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老广”喜爱的白切鸡,最近因为“老”火出圈了。
9月2日,全红婵哥哥全进华在参加一档厨艺综艺时,选用自家果园养殖的180天走地鸡制作传统广东白切鸡,但却被评委评价其制作的白切鸡口感偏老、不够嫩滑,遗憾淘汰。正宗做法的白切鸡被嫌太老了?评委不懂品鉴走地鸡?
一时间,围绕白切鸡的讨论在网络上迅速发酵。白切鸡应该是什么味道,广东人为什么喜欢“硬”的白切鸡?
180天老鸡不被认可?
记者了解到,在节目中,全进华介绍自己选用的鸡是自家果园养的,没有喂饲料,全是喂的五谷杂粮,养足了180天,并配上了沙姜、姜蓉、大蒜和辣椒汁作为蘸料可供调味。
评委淮扬菜大师周晓燕品尝后表示,他之前吃的白切鸡比这个更嫩,“和其他白切鸡相比,有一点鸡的香味,但是口感偏老,没有水分很足,嫩嫩的感觉”。
另一位评委相声演员岳云鹏表示:“他那个肉很硬,可能是当地的味道。”
面对质疑,全进华表示,广东白切鸡讲究用养殖180天的老鸡,追求的是皮脆、肉质紧实有嚼劲。要是用30-60天的嫩嫩的童子鸡来做,反而会被认为不正宗,在广东饭店用嫩鸡做白切鸡甚至会被客人投诉。“那种30天的嫩鸡,给我都不要!”最终,他在评委的不认可中遗憾淘汰。
“广东的白切鸡是永远的神,不懂吃的人,他只能吃30天或者60天的鸡了!”全进华骄傲地表示。
据此前报道,妹妹全红婵也喜爱湛江白切鸡。2024 年巴黎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跳水决赛,全红婵夺冠,全进华喜极而泣,直言:“等她回家,我给她做我们湛江的烧猪、白切鸡吃!”
广东人追求“鸡味”
节目播出后,此番言论立刻引起网友热议:白切鸡口感到底是老的还是嫩的?正宗的广东白切鸡,外地人是不是吃不来、不懂欣赏?
全进华的态度获不少网友力挺:广东白切鸡就是用这种鸡才好吃,嫩的反而不喜欢吃,“可能只有广东人才懂这鸡的含金量!”“走地鸡一般都是有嚼劲的,嫩鸡不行”,也有人表示,评委是北方人,对南方名菜不了解、不懂吃。
也有网友指出,原料好不代表做法好,有可能是厨师煮得太老了,或者在技术上还不够熟练,评委的言论只针对这道菜的味道,也没有主动提及要用“30天嫩鸡”。
实际上,作为粤菜的招牌和代表性名菜,白切鸡也受到过争议,有食客认为其“没味道”“保留红红的骨髓感觉没煮熟”,又或是“肉质太硬了吃不来”。
对“老广”来说,白切鸡贵在有“鸡味”,是“鸡味”的最大化。
俗话说,“鸡有鸡味”,这是广东人对鸡肉最高的赞美,形容鸡品质好、保留有鸡本身的香味。记者采访一位广州市民李女士,她表示自己最喜欢养够180天的清远走地鸡,“够有鸡味,拿来煲汤、焖鸡都非常好吃”。市民陈女士则表示,自己喜欢吃白切鸡,但太硬的也接受不了,比较喜欢软硬适中的口感。
有媒体就本次事件采访广式白切鸡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广州市“二星级”粤菜师傅冼伟文,他表示,不同地域的人,对鸡肉口感和风味确实有不同要求。在广州地区,制作白切鸡通常选用清远1号麻鸡,繁育时间最好在160天到180天,而湛江白切鸡的口感确实比较硬,肉质稍微厚实些,会选用日子更久的鸡。一位来自茂名的刘小姐对记者表示,湛江茂名地区还喜欢吃阉鸡,肉质更紧实,但很有“鸡味”,深受当地人喜爱。
据了解,制作白切鸡一般要用到挑2斤左右的走地三黄鸡或清远鸡,养殖周期在4.5到5个月左右,一些湛江走地鸡会达到200天,在做法上,白切鸡通过“三起三落”、 “过冷河”等处理方法,保证肉质嫩而不老、皮质脆弹,鲜美紧致。而白切鸡上所谓的“血水”,也不是没有煮熟,而是在“过冷河”,将鸡肉浸入冰水的时候,骨髓中的血红蛋白因未完全氧化,所以会呈现淡红色。
所谓“众口难调”,白切鸡的口味因人而异,有人不喜欢吃太硬的鸡可以理解,广东人对“老鸡”的执着也合情合理——对“鸡味”的追求和最大化,让养殖周期更长的“老鸡”成为最佳的选择。
不过,本次事件最初的争端其实是:那盘白切鸡到底做得好不好吃?火候是否合宜?两位评委对全红婵哥哥制作的白切鸡的批评,不代表对广东白切鸡本身的否定,肉质细嫩紧实、口感鲜美的白切鸡,依然能够凭借其动人的美味,赢得众多食客的欢迎和认可。
文|记者 刘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