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月饼的科学食用之道 —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苏轼笔下的月饼,穿越千年依然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又是一年中秋至。每当这个时节,家家户户都会备上一些月饼,既是应景,也是传承千年的文化习俗。
从酥皮掉渣的广式莲蓉到层次丰富的苏式鲜肉,从软糯流心的奶黄月饼到清香淡雅的冰皮月饼,不同品类的月饼以独特风味俘获人心。但 “好吃” 的前提是 “会吃”。
掌握科学的食用方法,既能最大化释放月饼的风味,又能避免因食用不当引发肠胃负担。
一、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月饼
传统月饼中,苏式月饼的含油量最高,广式月饼的含糖量最高,京式月饼相对较低,新兴的健康月饼如杂粮月饼、低糖月饼、无糖月饼是不错的选择。
购买时要仔细查看营养成分表,选择每100克热量低于1600千焦、糖含量低于20克的产品,配料表中糖、油的位置,位置越靠前含量越高。
二、控制食用量
月饼的热量和脂肪含量远超普通食物
以广式双黄莲蓉月饼为例,单个(约 150克)热量可达 800-1000千卡,相当于 3-4 碗米饭,脂肪含量约 40克,接近成年人每日推荐摄入量的 2/3。
对于传统月饼
建议成人每天食用量为50-70克 ,小型冰皮、流心月饼为 40-60克。
若当天食用了月饼,应相应减少其他高糖、高油食物的摄入,比如少吃油炸食品、肥肉,避免额外添加含糖饮料,同时增加蔬菜、粗粮的比例,通过膳食纤维促进肠道蠕动,平衡膳食结构。
HAPPY
MID-AUTUMN FESTIVAL
对于特殊人群
糖尿病患者优先选择无糖或低糖月饼(配料表中无蔗糖、麦芽糖浆,且含糖量≤5g/100g),每次食用量不超过 1/4 个,且需减少当餐主食(如米饭、面条)的摄入量,避免血糖大幅波动;食用后 1-2 小时需监测血糖,若出现血糖异常升高,应及时调整饮食。
心血管患者避免选择酥皮月饼和含蛋黄馅的月饼,并控制钠的摄入量。
减肥人群可将月饼作为替代餐,而不是加餐。食用后适当增加运动量,如散步30分钟可消耗约1/4个月饼的热量。
儿童和老年人因消化功能较弱,应选择馅料柔软、甜度较低的月饼,并切成小块慢慢食用。
三、选择合适的食用时间
最佳食用时间是上午9-10点或下午3-4点,这时人体新陈代谢较旺盛,能更好地处理摄入的热量。尽量避免晚上食用,特别是睡前3小时内。
食用月饼时还需注意 “细嚼慢咽”,月饼质地紧实,充分咀嚼(每口咀嚼 15-20 次)能让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帮助消化酶更好地分解糖分和脂肪,减轻肠胃负担,同时也能更清晰地感受月饼的风味层次,避免 “囫囵吞枣” 式进食导致的 “尝不出味却吃撑”。
四、月饼的正确保存
月饼含有丰富的油脂,容易氧化变质。
未开封的月饼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开封后最好当天食用完毕。如果确实需要保存,应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冷藏,但不要超过三天。
陕西疾控温馨提示
月饼是中秋文化的重要载体,不因为健康顾虑而完全拒绝它。
通过科学的选择、适量的食用和巧妙的搭配,完全可以在享受传统美味的同时保持健康。
记住最好的美味是能与家人分享的美味,最好的健康是懂得节制的健康。/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