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光的非遗美食密码
创始人
2025-09-17 01:23:56
0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运城新闻网)

在晋南大地厚重的黄土层下,流淌着一条看不见的“美食黄河”。运城,这座坐拥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城,将时光的密码藏进麻花的金丝、饼子的焦壳、花馍的纹路,甚至沸腾的“白土”里。

这里每一道非遗美食都是活着的文物——稷山麻花曾沿着驿道快马进京,福同惠南式细点记录着晋商走西口的乡愁,闻喜花馍捏塑着黄河儿女的生命礼赞,而垣曲炒粸则以“吃土”的智慧,讲述着人类与自然共生的古老哲学。

当非遗传承人的手作温度遇上现代消费浪潮,这些穿越时光的味道,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稷山麻花·金丝绕指柔

走进稷山县城一家老字号的麻花店,负责炸麻花的贾师傅一边忙碌一边介绍,他14岁就开始学习做麻花,今年51岁,已经和麻花打了37年的交道。每天早上5点起床开始炸麻花,一直忙到晚上10点。“就这样忙,麻花都供不应求,这不马上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了,很多人到我店里预定麻花。”他说。

刚出锅炸至金黄的稷山麻花。

在运城人的记忆里,麻花不仅仅是零食,更是深植于心的乡愁味道。每逢年节,运城人总会拎着一盒盒麻花走亲访友,这金黄色的美味传递着温暖与祝福。

不要小瞧稷山麻花,想当年都是给皇帝的贡品,其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稷山麻花的妙,先在口感。刚出炉时金黄油亮,像被阳光镀了层金边,咬下去“咔嚓”一声脆响,那声音在安静的屋里能荡开半米远。随后是层层叠叠的麦香在舌尖炸开,咸香中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回甘,越嚼越有滋味,连牙缝里都浸着面香。

都进贡给皇上了,那用的材料可不能差。稷山麻花选用稷山小麦精面粉,用的是当地特产毛棉籽油,佐料选用上乘脱皮芝麻、椒叶、鸡蛋等。

制作过程更是匠心独运,采用传统玉米面酵块发面,“春夏减酵防酸,秋冬增酵保酥”,全凭老师傅数十载经验。

稷山老口味麻花店的贾师傅夫妇在搓麻花。

搓条的功夫,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学会的,搓、拧、绕、拉一气呵成,力道均匀精准,不一会就做成了麻花雏形。

面条子放入油锅中定型炸至金黄,这一步最主要还是油温的控制,油温低则香味不出,稍高则易焦煳。

一根长长的面条子,一双灵巧勤劳的十指,一头搓着诚信,一头揉着美味。几股坚实的面条子炸成一个响亮的名字,稷山麻花已成为晋南美食文化的代表。稷山人为了把麻花做得更好、更精、更吻合现代消费习惯,在传承优秀技艺的基础上,创新进取,所生产的孜然味、麻辣味等新口味产品,不断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无论是逢年过节走亲访友,还是招待贵客馈赠亲朋,麻花都是联络感情、传递幸福的诱人美食。它已经成为运城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根麻花,在内能搅热运城的半个冬天,向外能戳到每个在外运城人的心窝子里。

福同惠细点·刀尖绽繁花

南式细点、月饼、粽子、元宵、食品馅料、西点、生日蛋糕……走进运城市福同惠食品有限公司现代化生产车间,各种各样的糕点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

制作好的福同惠点心。

“福同惠的产品有八大系列200多个品种,目前年设计生产能力达1000吨,比较推荐是南式细点,南式细点制作工艺也是省级非遗保护项目。”福同惠糕点车间主任、南式细点四级非遗传承人吕红兵说。他所说的南式细点,是福同惠比较传统的一种糕点,分为菊花酥、牡丹酥、百合酥、对花树、十字树、灯笼树等12个品种,象征着一年有12个月。

