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奶茶控们对一杯好奶茶的最高评价是“不甜”。
可今年,“有点咸”成了新晋流行语。
从北上广到十八线小县城,咸奶酪乳在奶茶界的地位一路飙升,街头巷尾的茶饮店纷纷推出“咸法酪”系列,价格直接卷到30多元一杯。
有的甚至把配方炒到上千元。
为什么普通芝士奶盖加点“咸”,奶茶立马变身“液体咸蛋糕”?别说还真有人为它买单。
咸法酪其实就是升级版的芝士奶盖,把奶酪成分堆得更高,让口感更浓更厚。
一口下去,咸香、绵密、甜中带咸,喝完不仅解馋还能饱腹,怪不得被称为“液体蛋糕”。
在消费更理性的当下,这种奶茶居然成了各地奶茶店的高端代表,咸法酪直接成了“县城婆罗门”。
咸法酪为啥能火?一是“咸”字有点门道。
现在咸味元素像咸奶盖、老盐糖、海盐等早已产业化,加入饮品能让甜味更柔和更有层次。
低浓度盐会让糖更甜,高浓度反而减甜,关键看配比。
咸味不是主角,却能让奶茶的风味更高级。
放点盐,不但能让人觉得没那么腻,还能让口感变得更有记忆点。
二是“酪”字代表复古风。
在清爽果茶和轻乳茶流行后,大家反而怀念起那种奶香浓郁、喝一口就能记住的老式奶茶。
加了奶酪的咸法酪,口感更厚重,喝着像甜品一样饱满,直接模糊了饮品和甜品的界限。
从贵州冰浆到闽南四果汤,地方特色甜品纷纷被奶茶品牌收编,奶茶就是要让你“喝到饱”。
三是“法”字自带高端滤镜。
就像奢侈品爱标榜意大利手工,咸法酪也主打法兰西奶酪,比如法国Kiri酪乳,质地细腻、乳脂高,奶盖蓬松稳定。
虽然有网友吐槽实际用料没那么高端,但这层“法国滤镜”足够吸引消费者下单。
名字不基础,身价就不基础。
咸法酪的爆红不是偶然,背后其实是奶茶行业对年轻人消费心理的准确拿捏。
一方面,奶茶店靠名字、原料、工艺“卷出新高度”,让一杯饮品变成“显贵”标签。
另一方面,年轻人喜欢尝鲜,喜欢新口味带来的新鲜感和小满足。
一三五果蔬茶,二四六咸法酪,奶茶成了生活的调味剂。
最后说回咸法酪,有人觉得它贵、它腻、它“装”,也有人每次路过都要来一杯。
但无论你是哪一派,都不得不承认,这杯咸味奶茶,正用它独特的“咸甜平衡”,紧紧攥住了消费者的味蕾和钱包。
总之,奶茶行业每年都在“微创新”,咸法酪的成功不过是抓住了年轻人对新口感和小确幸的追求。
一杯下去,满足的不只是味蕾,还有那点被生活“咸”到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