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文旅产业发展的特色“答卷”:让古老遗产“活”起来
创始人
2025-09-25 12:07:29
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林婧 叶海涵

新疆,是很多游客一生必去的旅行地。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壮美的自然风光在这里交相辉映,独特的民俗风情与现代的旅游服务相得益彰。

近日,记者跟随“走进美丽新疆”全国省级媒体采风活动走访新疆阿图什市、喀什市两地。从果香四溢的农旅融合实践,原生态的千年古城风韵,到薪火相传的土陶非遗技艺,依托独特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记者试图找到当地多元化旅游发展模式的密码,品析这支传统与现代相融、文化与旅游相生的华彩乐章。

农旅融合的甜蜜果实

阿图什市被誉为“无花果之乡”,这里产出了新疆70%以上的无花果。当地人将饱满香甜的无花果称为“糖包子”,这既是他们的味蕾记忆,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寄托。

这几天,阿图什市松他克镇阿孜汗村村民古再丽努尔·吐尔洪终于有时间放松一下。7月到10月初是无花果成熟的季节,她的果园一天最多可以接待800名游客。“光是种无花果,一年就能带来15至20万元收入。”

在她的记忆里,无花果虽然甜蜜,但极难储存且没有稳定销路,父母每天起早贪黑也挣不到几个钱。于是,2017年古再丽努尔与丈夫选择另谋出路,到绍兴柯桥做起了布料生意。

位于阿图什市阿孜汗村的无花果小镇。克州宣传部 供图

2020年,依托村里现有70多棵树龄超400年的无花果树,阿孜汗村在昆山援疆工作组的帮助下着手打造无花果小镇,同时启动阿孜汗无花果民俗文化旅游景区建设。村里的主干道被打造成“无花果风情街”,闲置房屋改造成旅拍馆,农家庭院也摇身一变休闲咖啡店……在这里,游客不仅能品尝无花果,体验采摘的乐趣、入住民族风情的民宿,还能带走无花果相关文创产品。村里的商铺也从2020年的30余家发展到现在的近300家。2024年阿孜汗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40多万元。

看到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2023年古再丽努尔决定回乡发展,并在无花果园旁盖起一座餐厅,做起餐饮生意。同年8月餐厅开张后,每年旺季都能接待300至400名游客,其中60%都来自新疆以外。“现在我感到满满的幸福感,在家门口就能赚钱。”

无花果小镇之外,阿图什市还在打造占地2900亩的阿图什市世界无花果博览园,以实现农业生产、产品加工、休闲文旅、科普研学的深度融合。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以旅兴农,农文旅互惠共赢”的乡村振兴模式,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让更多老百姓共享无花果的香甜。

修旧如旧的古城新颜

位于喀什市中心的喀什古城,是众多游客向往的“诗和远方”。这座“活着的千年古城”,至今仍有4万余居民。

沙拉麦提·卡日自小在古城长大,对于十余年来古城的变化,她有切身体会:“以前都是木结构的房子,没有自来水,也没有天然气。”当时居民们都用“垃圾靠风刮,解手房顶爬,水管墙上挂,污水靠蒸发”来形容日常生活。

直到2009年,当地投资70多亿元,为这座千年古城“重塑新颜”。改造过程中,当地本着修旧如旧、一户一设计的原则,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生土结构、砖雕纹饰等元素,在保留古城韵味的同时改善了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2015年,喀什古城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沙拉麦提·卡日与在一起跳舞。记者 叶海涵 摄

与此同时,沙拉麦提也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她曾是古城景区的一名讲解员,工作时经常有游客问她:“能不能到维吾尔族居民家里看一下,感受体验一下家庭氛围,尝尝他们的美食,再欣赏他们的歌舞?”游客的建议给了她很大的启发,于是沙拉麦提辞掉了工作,2017年初,在喀什古城开起了第一家民宿——集歌舞表演、餐饮服务、民宿接待于一体的“古丽的家”。

在这里,沙拉麦提为游客打造了原汁原味的维吾尔族家庭氛围:在维吾尔族的风格的木雕装饰的客厅中,大家一边喝着茶,吃着葡萄干、核桃、撒子等零食,一边欣赏歌舞。“我们的员工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舞蹈训练,他们跳的都是维吾尔族、塔吉克族等当地少数民族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舞蹈。”

现在,“古丽的家”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店,第3家店也在今年5月开门营业,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不仅是沙拉麦提,许多古城居民也家门口做起了旅游生意,日子越过越红火。记者了解到,目前喀什古城有5000多户各类商户,今年1月至7月,接待游客达1668.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4.7亿元。

古城内,土陶街、药茶巴扎、坎土曼巴扎等特色街区“争奇斗艳”,开城仪式、民俗表演等精彩活动轮番上演——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多彩的民俗风情,正孕育出文旅发展的新动能,让千年古城在现代旅游中焕发新生。

绽放千年的土陶魅力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英吉沙县芒辛镇恰克日库依村,土陶是这个村落一张独特的名片。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恰克日库依村也被“土陶村”,并探索出“非遗+旅游”的文旅发展新路径。

土陶村的“土陶艺人之家”体验馆内,来自绍兴的游客王女士正在“创作”:旋转轮盘上的陶土在双手的挤压下攀升、延展,一个碗碟初见雏形。“我们一家9口在南疆自驾游,今天路过英吉沙县,这里的土陶很有名,就带着家人来体验一下。”

