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心急吃不了热面皮?
那是因为你没来汉中嘛!”
在《黑神话:悟空》游戏中一处场景人物对话中,无头僧告诫天命人:“心急吃不着热面皮”,把汉中非遗元素融入其中。《黑神话:悟空》中汉中元素的融入,给我们带来了惊喜。
有人说:
爱上一座城
先爱上它的味
如今,“美食+旅游”
已经成为新时代的文旅标杆
通过分享美食
建立城与城
人与人之间的社交纽带
而美食的背后
则是一个地方良好的生态展示
也是地理意义上的
山、河、湖、海
它诠释一个地方的饮食习惯
也演绎地方传统文化的内涵
今天,快和小游一起品一品
一碗热面皮如何撑起
汉中人心中的半壁江山?
01. 起 源
据传汉中面皮起源于秦始皇鼎盛时期,也有一种说法,三国时期诸葛亮带队拉着大米行军,突然下起的大雨把军粮都给淋湿了,他就吩咐把米磨成浆蒸个米皮,薄薄的,凉调着吃,将士们吃了都觉得好,就这样慢慢流传下来。
关于汉中面皮的起源,民间有好几个版本:有说是源于给秦始皇纳贡;有说是刘邦在汉中称王时老百姓发明的,曾用来招待过汉王刘邦;也有说是东汉末年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时,曹操的一个部下发明的。虽然没有权威的说法,但是面皮的起源得益于汉中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
02. 地理位置
汉中盆地土地肥沃,鱼米之乡。汉江穿城而过,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汇集区和供给地,纬度适中,气候温暖。追溯到四、五千多年以前,先民们已经大量地在生产稻谷了。秦汉之后,汉中一直是历朝的屯田地和重要粮食产区。
2013年12月31日,《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将我市列入全国水稻丰产工程示范点的请示》文件出台,让我市的水稻量产申请以正式文件形式报送到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4年1月15日,袁隆平在《请示》上签署了:“同意在贵市设立一个亩产千公斤的百亩示范点。袁隆平 2014.元.15”。自此,汉中市正式成为西北地区唯一一个、全国16省区81个超级稻示范点之一,开始进行超级稻品种示范。
袁老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曾到汉中开展杂交水稻推广工作,他称赞:汉中当年推广的杂交水稻“南优2号”产量在全国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对汉中市种子工作和发展优质大米产业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多次对汉中水稻的发展进行指导,超级稻在汉中示范亩产超800公斤。袁老曾称赞汉中大米“好吃、有嚼头”!
袁老题写:汉中优质大米
水量丰沛、良好的生态环境、盛产稻米和油菜,为一碗好吃的面皮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和汉中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一方地方美食。
03. 文化传承
过年要吃年夜饭,端午节要吃粽子,中秋节要吃月饼,这些传统文化习俗,早已成了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历史的沉淀,让食物不再仅仅只是食物。
而汉中人早上出门上班之前,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家和上班路上好吃的那家热面皮作为早餐。天气太热,可以咥一碗面皮,配一碗菜豆腐或绿豆汤;天气太冷,咥一碗面皮,配一碗花生稀饭;不想做饭,咥一碗面皮;不知道吃撒,咥一碗面皮......
今天的汉中热面皮,是地域之间高辨识度的美食符号。区别于宝鸡擀面皮、秦镇凉皮、安康蒸面,汉中本地也有自己独特的风味面皮,如铺镇麻辣香面皮、勉县鸡汤面皮、周家大辣椒面皮、张明富面皮、东门桥邓家面皮......一个个带有地方招牌符号的特色美食,是地方文化的积淀,也是一种典型的非物质文化,作为饮食文化的真实性载体,其文化底蕴比其他非物质文化更容易被人接纳和感知。
04. 山水乡愁
出门在外,对家最大的幻想,就是风尘仆仆满身疲惫从远方归来,饭桌上有一碗面皮在等待。诗人说:“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佳酿与美食,最能留人心。”
出门在外,端起一碗面皮,你会想起汉中的山水。一道秦岭,划开了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汉江遥遥牵起了黄河与长江的手,飘逸又浪漫的汉江女神早在《诗经•汉广》中便已经给中国留下了惊鸿一瞥——“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出门在外,端起一碗面皮,你会想起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把最美的身影留给春天和游客,油辣子里能吃出春天油菜花的味道......
出门在外,你会不会因为想吃一碗热面皮而流泪?你会不会想起在田间地头插秧苗辛勤劳作的父辈?
如今,勤劳的汉中人,他们不远千里携家带口外出打拼,将汉中面皮带到祖国大江南北。老北京的八大胡同里、夜上海的外滩南京路、陆家嘴的金融街小吃城、昆明的小吃一条街,到处都有勤劳的汉中人和他们的招牌店汉中面皮。他们走到哪里,就把汉中的美食文化带到哪里,让汉中面皮风靡全国。
05. 舌尖上记忆
也许你去过很多地方,也尝过很多美食,但儿时的美食,是再也回不去的年代。那一碗鲜香软糯的味道烙进了灵魂深处,历久弥新,永不泯灭。
上世纪九十年代,大街小巷里“换面皮”的沿街叫卖声已经走远,大米交换面皮,已经是最深处的记忆。自家调制汤水和辣椒油、加上青椒末和韭菜段,夏天里再放上自己喜欢的黄瓜丝、洋芋丝、豆芽;冬天则放菠菜、红萝卜丝垫底......童年对于面皮的记忆,就是每一家的餐桌上都有属于自己家口味的面皮。
06. 文化自信
城固人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
花椒、辣椒、大蒜、芝麻等调味品
为面皮注入了麻辣鲜香的灵魂
袁老对汉中优质大米的改良
在面皮里凝结了他的智慧结晶
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地
优良的水质种植出的汉中水稻
在面皮里融入了汉水源头的神秘
汉中农业专家对油菜的多次改良
从春天看花到夏天结籽
从入眼再到入口
油菜花倾尽一生
都在为一碗面皮助力
看
一碗汉中热面皮里所融入的汉中山水
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赋予汉中这座城市太多的文化内涵
《汉书·郦食其传》: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一碗平常的热面皮牢牢占据着
汉中人美食里的半壁江山
也成为汉中舌尖上的文旅标杆
一碗汉中热面皮
不仅要慢慢品
更要品它蕴含的文化
它之所以能够得以传承
是因为无论你是贫穷和富贵
一碗面皮价格亲民
既能登上大雅之堂
也能走上普通老百姓的餐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它熨帖着汉中人的胃
也慰藉着汉中人的心
诠释着汉中人对面皮执着的喜欢
和对生活充满热爱的极致浪漫
-END-
来源:汉中市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