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早餐吃点什么呀?”“给你熬了锅小米粥,养胃!”
一大早,家里的厨房总能闻到一股米香。阿姨们边忙着盛粥,边念叨:“喝粥好,容易消化,比包子油条健康!”
可就在不久前,一则来自张文宏医生的话把不少家庭的“早饭定律”搅乱了。张文宏说:‘早上不许喝粥!’甚至还专门提醒:“孩子要吃鸡蛋、牛奶,绝不要光喝粥。”一石激起千层浪,微信群、邻里间争论热闹起来——喝了几十年粥,难道真的有问题?
粥,在中国人的饮食信仰里,几乎带着“养胃”“养生”的光环。但为什么有专家一口否定?喝粥真的有危害吗?是不是我们一直误解了什么?尤其是那“五类人”,你可能也在其中!
今天,我们不妨跟随张文宏的权威观点,掰开揉碎地聊聊——早上喝粥,到底好不好?哪些人真不适合喝粥?怎样吃才是明智选择?答案,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喝/不喝”所能概括。
喝粥到底好不好?权威专家这样说
数千年来,粥一直被认为是“养胃”的象征。但在现代营养学的“显微镜”下,这种看法或许有待商榷。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曾多次强调:“早餐只喝粥,远远不够。只喝粥出不了抗体!”他特别提醒孩子们一定要摄入足够的蛋白、优质营养。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定?
事实上,粥主要由精制大米或其他淀粉类谷物加大量水煮成,经过高温烹饪后,蛋白质含量低,升糖指数极高。比如,100g普通白粥的蛋白质含量仅不到1g,几乎没有脂肪、铁、钙、锌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维生素C、E以及膳食纤维也极其匮乏。
从《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可以看到:
蛋白质含量低于1克/100克;升糖指数(GI)高达79-87(精白米粥);矿物质、维生素损耗率高。
这意味着,靠粥作早餐,人体燃料供应快,但“持久力”极差,很快饿,还难以提供其它必需的营养。
营养专家阮光锋也指出,白粥里的主要成分就是碳水化合物。2018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强调,早餐要占全天营养摄入30%左右,单靠一碗稀饭,远远不够支撑大脑、肌肉的清晨所需。
既然如此,中国人把喝粥当成“健康金标准”的观念从何而来?
其实,喝粥“养胃”的说法,大多源自老人、病人消化力弱,吃硬饭难受,而稀粥细腻滑爽,更容易下咽。但专家解释:
所谓“粥养胃”,更多是心理安慰+“易入口”,并非科学证据。
生病或年老时,消化系统较弱,不愿意咀嚼、进食量减少,才会觉得粥“舒服”——不是粥有养胃功能,而是其他食物,一时难以消化吸收。
坚持早餐喝粥,身体可能有哪些变化?尤其是这五类人要警惕!
很多人习惯“早上一碗粥,健康一整天”,但专家们的研究给出截然不同的答案——长期单纯喝粥,反而更容易出现身体问题,尤其针对以下五类人,风险更是不容忽视:
第一类:血糖不稳、糖尿病患者- 精米粥升糖快,餐后血糖峰值高。据《中国糖尿病医学》数据显示,空腹一碗粥(约250ml),30~40分钟后血糖可飙升2-3mmol/L,极易加重胰岛负担。 尤其是“白粥配咸菜”,不仅营养缺乏,还促使血糖波动,诱发低血糖反应、饿得更快。
第二类:老年人与消化功能减退者
消化能力弱的老人,容易把粥当主食,但长期缺乏蛋白→肌肉流失、免疫力下降。据统计,部分70岁老人长期早餐只喝粥,6个月后血清白蛋白下降8.5%,抵抗力明显变差。
第三类:正在长身体的青少年/儿童张文宏医生特别警告:“小孩早上不许喝粥,只能吃鸡蛋、牛奶。”成长发育期需要充足蛋白与微量元素,粥难以满足,一旦长期营养失衡,免疫力、专注力都受损。
第四类:需要长时间脑力、体力工作的人粥供能快但维持短,一上午血糖很快耗光,人容易疲劳、反应慢、嗜睡。 医学调查发现,以粥为主食早餐者,中午前“饿”的概率比鸡蛋牛奶派高出41%。
第五类:慢性肾病、痛风患者有陷阱白粥缺蛋白导致营养流失,但如用杂粮、豆粥等,嘌呤偏高,反倒加重肾脏与关节负担。
警惕!只喝粥养胃是最大误区。
与其说粥能调理肠胃,不如说不少人只是因为“吃别的难受”才选稀粥。长期维持单一、低蛋白、低微量元素的饮食,只会让身体更难恢复活力!
而且,若配咸菜、腌制食品来下饭,钠超标风险骤增,隐形盐摄入大大增加,反而升高高血压、心血管的风险。
怎样吃早餐才科学?营养师给出三条建议
面对家里的“稀饭党”,专家并非主张“一刀切”,而是建议科学搭配、合理组合,尽最大可能满足身体每天的营养需求:
优质蛋白不能少
早餐,要为一整天提供“原动力”,优质蛋白至关重要。
可以加个鸡蛋、喝杯牛奶,或搭配牛肉、豆制品、坚果,帮助肠胃“慢燃”到中午。
碳水搭配更要“粗”一点
粥不等于一无是处。粗粮粥、八宝粥、加蔬菜蛋花、杂豆糙米混煮,升糖速度降低20%~30%,膳食纤维也大幅提升。不要只喝白粥,可一小碗清粥+麦片、全麦面包、蔬菜拼盘等。
多元化饮食,保持营养丰富粥可以作为部分能量补充,但不可代替主食,更不能完全“包打天下”。如果真的喜欢粥,就搭配一份高蛋白肉/鱼、豆腐干、鸡蛋、蔬菜,或一杯牛奶,这样蛋白、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搭配得当。
特殊群体个性化调整- 糖尿病、肾病人群,请严格控制精米白粥摄入,优先杂粮+蛋白食物组合。 - 儿童、青少年及体力消耗大者,一定记得增加奶、蛋、坚果摄入,“粥为辅,蛋奶为主”。 - 老年人若消化功能确实有限,粥仅适量搭配,必要时补充复合营养饮品、蛋白粉等。
医学归纳总结
归根结底,粥不是“有毒食品”,但更不是万能养生宝。
科学共识皆认为:均衡膳食才是健康生活之本,仅靠粥难以满足全天所需。每个人具体健康还需因人而异。如果体质特殊、血糖波动或有慢性疾病,请务必先到正规医院面诊、听取医生专业建议后再做个性化调整。
健康,其实就在每天的选择当中。从明天开始,让你的餐桌多一份细心搭配,少一份盲目“养生”。你会发现,活力就在每一顿科学早餐里!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张文宏回应“不许喝粥”:要保证营养和蛋白质,只喝粥出不来抗体》
《张文宏说早上不许喝粥,这些粥的“真相”你可知道?》
《张文宏:早上不许喝粥!喝粥到底好不好?这五类人确实不适宜喝》
《为什么专家不建议早餐喝粥?喝粥到底好不好?2类人确实不适宜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