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保健酒圈有点“魔幻”,在传统品牌集体承压之时,一款36年历史的老保健酒却逆势狂奔——劲酒上半年销售额同比激增超50%,眼看就要冲击百亿大关,稳稳坐上露酒和保健酒行业的头把交椅。谁能想到,这个曾经躺在父辈酒柜里的棕色小瓶,如今成了年轻人社交圈的“硬通货”?但越是细究,越能发现劲酒的走红,绝不是三两句话就能简单归因的“营销热潮”。
对劲酒来说,走红更像一场“意外的狂欢”。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点燃传播引线的是年轻人自发创作的玩梗内容:“喝中国劲酒,打亲朋好友”“喝劲酒加冰,打父老乡亲”这类带着戏谑感的段子在抖音、小红书疯传,甚至衍生出“中国人自己的威士忌”“姨妈神器”等标签。在小红书搜“劲酒女生喝有什么好处”,477万+篇笔记里,姑娘们分享着用劲酒配旺仔、兑红牛的“神仙喝法”,把12元的小方瓶整成了“便利店鸡尾酒”的头牌基酒。
这种“梗比产品火”的现象,在商业世界里从不缺先例。前有“维他柠檬茶,爽过XXX”带火康师傅冰红茶,后有川贝枇杷膏成配音圈“护嗓神器”传遍整个动画及影视圈,甚至包括“高校理工实验室应急特选娃哈哈”的都市传说,都成为娃哈哈市场端建立纯净水认知的重要助力。
但也不是所有品牌都能接住和转化这种网梗流量,有的企业选择拒绝:比如泸州老窖曾对“国窖1573”的相关玩梗视频大举下架以正视听;还有的品牌操之过急,把网络热词硬塞进直播间尝试带领粉丝一起玩尬,其结果就像目睹网梗搬上春晚小品,只能让观众脚趾抠地后一哄而散。
劲酒的聪明之处,在于它的“温和与克制”。面对年轻人的玩梗狂欢,这个浑身带着“中年男人气息”的老品牌却令所有人意外的没有摆起“长辈架子”,既没板着脸说教“喝酒要正经”,也没有操之过急的把顺口溜“扶正”成为宣传语,而是带着点邻家大叔的宽容:你玩你的梗,我做我的酒。
官方账号会默默点赞网友的创意调酒视频,偶尔发起“劲酒喝法大赛”,却从不跟网友抢夺话语权。这种“不打扰、肯配合”的态度,反而让网梗在年轻人的社交圈里活得更自在——毕竟,没人喜欢被品牌和商业宣传“教你玩”,但大家都会高兴于自己的行为被认可和默许。
光靠玩梗撑不起50%的增长,劲酒真正的本事,是把网络热度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消费场景。
它先精准踩中了年轻人的“朋克养生”需求。当90后、00后一边熬夜一边泡枸杞,劲酒跳出“传统保健酒”的老套叙事,不再强调“滋补强身”的硬功能,而是用“姨妈神器”切中女性痛点,用“微醺养生”对接年轻人的“健康焦虑”。为了贴合年轻口感,劲酒悄悄把度数从35度降到28度,推出无糖版,连包装都换成125ml小瓶装——刚好够一次微醺,塞进包里就能带去露营、聚餐,2025年上半年这款小瓶装销量暴涨超50%,成了年轻人的“随身养生搭子”。
更妙的则是场景拓展,随着“超市鸡尾酒”梗的出圈,劲酒伴随着年轻人一起出入便利店、打向聚餐甚至夜店等各个场景,线上花式助力“劲养套餐”,线下更是在试饮中推进花式玩法:加冰纯饮像威士忌,兑水溶C100成“果味小甜水”,甚至有人用它调“中式长岛冰茶”,虽然没有跟蜜雪冰城连动,但依然不妨碍网友自创“蜜雪劲城”套餐。这些由用户创造的场景,比任何广告都更有说服力——当年轻人发现“喝劲酒”能融入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父辈的酒局,买单自然顺理成章。
劲酒的逆袭,说到底是一场“放下身段”的胜利。在白酒行业集体忙着打造“名酒传承”“文化匠心”“人生韵味”的故事时,劲酒却始终保持着克制,没有给自己套上太多这些“偶像包袱”。它的定位一直很朴素:不是名利场上觥筹交错里的“面子酒”,而是日常里的“陪伴型选手”——不端架子,不作说教。
这种定位让它转起型来毫无负担。别的保健酒还在想办法对齐康养客户谈出人生价值之时,劲酒却能轻松自然地走进女性消费者的视野,依旧是主打一个陪伴。梗能传开,大家认可,那就没有什么不行——反正消费者觉得好喝、愿意分享,喝完痛快,这比什么都重要,也更能见到从“劲酒虽好,但不要贪杯”至今所沉淀的品牌温度。
这背后是企业掌舵人的清醒:劲牌董事长吴少勋一直说“10%增速最健康”,这种稳健不是保守,而是懂得“不折腾”——在2025年劲酒高速增长的背后,业界也传出二季度因劲酒全国断货而增长放缓的信息,但这也正是劲酒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商业风格,不会轻易向渠道“灌水”换来利益的增长,以稳健的速度应对市场波动,以持久、平稳、长远的心态进行品牌建设。
如今的劲酒,带着传统味道无比深厚的配料表,却依然能在年轻人的创意里长成了新模样。这或许就是传统品牌向增量市场破圈的终极答案:产品价值向上生长的同时,不妨弯下腰听听消费者的声音,在这个解构流行的时代,比起“我教你怎么喝”,或许“我们一起玩”才是更聪明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