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文作者为博纳检测技术部张工。张工以一次深入云南的服务经历为主线,以风趣、细腻的笔触还原了团队在云南的服务历程,展示了团队遇到困难不退缩、在挑战中不断寻找方法的担当与乐观。本文是一次技术服务的记录,更是一曲关于信念、责任与团队力量的赞歌,我们诚挚邀请每一位坚守在自身岗位的奋斗者共读。
文/张工 供图/张工 王工
提起云南,大家会想到什么呢?是四季如春的昆明、风花雪月的大理、古老神秘的丽江?还是那令人向往又警惕的“红伞伞白杆杆”的野菌美味?当我结束在云南一个月的征程,印象最深的却是那连绵不绝、巍峨耸立的山地高原。
【游客视角下的彩云之南】
险途初体验:深山老林寻站难
网上都流传着:“车技不过关,少走云贵川。山路十八弯,一不小心就干翻。”未曾亲身经历时,只当是一句戏言。然而,当我们的技术服务车真正驶入滇境,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时,我才真切地体会到,这绝非虚言。我们此行的核心任务是为我们的SVIP客户提供专业、精准的服务,任务十分艰巨。 然而,客户的站点分布“星罗棋布”,不仅存在于城市,更深嵌于县乡的各个角落,甚至是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于是,每天追逐着这些散布在各处的站点便成了我们的工作日常。
【工程师实际感受的云南】
很多时候,我们根据客户提供的模糊地址导航前行,翻过一个山头,以为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现实却是前方群山层叠,仿佛没有尽头。更让人恼火的是,有些站点的位置极其精妙,难以精准定位,我们的导航系统偶尔也会化身“缺德地图”,三番两次将我们带去错误的方向,使得我们不得不折返重寻。这其中的曲折与焦急,若非亲历,难以言表。
【路遇“十八弯”,导航也要被绕晕】
车技大考验:惊险道路行车难
除了站点难寻之外,我们沿途所经的道路,更是对驾驶技术和心理素质的极致考验。它们有时是杂草丛生、有着半人高的狭窄土路,车行其中,仿佛在绿色隧道中穿行,枝叶刮过车身的“唰唰”声不绝于耳;有时则是紧贴悬崖峭壁的惊险之路,一侧是山石嶙峋,另一侧是万丈深渊,U型急弯更是一个接一个。毫不夸张地说,在这样的道路中行车,真是“车在前面跑,魂在后面追”。
“ 魂在后面追”的真实写照
万幸的是,我们有博纳技术的“定海神针”——车神刘工。他的驾驶技术,已非“娴熟”二字可以概括,他对路况有着近乎本能的预判。在此种险象环生的路上,他的“蛇皮走位”和“灵活操作”,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人车合一”。正是在他高超车技的带领下,才让我们每一次都能有惊无险地抵达客户的站点,高效完成工作任务,按时交付。
【路窄路烂,我们秋名山“车神”不带怕】
任务迎挑战:团队同心克万难
我们深知云南项目的重要性,因此,整个团队都全身心地投入。虽然大家分散在不同的区域作战,但却形成了团队内部的良性“竞争”——最大限度地发挥能量,比效率、比进度、比谁更能克服困难。说到这,不由得想起了一个令我十分难忘的场景,它完美诠释了什么是“博纳精神”。
某天,齐工所在的团队在客户现场执行任务,由于现场条件极为有限,客户也无法提供更多支持。眼看天色渐晚,夜幕降临,而工作却尚未完成,天黑之后又再无照明,那怎么办呢?在这紧要关头,齐工想到了一个妙招——用汽车大灯,为工作场地照明!既然没有光,那就创造光。就这样,一束车灯的光芒,划破了黑暗,照亮了工作的台面,他们凭借着这束光,坚持完成了当天所有的工作。
然而,生活往往充满了戏剧性,由于长时间开着车灯怠速,汽车电瓶耗尽,无法启动。于是,我可敬可爱的同事们在完成一天的辛苦工作后,只能潇洒地骑上小电驴,在滇境星空的陪伴下,踏上返程的路。
【工程师现场检测】
这个故事,没有抱怨,只有乐观;没有困难,只有解决困难的方法。它就像一颗珍珠,闪耀着我们团队坚韧、智慧与乐观的光芒。我们在云南的群山之间,相互鼓励、相互支持;我们披星戴月,见过最深沉的夜,也迎过最明亮的光;我们筚路蓝缕,用双脚丈量崎岖,用双手完成使命;我们齐头并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推动着这个项目稳步向前。
【美丽的云南,我们下次再见】
一个月的云南之行,虽短暂,却厚重。这份与团队共克时艰的经历,将是我职业生涯中的宝贵财富。前路漫漫,未来可期。在云南的群山和星空的见证下,我们博纳人团结、担当、智慧与乐观向上的品格,将引领我们突破重重险阻,奔赴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