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韩国网红拍摄的中国旅游视频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这名女网红来到延边的朝鲜族聚居地,本是一场探寻异域风情的旅程,却演变成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又发人深省的文化闹剧。她的一系列荒谬言论,不仅暴露了自身的无知,更折射出背后复杂的文化认知问题。
这名韩国网红先是跑到当地的朝鲜服饰店,一进门就气势汹汹地逼问老板“朝鲜族是不是来自韩国”。当老板坚定地回应“朝鲜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时,她竟当场气炸,出门后便大放厥词,称这是所谓“中国人的阴谋”,妄图把泡菜、韩餐、韩文都说成是中国的。她似乎完全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连她引以为傲的韩文,其根源都在中文。世宗大王创造朝鲜语文字时所依据的《训民正音》,就充分体现了中文对韩文的深远影响。这就好比一个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却否认巨人的存在,实在是荒谬至极。
在文化交流与认知的领域里,这样无知且偏激的表现并非个例。它反映出部分韩国民众在文化认知上存在着严重的偏差,这种偏差不仅仅是个人的认知局限,更可能是受到不良文化教育和舆论引导的结果。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本应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然而这名网红的行为却背道而驰,试图通过歪曲事实来维护一种虚假的文化优越感,这无疑是对文化交流精神的严重亵渎。
投壶之争:历史铁证下的文化归属
如果说在服饰店的闹剧还只是开胃小菜,那么她在民俗村看到投壶游戏时的表现,则将这场荒诞剧推向了高潮。她看到投壶后,竟恬不知耻地对着镜头宣称,这是韩国的传统民俗游戏,还暗示只有被互联网错误知识误导之人,才会认为这是中国的。视频最后,她更是用带有煽动性和指责性的话暗示“中国抢走了韩国的投壶”。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辨。早在西周时期,投壶就已经成为了射礼的重要组成部分,《礼记·投壶》里详细记载了当时的礼仪流程,如“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执壶”,生动地展现了投壶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规范。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投壶逐渐演变成了贵族们的娱乐活动,《左传》《后汉书》《淮南子》等众多历史典籍中都有相关记载,这些文献资料如同坚实的基石,支撑着投壶起源于中国的历史事实。
反观朝鲜半岛,对投壶的记载最早出现在高丽时代,大约相当于中国的宋元时期,比中国晚了上千年,而且明确记载是从外来传入的。这就好比一场接力赛,中国早早地就举起了投壶这面文化旗帜,而朝鲜半岛在千年之后才接过这面旗帜,并且还是在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情况下。在如此确凿的历史证据面前,韩国网红的言论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就像一个小丑在舞台上自欺欺人地表演。
文化教育之殇:民族主义与虚无主义的双重扭曲
透过这名韩国网红的一系列荒谬行为,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韩国历史教育所存在的问题。韩国似乎陷入了一种不愿意承认宗主国带来的文化资产的怪圈,在历史教育中夹杂了太多的民族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种教育方式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试图激发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却在不经意间扭曲了历史真相,误导了民众的文化认知。
在这种错误的教育导向下,演变到如今,就出现了韩国部分民众成天偷中国文化,还口口声声说中国偷他们的这种荒诞现象。他们就像一群迷失在文化迷宫中的人,分不清方向,辨不清真假,盲目地维护着一种虚幻的文化主权。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中韩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友好关系,也不利于韩国自身文化的健康发展。一个国家如果连自己的文化根源都搞不清楚,又如何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立足呢?
对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加关注。
注:文中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