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和联系
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
水等的综合。气候是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它不仅包括该地多年来经常发生
的天气状况,还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
的总结和概括。
概念不同:
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T、E、P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
气候是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它不仅包括该地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还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
气候是在百多年观测到的天气基础上所得出的总结和概括,是在一定时段内由大量天
气过程综合而得出的长期大气过程,
二者之间存在着统计联系,从时间上反映出微观与宏
观的关系。
2、从时间尺度上讲:
天气是度短时间的,气候是长期的
天气具有多变性,气候则比较稳定
在同一时间内不同地区的天气不完全一样,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内的天气也常常是不同的。气候一般比较稳定,而且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受它所在的问纬度、高度、海陆相对位
置等影响较大。
形成原因不同:天气由气团、锋,气候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
活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形成
3、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总结和概括。(联系)
表示大气宏观物理状态的物理量称为气象要素,它是大气科学研究的基础。在气象站
测定的气象要素多达数十种,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1.气温:表示大气冷暖程度的物理量,常有摄氏温标t或华氏温标F或绝对温标T表示。
2.气压:表示从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在单位面积上垂直空气柱的总重量,常用单位
百帕,即每平方厘米面积上受到1000达因力的压强值。
3.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寡的物理量,有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露点、比湿等。
4.风:表示空气水平运动的物理量,
包括风向、风速,是个二维矢量。
东南亚两种气候类型:一种为热带雨林气候,形成在赤道附近(5°S〜5°N),包括马来半岛的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区。由于靠近赤道,太阳辐射强烈,气温高,气压低,易形成对流雨,年降水量在2 000mm以上;另一种为热带季风气候,包括中南半岛的大部及5°S以南的许多岛屿,一年之中有明显的干湿两季,5°N以北5—10月为雨季,盛行西南季风,11月至翌年4月为干季,盛行东北风。在5°S以南的地区干、湿季交替正好相反。热带季风气候冈年平均降水量大多在1 000mm以上,迎风坡可迖5 000mm。由于东南亚的热带湿润气候,在那里形成了茂密的热带森林,是与亚洲其他地匠的根本区别。总归来说东南亚分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的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
气候对农业生产特别重要,比如一年四季都要适时播种,到什认季节就按种什么庄稼。
东南亚地区的气候特征因其广阔的范围和多样的地形而有所不同。然而,总体上来说,东南亚地区主要有两个明显的气候季节:雨季和旱季。
1. 雨季:东南亚地区的大部分地区在雨季(也称为季风季节)会经历潮湿和多雨的天气。雨季通常从五月或六月开始,持续到十月或十一月。在这个季节,暖湿的季风风流会从赤道地区吹向北方,带来强降雨。这段期间内,降雨量通常较高,短期的强降雨和雷暴也比较常见。
2. 旱季:东南亚地区的旱季通常从十一月或十二月开始,持续到四月或五月。在旱季期间,空气相对较干燥,天气晴朗,温暖宜人。降雨量较少,尤其是在旱季初期。然而,这个季节中仍可能出现一些零星的降水,但总体而言较少。
需要注意的是,东南亚地区有许多岛屿和海洋,海洋对气候的调节起到了重要作用。地区内的地形差异和海洋暖流等因素也会在不同地点产生微妙的气候变化。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东南亚地区也经常受到热带气旋(如台风)的影响,尤其是在雨季期间。这些气旋可能带来强风、暴雨和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
一种为热带雨林气候,形成在赤道附近,包括马来半岛的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区。由于靠近赤道,太阳辐射强烈,气温高,气压低,易形成对流雨,年降水量在2 000mm以上;
另一种为热带季风气候,包括中南半岛的大部及5°S以南的许多岛屿,一年之中有明显的干湿两季,5°N以北5—10月为雨季,盛行西南季风,11月至翌年4月为干季,盛行东北风。在5°S以南的地区干、湿季交替正好相反。
农业气象专家解释说,全球气候变暖,将使世界主要粮食带向极地扩展,并且扩展的速度是年平均气温每提高1℃,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农作物等将向北推进150公里-200公里,会使较为寒冷的高纬度地区的农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相应增加。
但是气温的升高也会使中纬度地区极端天气增加,地表的蒸发加大,地下水位下降,旱情趋于加重。
气温升高会使低纬度的高温和伏旱加剧。
这些都会造成中、低纬度地区粮食产量下降。
而世界上主要产粮地区是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的耕地面积有限,因此高纬度地区所增加的粮食产量远远不能补偿其他地区粮食的减产。
此外,气候变暖不仅会使土地的荒漠化加剧,还会使农业病虫大量繁殖,因此对农作物的危害也会加剧。
气候变暖还会引起海平面上升,海水会向内陆倒灌,盐土向内陆扩展,使农作物生长地区的盐渍化和沼泽化更加严重,靠近沿海地区的种植面积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至于二氧化碳的增加对提高粮食产量的影响那是极其有限的。
诚然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重要原料,但它不是唯一的原料。
二氧化碳虽然对植物生长有正效应,但也往往因阳光、水分、养分的影响,使这种正效应大打折扣。
一般情况,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基本上已达到植物光合作用时“按其所需”的程度,再增加也是空摆设了。
东南亚的气侯特征是热带雨林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泰国,出国旅行最佳目的地之一,也是国人出国游最喜欢去的一个国家了,11月是泰国最佳的旅行季节,刚刚结束了雨季,气候舒适,平均气温在25℃,而且泰国一年一度的水灯节也在这个月份,可以亲手制作水灯放入河中,来寄托美好的愿望和祝福。
一、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其中:中南半岛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马来群岛主要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二、中南半岛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偏为西南季风。冬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盛行东北季风。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分雨、旱两季。夏季风来临时、降水丰沛,冬季风来临时、降水稀少。
三、马来群岛主要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盛行上升气流。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多对流雨。
东南亚地跨赤道,是属于亚洲纬度最低的地区,面临广大海域,属热带湿润气候区。除中南半岛20°N以北的地方年较差可达10℃,北部髙山区可出现霜雪外,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2527℃,年较差一般不超过5.5℃,赤道附近只有2℃。年降水量则因地形、风向、距海远近的影响,地区间差异较大,但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2 000mm左右。东南亚两种气候类型:一种为热带雨林气候,形成在赤道附近(5°S5°N),包括马来半岛的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区。由于靠近赤道,太阳辐射强烈,气温高,气压低,易形成对流雨,年降水量在2 000mm以上;另一种为热带季风气候,包括中南半岛的大部及5°S以南的许多岛屿,一年之中有明显的干湿两季,5°N以北5—10月为雨季,盛行西南季风,11月至翌年4月为干季,盛行东北风。
上一篇:北京和广州哪里的美食好吃?
下一篇:辽宁省建平县周边旅游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