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有春夏秋冬,天气有六气,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气候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四季,人最容易把握的也就是四季。
植物春天茂盛,夏季开花,秋季结果,冬季落叶归根。人的身体也是如此,其中春夏属阳,秋冬属阴,人体春夏气机外浮,秋冬气机内敛。人要顺应天地四时变化,不断的调整身体的状态,唯有如此才能生命康健。
春季养生,夏季养长,秋季养收,冬季养藏;对应脏腑来说就是春季养肝脏,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长夏养脾胃。
春养——肝
春天万物复苏,气机生发,肝主生发,因此春季属于肝脏的王时,我们就要开始养身体的生发之气。好比清晨睡梦中醒来,要洗脸,伸懒腰,梳头,进行简单的运动,舒展筋骨,从而把身体的阳气调动起来。
春季要早睡早起,如果睡得太晚则生发之机不畅,反而会觉得疲乏。如果起的太晚,则阳气不能顺利的生发。同时春天要保暖,养护好身体的嫩阳,饮食要清淡,不可油腻来增加射身体负担。最适合吃一些绿色食物,尤其是芽类、五谷,以平和有序的生发阳气,可以适当喝一点绿茶,用桂枝和防风来泡水喝,能增强人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感冒的目的。
春季不宜多吃,寒凉的食物,可以吃羊肉、牛肉和鸡肉,不可吃鸭肉、鱼肉、海鲜等凉性食物。春季养生以顺应身体的生发之气,去帮助身体气机生发通畅就达到了养生目的了。
夏养——心
夏季植物茂密,天气炎热,人体生化旺盛,气血鼓荡于外,万物生长最快的时候。而心主长,所以夏季是心脏的王时,养生要以心为主,此时的天气亮的早,每天可以早起趁着太阳不烈的时候,稍微运动和晒太阳以强身健体。
夏季生化旺盛,人体消耗较大,应该多吃肉类和各种美食,促进身体生长。夏季气血鼓荡于外,天气炎热,身体产生的热量也多,这个时候不宜助长人体之热,故此,不适合剧烈运动,不能令自己大汗淋漓。应该避暑乘凉,让身体的热量自由散发出来。
夏季人体外热内寒,所以夏季要吃生姜,不仅能暖身体内部,还能助行水,因为夏季身体产生的热量多,需要水液循环代谢,好把身体的热量散发出去,所以,吃生姜来加快水行代谢的速度。
夏季潮湿闷热,可以多吃一些茯苓、泽泻,或者喝红茶,熟普、白茶以及帮助身体活水行水,散发热量,以免中暑。夏天人体产生的热量多,身体为了排热,皮肤毛孔常处于开放状态,所以,不适合吹空调,若寒气入体内,或者吃了冰冷寒凉之物,则容易折了身体的气血。
夏季既不可助热,也不可助凉,应该利用气血生长的时机,强健脾胃,多吃甘美,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秋养——肺
秋季天气慢慢转凉,万物萧杀,人感秋气,身体气机开始收敛。因肺主治节,而主收,所以秋季是肺的王时,养身以养肺为主。
秋季应该早睡早起,减少劳作,让身体气机能够自然的收敛,此时不可添衣太厚,应该使人感觉出凉爽,保持微微的秋冻。秋季天凉,水火分离,天气变燥,人多咳嗽,因喉痛,此时节适合喝蜂蜜水,乌梅以及桂花泡水喝。也可以多吃山药、薏苡仁,银耳,燕窝,莲子,百合等缓解秋燥,以助肺气。
冬养——肾
冬季天寒地冻,万物闭藏,肾主藏,因此,冬季是肾脏的王时。冬季日落早日出晚,此时适合早睡晚起,节制房事,少劳作,让人体气机深藏。因冬季天寒,多冻伤,所以要保暖,睡前可以多泡泡脚,能驱寒就温。但也不可以过度取暖,否则扰动人体气机,从而相火不藏,阴启亟太过,来年生发无力,则多温病。
冬季不可助寒,也不可以过暖,要使人体藏精而起亟正常,如此才能阴平阳秘。冬季天气寒冷,人体毛孔常闭合不开,多吃食物则生内热而不易外散,故此,应该多吃萝卜通气,避免体内热气堆积而扰动相火。
冬季适合多吃牛羊肉、鸡肉、鸽肉、芝麻、天麻、枸杞、酒糟、桂圆、大枣、黄精、天冬、苁蓉泡酒等温暖人体气机的食物。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夏季养长与春天养生不同;
春秋两季,春天主生发;秋天主收敛;春秋是两个转换的季节。
夏季和冬季,夏天很热,冬天很冷,因此,夏冬两季的两个极端。
秋冬进补,秋冬之补,与夏季不同;
春夏所养在阳,秋冬所养在阴。
阳者,外也,春夏之补养气血筋骨,使阳气充足,卫外不固。
夏季不可大汗淋漓,否则,毛孔常开,卫外不固。夏季不可过于艾灸,否则气血沸腾,伤筋骨。
阴者,内也,秋冬之补,在于养五脏,使五脏填精,以待来年生发,所以秋冬宜多吃五谷面食,以益气填精,补养五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