔记称“晚上点个丝瓜汤外卖吧”,美团外卖则将#肝火旺盛喝点丝瓜汤吧送至站内趋势榜第一。
哪怕是美食博主发布的清炒丝瓜教程同样被攻陷,评论区齐齐刷起了丝瓜汤的梗。
更有网友直接用“丝瓜”为ID起号,仅一篇标题为《丝瓜入驻小红书》的笔记点赞量就达到8246,评论区同样是玩梗大军。
各大内容平台紧随其中,上线“丝瓜汤”相关热点策划。据新榜编辑部不完全统计,其相关内容全网累计播放量至少超过3亿。
比如小红书#丝瓜汤相关话题浏览量达到8593万,多以玩梗为主。另据新抖显示,近30天内,抖音话题#丝瓜汤的新增视频播放次数达到2.05亿次,其中也包含登上抖音热榜的相关内容。
有网友说,这是今年他最喜欢的梗,因为不恶俗也不烂。现在每次和别人产生冲突的时候,他就会模仿老奶奶倒吸一口凉气,然后以一种看似关心的态度开始“攻击”:“你这么凶干嘛?你肝火太旺了,喝碗丝瓜汤吧。”虽然攻击力为零,但有一种站在了道德制高点的爽感。
至此,丝瓜汤艺术已成,它已经不是一碗简单的丝瓜汤,而有了向丝瓜汤宇宙扩充的趋势。
“丝瓜汤”为何引起全网共鸣?
一碗普通丝瓜汤能引爆全网,核心在于它戳中了当代人的情感痛点,成为代际关系的镜像。
代际沟通的普遍困境
有理没法说、两代人之间的无效沟通,是“丝瓜汤”变成热梗的本质。
一方面,老一辈的生活经验往往建立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基础上,因此更关注物理层面的健康和安全;另一方面,年轻一代成长在物质相对丰富的时代,更加关注精神需求和个体尊重。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了沟通上的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丝瓜汤文学并没有简单地批判父母辈,而是试图理解这种沟通模式背后的成因。有网友替长辈们辩护:“我能理解原视频想表达什么,我也不讨厌这个梗。只是长辈这辈人,可能一辈子就待在小地方,没什么话题可聊,只能反复说孩子的事。你会觉得烦,但他们也是真的不知道还能聊什么。”
很多时候,长辈重复的话题、没完没了的叮嘱,并不是出于恶意。他们聊不来社会热点,也没法理解年轻人的精神困境,只好用最熟悉的语言,比如“丝瓜汤”“多穿点”“少玩手机”来维持对话。
可是这种有限的表达,落在孩子身上,往往变成压抑和误解。两代人都想靠近对方,却在各自的语言系统里鬼打墙,长辈觉得年轻人不知好歹,而年轻人觉得长辈不讲道理。
丝瓜汤文学的集体疗愈功能
“丝瓜汤文学”的爆火,本质上是一次大型集体疗愈现场。当无数网友发现,原来全天下的爸妈都有同样的台词本,那种“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感觉瞬间涌上心头。
这种集体共鸣打破了年轻人长期以来的自我怀疑。许多年轻人原本以为这种家庭模式的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是不是我真的不够懂事?但当这些经历被集体讨论,然后解构,大家才意识到这不是个人问题。
另外,对当下的大多数人来说,焦虑泛滥、精神压力与生活压力双重袭来,“丝瓜汤”文学,从娱乐角度,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人们的“精神疲惫”。毕竟我们好久没有看到这么欢笑、闹腾的集体式狂欢场面了。
让“丝瓜汤”回归“丝瓜汤”
狂欢过后,丝瓜汤留下的是代际相处的思考:长辈用“生存关怀”表达爱,年轻人渴望“个体尊重”,价值观差异需柔软桥梁。
真正的破局,是“让丝瓜汤回归丝瓜汤”,让关心回归倾听。试试下次妈妈再端来汤时,先说一句“谢谢妈妈”,再一起聊聊你的真实想法。
你觉得“丝瓜汤文学”
为何能引发大家共鸣?
你家餐桌有什么“专属养生话术”?
快来评论区留言分享吧~
图文综合自新周刊、新榜、脱口麻辣烫、抖音、微博、小红书、视觉中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