福同惠南式细点为纯手工制作,制作工序也比较繁杂。从原料的选购到烘烤成型,大概得20多道工序。制作过程中主要讲究包捏手法、刀工等。“举个例子,我们在制作菊花酥的过程中,在糕点成型以后,就是考验刀工的时候,要求每一块菊花酥的刻刀数量都在18刀到21刀之间,而且力度要掌握好,不能刻得太深,也不能刻得太浅,菊花花瓣的分布也要比较均匀。”吕红兵说。

运城市福同惠食品有限公司工人在制作南式细点。

除了制作工艺比较考究之外,南式细点的原料选购也是造就美味的重要原因,南式细点选用的面粉是来自万荣的精品面粉,麦香味浓郁,口感更好。

2023年4月,福同惠被授予“非遗工坊”称号,谈及原因,吕红兵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福同惠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公司始创于1795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因其兼备独特的南北风味而闻名遐迩,先后荣获国家、省、部级奖23项,福同惠也以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命名为“中华老字号”,成为运城市一张亮丽的名片。其次,福同惠不断培养下一代,招录有志于糕点生产事业的青年人,通过编写非遗教材、刻录光碟留存资料、走访和慰问企业老师傅等方式,不断进行非遗传承。最后,福同惠紧跟市场形势,守正创新,不断研发新产品,比如无蔗糖系列、福香酥系列等。

闻喜花馍·指尖祈春秋

中午时分,在闻喜县城一隅的一个老院子里,闻喜花馍手艺人丁丽炎一大早便起来和面。前两天有客人订了一份订婚用的龙凤呈祥花馍,她必须早早起来,才能在傍晚时分将这些花馍制作完成并交到客人手中。

花馍面花造型

丁丽炎捏花馍已经有20多年了,从小跟着母亲,耳濡目染,她对捏花馍有种与生俱来的热爱。“做花馍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捏着捏着,我的心也跟着沉下来了。生意好的话,一个月能收入两万多元,养活一家人没问题。这门手艺我已经传给儿媳妇了,她现在可以独当一面,我很放心。”丁丽炎一边用剪刀给凤凰造型的花馍制作尾巴一边说。

傍晚时分,丁丽炎的花馍出炉了,硕大的馍上面,龙凤相对而立,栩栩如生,明艳的色彩和略微夸张的造型增添了几分祥和喜庆。

从婴儿呱呱坠地到满月、订婚、结婚,再到过寿、丧事,每一个人生的重要节点,闻喜人都会蒸花馍以表祝福。婴儿满月蒸鼓鼓馍,新人结婚蒸龙凤呈祥花馍,老人过寿蒸桃馍……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习俗,在闻喜,捏制花馍的好手有很多,家庭作坊星罗棋布,这门古老的技艺也在口耳相传之中逐步精湛。

走进位于畖底镇畖底村的山西卫嫂食品有限公司花馍成型车间,两排工人围着面案相对而坐,手上忙碌不停,一番揉、捏、剪、修、粘、缀后,一块块普通的面团就变身为惟妙惟肖的寿桃、莲花、玉兔等各式各样的造型,另一旁的蒸制车间里,氤氲的蒸汽升腾,麦香味扑鼻而来……

闻喜卫嫂食品有限公司内,一名工人在捏制花馍所需配饰。

该公司是闻喜花馍制作的“领头羊”,其花馍之所以正宗地道、健康好吃,董事长张永俊将之归结于“水好、面好、工艺好”。闻喜小麦和水的品质上乘,每到夏季,北垣上一望无际的麦田就会在微风中掀起阵阵麦浪,这里气候温和、阳光充足、温差较大,小麦生长期长,制作出来的面粉柔软而有韧劲。北垣的水也因地势较高、水位深而甘洌清甜,用这样的面粉和水制作出的闻喜花馍,吃起来酥软香甜,让人难忘。

如今,闻喜花馍已不再只是一门手艺、一份记忆,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高超的制作工艺,描述了闻喜古老的饮食文化,也折射出闻喜人心中美好的愿景和期盼。

