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白酒行业逐步走入深水区。白酒上市公司作为其中的中坚力量,其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如同多棱镜,多维折射出中国酒业在增速换挡、需求变迁与竞争升级背景下的真实生态。
表面上看,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竞争持续加剧、企业承压明显,“寒冬”成为频繁出现的叙事关键词。然而深入数据肌理、剖析业绩背后的结构性变化便可发现,便可发现:挑战之中亦孕育着机遇。当前阶段不仅标志着旧有增长模式的退场,更预示着行业格局重构、战略转型与品牌价值重估的关键窗口正在打开。
01
二季度17家酒企业绩下滑,普遍面临增长压力
根据财报,21家白酒上市企业2025年上半年共计实现营收2430.17亿元,较2024年上半年的2452.18亿元,减少了22.01亿元,同比下滑0.90%。这一微降背后所反映的不仅是行业整体增速的放缓,更预示着白酒企业正普遍面临结构性增长压力,行业高增长时代已然暂时告一段落。
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企业层面的业绩分化态势尤为引人注目。仔细分析财务数据可以发现,21家白酒上市公司中,仅有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古井贡酒、老白干酒、金徽酒这6家企业实现了营收与利润的双重增长,有14家企业出现了营收与利润的双线下滑,另有1家酒企陷入"增利不增收"的困境。明显分化格局清晰地表明,在市场总量见顶的背景下,竞争正从增量分享转向存量博弈,品牌力、产品力和渠道力成为企业能否穿越周期的关键因素。
2025年第二季度,白酒上市公司的表现更加艰难。
在21家上市酒企中,仅有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天佑德酒4家酒企实现营收增长,其他17家全部下滑,并且这当中一半酒企二季度跌幅超过20%。仅更令人担忧的是利润表现,有贵州茅台、老白干酒、天佑德酒3家维持利润正增长。惨淡表现被多位行业观察者评价为“白酒行业十余年来最具分水岭意义的半年报季”,显示出行业已进入新一轮洗牌期。
宏观行业数据同样印证了白酒行业整体承压的态势。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产量191.6万千升,同比下降5.8%;销售收入为3304.2亿元,同比仅微增0.19%;利润为876.87亿元,同比下降幅度达到10.93%。这些数据意味着白酒行业正经历从量减到价压,最终传导至销售收入下滑的调整过程。
此次白酒行业的增长压力,本质是宏观经济承压、消费结构转变与产业政策调整三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一方面,商务消费与高端宴请需求收缩,大众消费更趋理性,主流价格带持续下移;另一方面,企业渠道库存高企、价格倒挂现象频发,经销商信心不足,导致酒企应收账款攀升、现金流承压。在行业转型的关键阶段,如何平衡量价关系、优化渠道生态、重构产品矩阵,将成为企业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核心议题。
02
调整期挑战:库存高企、经销商数量下降......
