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腌笃鲜这道汤,很多人觉得就是咸肉、鲜肉、笋子放锅里煮,没什么技术含量。其实不然,要做出一锅汤色奶白、肉酥笋嫩的腌笃鲜,门道还真不少,关键不在你放了多少调料,而在那些准备的功夫上。
首先得说材料,这是基础。三样东西是灵魂:咸肉、鲜肉和笋。鲜肉我习惯用五花肉,带点肥的,汤才够润。 排骨也行,但汤味会清淡些,蹄膀则更浓厚一些,看个人喜好。 咸肉是这道菜风味的基石,不能马虎。最好是用自己家腌的或者信得过的店家买的五花咸肉,肥瘦相间,风干得恰到好处。那种只有死咸味的干瘦咸肉不行,会让整锅汤的味道变得很僵硬。笋,自然是春笋最好,清甜脆嫩。 如果季节不对,用冬笋也可以,口感上会更扎实一点。
处理食材是第一道坎,鲜肉和咸肉都要切成差不多大小的块状,别太小,因为炖煮后会缩水。 关键的一步来了,焯水。 鲜肉和咸肉必须冷水下锅,加点姜片和料酒,慢慢烧开。 这么做是为了逼出里面的血水和杂质,水开后撇掉浮沫,捞出j2.s4z.bizQRS|wj.s4z.bizRST|tv.s4z.bizSTU|ia.s4z.bizTUV|d0.s4z.bizUVW|m7.s4z.bizVWX|uh.s4z.bizWXY|0n.s4z.bizXYZ|xh.s4z.bizYZA|9j.s4z.bizZAB来用温水冲洗干净。 千万别图省事,直接用开水烫,那样肉的表面蛋白质瞬间凝固,脏东西反而出不来。笋也要单独焯水,切成滚刀块,在开水里煮几分钟,这样能去除大部分草酸和涩味,让笋的口感更清爽。
接下来就是“笃”的功夫了,“笃”就是用小火慢慢炖的意思。 准备一个足够大的砂锅,把焯好水的咸肉和鲜肉放进去,加足量的开水,水量要一次加够,没过所有食材。再放几片姜,一小捆葱结。大火烧开后,立刻转为最稳定的小火,盖上盖子,让它在那咕嘟着。
这个过程至少要一个半小时,别心急。时间到了,你会看到汤色慢慢变得奶白,这就是五花肉里的脂肪乳化的结果。这个时候汤的底味已经出来了,咸肉的咸香和鲜肉的肉香已经融合在一起。
然后才能放笋,如果笋一开始就和肉一起下锅,炖到最后早就没形了,口感也会变得软烂,失去了脆嫩的特点。把焯好水的笋块放进去,继续小火“笃”上半小时到四十五分钟。 这段时间足够让笋吸收肉汤的精华,同时也能为汤里注入一股清新的气息。有些朋友喜欢在汤里加百叶结,也就是豆腐皮结。 这东西很吸味,要加的话,可以在放笋的时候一起放进去,它会像海绵一样吸饱鲜美的汤汁。
最后一步,也是最考验经验的一步,调味。做了十几年的菜,我得说,一锅好的腌笃鲜,是不需要额外加盐的。 咸肉在炖煮过程中会释放出足c4.s4z.bizABC|wd.s4z.bizBCD|00.s4z.bizCDE|t6.s4z.bizDEF|02.s4z.bizEFG|6e.s4z.bizFGH|8l.s4z.bizGHI|ka.s4z.bizHIJ|46.s4z.bizIJK够的咸味, 所以在出锅前,一定要自己先尝一下汤的味道。如果你的咸肉偏淡,或者水量加得实在太多,可以稍微补一点点盐,但一定要慎之又慎。至于鸡精、味精之类的增鲜剂,那是绝对不能放的。这道汤的“鲜”味,完全来自于咸肉、鲜肉和笋这三种食材经过时间炖煮后自然产生的复合风味,任何人工添加剂都是对它的破坏。
把炖烂的葱结和姜片捞掉,就可以出锅了。 一碗合格的腌笃鲜,汤色奶白,入口是咸肉带来的咸鲜,接着是鲜肉的醇厚,回味又有笋的清甜。肉酥烂而不柴,笋脆嫩而入味。这才是这道菜该有的样子,靠的是对食材的理解和耐心的烹饪,而不是调料的堆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