垣曲炒粸·黄土炼奇香

提起运城美食,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各种面。

但是垣曲县的非遗传承人张泽涛,却一脸认真地发来了“吃土”邀请。

刚出锅的垣曲炒粸。

不用揣摩其他深意,就是字面意思上的吃土。但可不是马路边随便抓起来一把土就吃,张泽涛表示,当地吃的是一种以土为介质的特色美食——炒粸,其制作技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用来制作炒粸的土叫“崖边白土”,即悬崖边上的高层白土。这种土也不能捧起来就吃,需要加工成粉末。

炒粸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面剂子。准备好黄河边的旱地小麦粉,倒入晒干的花椒叶以及小茴香、白芝麻、盐、葱花,打上鸡蛋开始和面。揉到“盆光、手光、面光”的程度,饧面10分钟到15分钟,让面团软硬适中,把面团擀平、搓条后切成丁,倒入簸箕中,簸去表面多余的面粉,等待下锅炒制。

将之前加工好的白土倒进铁锅,进行加热,随着温度升高,里面的水分逐渐蒸发,土就像沸腾了一样冒着气泡,用铁锹搅拌,如水般四处流动,土就炒“熟”了。

最后,将面剂子均匀倒进土中,翻炒大约十分钟左右后,熟了的面豆就像饺子一样,“浮”了起来,垣曲炒粸就做好了。

刚出锅的炒粸比较软,过几个小时后,口感会更酥脆,上面裹着的那层土,入口丝滑如面粉,吃起来没有任何土腥味,一个接一个,根本停不下来。

张泽涛在制作炒粸,此流程为“出锅筛晾”。

张泽涛是垣曲炒粸非遗传承人,2003年退伍回乡跟着父母学习制作炒粸,从起初的摆摊到开店,他潜心研习,在传承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思路,注册炒粸商标,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模式,逐步打开销路,形成了生产制作、包装、打包发货的完整电商链条。

“现在我们的炒粸是供不应求,我们通过网络直播,线上线下并重,还去外地展销,客户对咱们家的炒粸评价是特别好!今年,我们增加3名员工,提高生产效率,每天产量能达到500斤,在严格把控质量的前提下,我们要把垣曲炒粸做大做强,销的更远。”张泽涛说。

稷山饼子·炉火烙乡魂

运城人喜欢饼子,爱吃饼子,更有饼子情结。

刚刚烤制好的稷山半圆饼。

中午1点,很多人都进入午休时间。但是,稷山县城的一家饼子店里,却挤满了人。一进店门,一块金灿灿的“稷山饼子王”牌匾就吸引眼球,仿佛告诉你,来对了地方!两个打饼子师傅一边招呼客人,一边抹油、卷面、烤饼。

“老板,给我来两个饼子,一个夹鸡蛋,一个夹香肠。”一对来自广东的年轻情侣,最近来到稷山自驾游。男孩说:“我们中午没有吃饭嘛,听说这边饼子比较有特色,想尝试一下。店家很好找啊,我看饼子店都是统一的黄色牌匾。”

与此同时,一位70岁的老奶奶,拿着几张崭新的钞票进店:“你给我来几张半圆饼。”

老奶奶今年71岁,稷山本地人,50岁时曾离开稷山去西安照看小孙子。“西安也有饼子,但是味儿还是和稷山的不一样。外头的面食再精致,也抵不过稷山街边烤出的饼子,那色泽、那香气、那焦脆,一口咬下去,满是家的味道。吃着饼子,再搭配一碗凉粉,倒上醋、蒜、芥末、辣椒一搅和,可美了。”老奶奶笑呵呵地说着她的独家菜谱,好似多年的乡愁,此刻得以缓解。

稷山县璐娃饼子店内,两名师傅正在烤制稷山饼子。

打饼子的刘师傅介绍,店里生意一直都很好,一袋25公斤的面粉,店里一天能用3袋左右,打500多个饼子。

“咱这饼子能邮寄吗?”有客人问。

“可以啊,你加门口张贴的微信就可以。咱这每天都往全国很多地方发送快递。”刘师傅说。

稷山饼子外焦里嫩,色泽分明,吃起来酥软筋道,十分可口。据了解,稷山已启动了“稷山饼子”的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工程,统一了店铺形象,形成了培训、取证、就业、增收一条龙的工作机制。