在消费需求结构性转变与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下,行业呈现出库存持续高企与经销商网络收缩并行的复杂局面,这既反映了当前市场面临的现实挑战,也预示着行业格局将迎来重大变革。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的数据,2025年1—6月期间,有58.1%的经销商表示库存同比增加,超过一半的经销商存在价格倒挂问题,表明白酒行业整体面临较大的库存压力。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白酒行业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已达900天,较上年同期增加10%,这意味着库存消化速度正在放缓,资金周转效率下降,企业经营压力加剧。
这种库存压力在酒企财报中得到了明确印证。据统计,今年上半年21家上市白酒企业存货金额超1700亿元,较2024年底增加超10亿元。存货规模的持续扩大,不仅占用了企业大量流动资金,增加了财务成本,同时也对企业的定价能力和盈利能力构成了持续压力。
深入分析库存数据可以发现,库存压力在不同酒企间分布并不均匀,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分化特征。头部5家龙头酒企库存合计达到1187.75亿元,占20家上市酒企总库存的70.36%。虽然这些头部企业库存绝对价值较高,但由于其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渠道控制能力,库存消化能力相对较强,面临的库存压力反而相对可控。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腰部及以下酒企面临更为严峻的库存挑战。口子窖、舍得酒业、水井坊、迎驾贡酒、金种子酒、天佑德酒、伊力特等7家酒企的存货资产占总资产比例均超过40%。对于这些企业而言,库存问题是可能影响企业发展的潜在风险。
高库存压力直接传导至流通环节,对经销商体系造成了显著影响。这种信心危机直接体现在经销商数量的变化上。根据2025年上市酒企半年报,21家上市白酒企业经销商总量超过5.4万家,同比减少477家。显然,不少经销商正在重新评估与酒企的关系。
不过,经销商数量的减少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行业变革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随着白酒行业进入调整期,酒企开始优化经销商结构,更偏向与更具渠道能力和服务意识的大商、优商建立更深入的合作。另一方面,面对库存压力和市场竞争,一些酒企选择聚焦核心市场和核心产品,主动退出部分非战略性区域市场,这自然会导致相应地区经销商数量的减少。
综合而言,库存高企与经销商数量下降,是白酒行业深度调整期的一种现象。而这种调整虽然带来短期阵痛,但长期看有助于行业挤出泡沫、优化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
03
展望未来:酒企该如何破局?
2025年的半年报季,宣告了一个白酒行业传统增长时代的结束,也标志着一个以用户为中心、注重体验与创新的新时代正式开启。面对行业结构性调整带来的持续挑战,多家白酒企业积极应对,从产品、渠道到营销模式全面展开战略转型的探索。
在产品层面,低度化正成为酒企对接年轻消费群体的重要路径。今年以来,包括五粮液、泸州老窖、古井贡酒、水井坊等在内的主流企业纷纷推出低度酒产品,试图以更轻柔的口感和更低的饮后负担吸引新一代消费者。例如,五粮液于9月推出29度“五粮液·一见倾心”;泸州老窖宣布28度“国窖1573”已研发完成,将择机上市;水井坊也表示正积极布局38度以下产品线;古井贡酒推出“轻度古20”,舍得酒业亦上线首款低酒度畅饮型老酒“舍得自在”......这些举措不仅反映出企业对年轻消费需求的积极响应,也体现了酒类市场从传统饮用场景向休闲化、轻量化拓展的趋势。
除了产品创新,渠道的重构与生态化建设也成为酒企应对市场变局的关键举措。
在消费行为日益线上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白酒品牌加速融入即时零售网络,加入“闪购阵营”。茅台与美团闪购、淘宝闪购等平台的合作,不仅极大提升了消费者的购酒便捷性和体验感,也为经销商打破了时空限制,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这一转变不仅意味着销售通路的拓宽,更体现出酒企正在由传统批发驱动向消费者直达模式转型,以更敏捷的方式响应市场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酒企的营销策略也在经历深刻变革。越来越多的酒企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投放和渠道压货,而是逐渐转向内容营销、场景化体验和数字化用户运营,通过跨界联名、文化IP合作和沉浸式品鉴活动增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链接。这一系列动作表明,白酒行业正在从“渠道为王”向“用户为王”转变,品牌价值与用户黏性成为未来竞争的核心。
有专家预判,今考虑到社会消费与行业周期,预计本轮白酒行业深度调整将持续至2026年下半年,2025年末或现初步触底信号。今年中秋、国庆旺季,名酒价格有机会触底反弹,叠加低度化新品对年轻消费群体的渗透,行业将呈现“U型”复苏。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当前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但危机往往孕育新机。从产品创新、渠道多元到营销升级,白酒企业正在全方位加速转型。能否敏锐捕捉消费趋势的变化、实现战略体系彻底重构,将直接决定企业在行业洗牌中能否脱颖而出,迎来新一轮高质量增长。未来,唯有那些真正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勇于拥抱变化的酒企,才能在新周期中掌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