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12点,持续13个月的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就将落下帷幕。一年来,这场声势浩大的现象级展览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创新全球博物馆单个收费特展参观人数、展览总营收和传播总量的世界纪录。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成就,为何能在中国、在上海、在上博得以实现?
8月17日零点的钟声敲响,上海博物馆内依然人潮涌动。持续了整整395天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进入最后24小时,一场前所未有的博物馆“168小时不眠夜”也迎来最后的观众。
驻足在斯芬克斯像一侧,来自北京的丁晓飞用钢笔一笔笔勾勒着线型剪影:“凌晨2点了,第一次在博物馆待到这么晚。”而这位从安徽赶来的观众,已经是第六次来看埃及展,这一次,他把自己装扮成“法老”盛装出席:“明天还要回去上班,但太爱古埃及文化了。”
为了满足观众的热情,古埃及大展总共加开了220个夜场和专场。闭幕前这周,上博更是打破传统博物馆的时间表,连续开放168小时。有游客表示:“特意挑了夜场,这样看得更从容一些。”一位市民评价道:“全球首次博物馆这么长时间不闭展,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历史性的纪录。”
连续一周不眠不休的运营,创下了国际博物馆连续开放的世界纪录,也是一场对上博前所未有的大考。比如讲解员们,就解锁了前所未有的午夜场经历。“这展览热闹得得‘挨着挤着’看!”上海博物馆讲解员李琳静笑着说。上海博物馆保洁人员每12小时轮班穿梭在人流中,工程部空调组组员顾林云则紧盯屏幕上的温湿度数据——1600多名工作人员支撑起这场七天大考。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黄河感慨:“这是城市资源整合能力的见证。”
18日零点,这场大展终于落下帷幕z从去年7月开展以来 埃及展总共接待了观众超277万人次,刷新全球博物馆单个收费文物类展览参观人数的最高纪录。一位市民感慨道:“这个展我来了三四十次!上海在艺术展览领域,如今整体上已经达到了相当了不起的高度。”
不可思议的成就背后,是上博联合专家团队自主策划,先后八次去埃及商谈,用专业及真诚达成了合作。787件文物中95%的展品是首次离开埃及直抵黄浦江畔,成就了全球仅此一站的特展。上海博物馆展览部主任褚馨透露:“埃及专家每20天就来巡查,这是我们投入最大的临展。”
即便开展之后,上博也没有停止内容挖掘与传播创新。如何让沉睡千年的埃及文明,转化为可感、可触、可共情的当代体验,上博绞尽脑汁。他们尝试过博物馆奇“喵”夜,呼应萨卡拉遗址的巴斯泰特神庙,让观众带着宠物猫一同参观;还开发了1200多款文创产品,让埃及文化符号,成为满足年轻人情绪价值的有趣文创。
上海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指挥部执行指挥李峰表示:“我们秉持‘价格降级,文化升级’的理念,文创产品中70%以上定价在100元以下,这造就了本次古埃及文明大展文创产品深受欢迎的局面。”
最终,整个埃及展的总收入高达7.6亿元,还带动城市综合消费超过350亿元,成为“一个展激活一座城”的生动写照。
埃及展的成功还促成了两大文明在未来更深入的合作。上博官宣,将参与中埃联合考古。中国考古队将首次深度参与埃及最古老核心遗址区孟菲斯的考古工作。我们有理由期待,下一个埃及展正在路上。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杰展望:“以中国视角审视另一个伟大文明。”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更点明核心:“上海这座城的开放与包容,托起了展览的高度。中埃文明对话,此刻才真正启程。”
古埃及文明大展即将落幕,这一现象级展览必将载入中国博物馆发展史册。站在“文明互鉴”的高度,展览的成功离不开上海这座城市文化软硬件的强力支撑,它不仅彰显着上海一流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调度能力,也展现这座城市的文化实力和文化自信。
看看新闻记者: 章海燕,张艺宁
编辑: 张予洋
视频编辑: 杜茜
摄像: 张鹰,蒋文越
责编: 顾怡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