“目前,就稷山饼子来说,全县从业户有1200余户,从业人员近3500人。经营地主要分布在稷山县、盐湖区和省内的太原、吕梁、晋中、临汾以及省外的北京、天津等地,人均年收入8万元左右。”稷山县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油锅到土灶,从指尖到舌尖,运城的非遗美食从未困于时光。他们以技艺为舟、乡愁为帆,在创新与守艺的平衡中,飘香万里,生生不息。

文/记者 余 果 王新欣 图/记者 陈方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张家界市永定区文旅广体局对涉旅... 为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切实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张家界市永定区文旅广体局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现将部分...
黔西黄粑,我在苗寨火塘边偷学的...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这黄粑甜得跟蜜似的,咋做的啊?"那年我在黔西苗寨,捧着刚出锅的黄粑直咂嘴...
早餐喝错粥竟伤甲状腺?北京北苑... 大家好,我是甲状腺医生赵萍。每天在我的诊室里,都会遇到很多甲状腺患者问我:“赵医生,我平时很注意了,...
海口骑楼老街,河池体验南洋风情... 一、缘起:一次偶然的旅行计划 “你有没有想过,去一个地方,不为风景,只为一种感觉?”林晓站在窗边,望...
云南白茶哪里产的最出名最好喝?... 云南白茶哪里产的最出名最好喝?云南白茶产地是哪里最好?云南白茶是以符合产地环境条件下的云南境内茶树为...
在家做熏鱼,外酥里嫩不腥气!3... 小时候每到腊月,外婆总会支起油锅炸熏鱼 —— 金黄的鱼块在油锅里滋滋作响,捞出来泡进酱香浓郁的卤汁里...
原创 预... 作者:黎荔 预制菜横行于世,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了。工厂里机器轰鸣,流水线上滑出千百个一模一样的餐盒,...
跟着房车游贵州——黔南:山水间... 当我们说“黔南”,你最先想到的是荔波的绿?还是喀斯特的奇?但这一次,我们要解锁的,是黔南藏在山水里的...
闭园公告 闭园公告 受连续降雨天气影响,菖溪河乡村生态旅游区通景道路、水韵井田景区内部道路堡坎垮塌,为切实保障...
你好交通 | 旅发大会看交通:... 9月14日,抗大西线实现全线通车。抗大西线作为信都区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是太行山区形成环行出行的“...
穿越时光的非遗美食密码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运城新闻网) 在晋南大地厚重的黄土层下,流淌着一条看不见的“美食黄河”。运城...
告诉大家:入秋后,鸡鸭鱼肉靠边... 秋天,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这个时候的免疫力容易下降,作为一个家庭煮夫,让家人吃好喝好是我的责任,尤...
解锁烘焙新技能:在家轻松做甜品 在闲暇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厨房的操作台上,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气息,还有什么比自己亲手制作一份美味...
我的「预制菜」生活 点击 “简七读财” ,发送消息“ 理财 ” 小白轻松入门~ 晚上好,我是简七编辑部的冰冰。 昨天晚...
生活是一盒未知滋味的混装巧克力 生活就像一盒混装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生活就像打开一盒混装巧克力,五彩缤纷的锡纸包装...
上海学生的午餐,吃出了发展中国... *以上播客节目由豆包 AI 根据本文内容智能生成 疫情之前我对中国的发展水平有一个基本的认知: 以整...
原创 这... 不知道大家身边有没有吃素的朋友,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吃素,有的是蛋奶素,有的干脆就是纯素。换作从前,吃...
萨莉亚如何把预制菜做成顶流?西... 最近西贝和罗永浩的纷争再次引发了大众对于预制菜的恐慌和争议。这里面,双方各执一词,争议点很多,但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