学生在新疆喀什英吉沙县土陶村体验制作陶器。新华社发

除了土陶体验项目,土陶村还建设了非遗展览馆、打造了主题民宿和鲜果采摘园。“我们逐步形成了看陶、玩陶、烧陶、买陶一体化旅游路线,让游客愿意来、留下来、能消费。”恰克日库依村第一书记叶景瑞告诉记者,近年来土陶村游客量持续保持稳步增长,2024年突破40万人次。截至目前全村有200人在本村就业,吃上了“旅游饭”。

土陶是“泥巴艺术”的手工艺品,原本是人们生活起居中常见的器皿,随着匠人们传承千年的文化演进,目前主要分为素陶和琉璃陶两大类,其中琉璃陶色彩斑斓、古朴典雅,是具有独特美感的工艺品。

“我从90年代开设恢复土陶烧制技艺,制作土陶已经快60年了。”英吉沙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陶烧制技艺第七代传承人阿不都热合曼·买买提明说,更让他高兴的是,自己的技艺后继有人,3个儿子、3个儿媳均能熟练掌握这项技艺。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他特意花费了两个月时间与孩子们一同制作了两件件琉璃陶工艺品,目前它们正在喀什博物馆进行展出。

为了更好地传承这项非遗技艺,当地在英吉沙县技工学校也开设了土陶烧制技艺专业,每年可以培养三四十名年轻人,同时,依托校企合作项目,土陶村也成为了该专业学生的实践基地。“他们可以跟着本地的师傅学习,同时还能接触更多的游客和同行,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风向。”叶景瑞透露,不久前村里还新建了一个土陶厂,特意邀请了浙江龙泉的陶艺工匠前来帮忙教授当地工匠学习设备操作,双方也正在寻求相关合作。

眼下,“传”与“承”的接力,正在土陶村的每一间工坊里温情上演;这份流传千年的珍贵遗产,也因此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低度白酒:降的是度也是“度” 低度白酒:降的是度也是“度” 当年轻人酒柜里的啤酒、果酒渐渐挤走高度白酒的位置,当罗兰贝格数据显示3...
兰州拉面劲道好吃,原来是放了“... 同样是面条,为啥拉面那么秀?别的面条不是用机器压出来,就是用刀通过切,削面条做出来,只有兰州拉面是用...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黄... 9月24日,宁夏吴忠市一家早茶店工作人员在摆放菜品。 在位于黄河之滨的宁夏吴忠市,八宝茶、拉面、牛肉...
原创 山... 说起山西啤酒这事儿,很多人可能只知道汾酒的清香,啤酒这块儿就有点儿模糊了。其实山西的啤酒故事挺长的,...
从扬州开始,汾酒的“酒餐融合”... 2025年9月17日上午,“汾酒美食研发中心暨汾酒美食培训基地启动仪式”在江苏扬州隆重举行。本次活动...
中秋国庆双节将至!万物皆可压成... 今年中秋期间,流行对月饼进行全新改造,各种食材都能被压制成月饼的形态,月饼不再仅仅是一种食品,更代表...
夜市香菜拌皮蛋的家常做法,关键... 每当我听到皮蛋敲击碗沿的清脆声响,闻到香菜被热油激发的独特香气时,总会想起大学时宿舍里那个偷偷用电的...
凉皮蒸出来不筋道咋回事?内行人... 凉皮蒸出来怎么没有筋道,是哪里出错了?内行人:不用看,一猜就是问题出现在这3方面! 很多人在家喜欢做...
18张2025今日最新版超甜蜜... 1、满满的祝福🎊,伴着朝阳升起🌅;甜甜的问候🤗,随着晨风传递。让平安🙏、健康💪、幸福🥰、快乐😄永远伴...
这几种蔬菜,不焯水当心全家中毒... 焯水,一道做饭时的常见工序,但你真的会焯水吗?焯水,做对了很健康,做错了营养和口感都会大打折扣。 这...
原创 中... 导读:中秋家宴:大厨教你4道喜庆吉祥菜,待客有面子,家人爱吃!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佳节...
济南小程序开发推荐十年开发经验... 传承网络作为拥有十年济南小程序开发经验的公司,在该领域具备一定的专业积累和服务优势,以下从几个核心方...
原创 云... 家人们,今天咱们要走进美食王国云南,去探寻一下云南人最爱吃的下饭菜都有哪些。云南那可是个美食宝藏地,...
学习串串香火锅做法的基础技法-... 学习串串香火锅做法的基础技法-学制作入门指南 串串香火锅在川渝地区的街巷深处,总是飘荡着让人驻足的香...
万只蝴蝶兰“飞”入大象市集! ... 这个秋天,大象市集再次出发,携手绿博园国庆期间推出的“花开盛世·蝶舞山河”大型蝴蝶兰花卉展,共同呈现...
文化深度游北京,北京靠谱旅行社... 宝子们,北京作为咱们国家的文化中心,就像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藏着数不清的精彩。可想要深度体验北京文化...
北京红叶季大揭秘:北京十大正规... 秋天的北京,是一幅被大自然打翻调色盘的绝美画卷,尤其是香山和坡峰岭的红叶,红得热烈而绚烂,吸引着无数...
山高路远,使命必达:云南技术服... 编者按: 本文作者为博纳检测技术部张工。张工以一次深入云南的服务经历为主线,以风趣、细腻的笔触还原了...
老乔游记|“十一”长假,游沂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乔显佳 通讯员 王鸿云 2025年“十一”国庆长假前夕,山东省临沂市天上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