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时间到!
身处园区、楼宇的职场人
却陷入了“每天吃什么”的困境!
↓↓↓
职场人的“午餐自由”,
究竟卡在了哪里?
来看劳动报记者一线调查!
想要“好好吃饭”不容易
3大阻碍层层围困
选择很有限:
看似很多其实很难选
在浦东某大型楼宇工作的陈先生,所在楼宇仅有一家大型国企自设食堂,而像他所在企业这种只占一层楼的“租户”,并没有自己的食堂。尽管公司周边有世纪汇、96广场等几个商场,但外出就餐令陈先生十分纠结,“不是所有店都适合,中午休息时间有限,距离不能太远,等得不能太久,价格也要考虑,吃来吃去还是几家中式快餐店。”
打开外卖App,送达时间从12∶30跳转为13∶15,在上海某商务区工作的张小姐,决定还是到周边美食广场解决午餐。“路上十分钟,排队十分钟,加上吃饭,午休时间都消耗在里面了。”这一顿三四十元的工作午餐,不免让她有些心疼。
“忙的时候,我一天三顿都是外卖。”结束了上午的紧张工作,在中心城区律所工作的王小姐快步走向外卖柜,取回了当天的午餐。工作繁忙总是让她无暇在午餐上多做选择,但长期吃外卖,也给她的身体带来了健康负担。
▲社区食堂内菜品看似琳琅满目,
周边上班族连吃几个月不免有些厌倦
用餐成本高:
一顿午餐近百元
“外卖刺客”让钱包变瘦
对于不少人而言,仅午餐开销可能要花去月薪的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此前,“申工社”曾开展问卷调查,在4000余位参与调查的受访者中,65%的受访者每月就餐花费在2000元以内;还有28%的受访者每月的就餐花费则在3000至5000元之间。
据悉,有的人每日午餐花费就要接近100元,还有不少人表示,在外卖等平台还常常遇到“外卖刺客”,几片菜叶子加上三四片鸡胸肉,动辄六七十元,自己的体重还没减下来,钱包先“变瘦”了。
带饭不容易:
有乐趣也有烦恼
当下,越来越多的职场人选择自己带饭。“申工社”调查数据显示,在工作日午餐的解决方式上, “单位食堂”是超半数受访者的首选;“外卖”和“外出就餐”占比同为11%。值得关注的是,自带饭菜的职场人比例正在升高,20%的受访者表示会“自己带饭”。
他们中有人每天花20分钟制作简餐,也有人会花1小时让自己的午餐变花样。不过,对于经常加班、通勤时间较长的职场人来说,带饭并不容易。在美妆行业工作的朱小姐直言,“一小时通勤回家,再炒菜、蒸饭、装盒,有心无力。”
这些“职工午餐”多样解决方案
你get了吗?
吃得饱、吃得好、不太贵,距离近——这是职场人心中的午餐“白月光”。多年来,为了让一顿热气腾腾、可口可选的午餐,成为触手可及的小确幸,不少工会、社区和企业正围绕痛点难点,通过深入调研、嫁接资源、创新平台,为“职工午餐”提供更多新思路。
推出午餐市集、爱心午餐券
位于普陀区苏州河宝成湾区域的长寿路街道创享塔园区,目前职工数量有2000多人。“园区企业以小微企业为主,不具备单独建立食堂的条件。”街道工会干部介绍,职工数量越来越多,午餐难题也日益凸显。尽管长寿路周边美食不少,但是想花30元吃好一顿午餐并不容易。
▲“午餐市集”内景
为此,长寿路街道总工会充分走访调研职工需求,并与园区沟通,进一步打造解决园区职工午餐难的新“午餐市集”,给职工提供更多物美价廉的餐饮选择:本帮面馆、火锅冒菜、披萨、汉堡,以及各类咖啡馆和便利店等,30元左右基本能吃到性价比不错的午餐。此外,街道总工会还联合相关商户定期提供爱心午餐券等优惠服务。“商家生意好起来了,可抵消他们提供的优惠和折扣费用,对商家和职工来说,都得到了实惠。”
发起“饭小二”联盟倡议
浦东新区潍坊新村街道总工会创新推出“饭小二”联盟倡议,牵线100多家品牌餐饮龙头企业与70余栋商务楼宇中企业对接,解决楼宇企业职工就餐难、就餐贵、排队慢等问题。“一方面,我们希望让职工有更多选择,前往周边的食堂、餐饮店就餐。另一方面,从食堂的角度来说,他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客流。”潍坊新村街道总工会介绍,一些职工食堂质量、口味都很好,但可能位于楼宇内,导致“养在深闺人未识”,通过联盟的宣传,可以让更多职工了解。
打造社区食堂
毗邻潍坊新村街道的陆家嘴街道,则探索出另一种可行的经验。新上海商业城区域内有商务楼宇21幢,企业千余家。午间就餐高峰人流量大、排队时间长等问题尤为突出。在陆家嘴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支持下,将张杨路生命人寿大厦一层建设面积达1008.81平方米的区域打造成为“陆家嘴金融城社区食堂”。食堂由上海陆家嘴经济发展总公司负责运营,从源头上降低运营成本,人均一餐消费35元左右。投入运营以来,日供餐量可达千余客。
▲“陆家嘴金融城社区食堂”内景
你是怎么解决午餐的?
动动手指参与小调查⬇️
文字:劳动报记者庄从周、李嘉宝、张锐杰、李成溪
摄影:劳动报记者李成溪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转载需注明出处
本期编辑:狄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