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某直播间用9.9元击穿普洱茶价格底线时,资深茶人对着满屏"古树单株"的标签苦笑——真正老班章鲜叶收购价早已突破万元/公斤,而此刻一众哄抢的茶饼,可能成本还不抵包装盒上那层棉纸……为更好的揭露电商款“班章茶”的奥秘,我特意选取直播间班章茶和信得过的品牌——斗记班章茶,差异显著。
斗记凭借品牌积淀,选用核心产区古树头春茶,工艺严谨,茶汤饱满稠滑,苦甜转化迅猛,喉韵深邃带蜜香,十分耐泡,叶底肥厚鲜活。直播间产品为贴标茶,原料混杂、工艺粗糙,香气浮夸易散,汤感稀薄苦涩难化,耐泡度仅5-6泡,叶底碎硬,且整体风味呈现喝不出班章风味。前者是“茶气与底蕴”的体验,后者更多是营销噱头,这也恰证明了名山产区成本高昂,百元级“老班章”纯料几无可能。
如此拙劣的手段为何可以收割那么多韭菜?终其原因是茶业作为一个传统行业,许多行业信息较为内部,零散的信息也无考察和追溯的途径,行业外的人始终处于知其所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也有许多是临时刷到,被直播间的话术诱导激情下单;也有刚入门普洱,初听老班章名气便从“特殊渠道”购入,还花了上千元…… “老班章”三个字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
“茶中茅台”的美誉便已将班章的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班章为村寨名,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1950年代茶马古道复兴时期,马帮将"班章茶"的名号传播至东南亚,1984年村寨行政区划调整时,为区别新建立的"新班章"村寨,遂冠以“老”字以示区别。北纬黄金茶区,赤红壤配合高海拔的立体气候,造就了特有的“班章味” 。
在单株年产量不足30公斤的情况下,物以稀为贵,老班章毛茶价格从2000年每公斤8元飙升至现今的上万元。茶王树采摘权拍卖,更是将老班章塑造为身份象征,使其超越饮品属性,成为社交货币,也造成了市面上一拥哄抢的景象。
为了获利,各类不法手段层出不穷,有“借”产区山头直播的,也有购买班章包装纸,内里放置其他茶叶的,当然,这些都算是比较有“良心”的商家,更有甚者,直接货不对板,利用直播平台的规则漏洞赚得盆满钵满后在互联网上销声匿迹。
在真伪性难以判定的情况下,想体验班章刚猛之劲的茶友其实不用片面追求古树,可以尝试一些品牌的名山名寨,比如斗记旗下的口粮级班章(小树) 和经典级班章(大树),既有电子内飞可追根溯源,作为以诚信和口碑著称的品牌,其工艺和仓储也有自身的考究和准则。从本心出发,按需理性购入,即可真正实现“价值品饮”。
但若想更多人可以一品班章滋味,还需有影响力的茶企扛起这个重担——把老班章价格打下来,希望这一天的到来不会太久,毕竟茶人已苦天价茶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