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行进中国”湖北调研采访团
大型行浸式水上夜游演出《槐荫船说》。人民网记者 王郭骥摄
夜幕降临,桨声灯影中,一艘游船缓缓驶入湖北孝感槐荫河畔,一场穿越千年的“孝爱之旅”拉开帷幕。作为大型行浸式水上夜游演出,《槐荫船说》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董永传说”为蓝本,在4.5公里的游线之上,用60分钟的光影叙事,让游客在波光粼粼的槐荫河上感受时空交织的奇幻视效,360°沉浸式体验“孝感动天”的故事。
《槐荫船说》水上夜游项目。人民网记者 张隽摄
游船驶过槐荫河二桥,水幕光影骤然亮起,11处演艺节点依次铺展,构建了“天界—人间—仙境”三重时空,水幕、绳幕、纱幕交织成梦幻背景,激光与投影在雾森中勾勒出七仙女踏云而来的身影,光电闪烁中,千年传说突破时空界限跃然眼前。
当《织绢》篇章的全息投影将七仙女的“天丝”化作满河流光,游客高女士惊呼:“原来这就是‘一夜织十绢’,太震撼啦!”
《槐荫船说》节目。人民网记者 张隽摄
该演出耗时300多天打磨,游客观看后纷纷表示,细节满满,科技加持让体验感更好。25米长的主题游船配备锂电动力,实现了“零噪音”观演;河心伴游船搭载的智能水幕系统,能根据游船位置自动调整投影角度,确保游客在行进中始终拥有最佳视角;5G物联网系统,保证游船与水上舞台、岸上灯具设备精准联动;5D全息投影让老槐树“开口”说话;裸眼3D技术将“天河永隔”的悲怆化作漫天星雨……
《槐荫船说》夜游演出。人民网记者 张隽摄
项目负责人唐承辉介绍,11处节点的声光电系统由中央控制系统统一调度,“船行到哪,故事就演绎到哪,观众既是旁观者,也是‘剧中人’。”
科技让传说“活”起来,孝感正以文化为媒,让非遗成为具象化的文旅IP,书写文旅融合新样板。(张峰、荣先明、周雯、梁秋坪、王晓啸、张隽、张沛、王郭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