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间,记者走进位于开阳县龙广村的“十里画廊”核心区域,白墙青瓦的小楼,干净的小路、院墙映衬着绿水青山,美不胜收。村里依托水东土司文化,引进龙头企业打造了“水东乡舍”民宿品牌。
“水东乡舍”项目采用“三改一留”模式,并通过“622”利益共享机制,吸引城市要素资源流向农村,盘活了闲置农房。“水东乡舍”项目实施以来,已改建营运43栋建筑,带动200多户农户增加收入。农户每间房每年可以获得1200元的保底分红,每户的增收额度在6000元到12000元之间。如今的龙广村,乡村旅游发展得如火如荼,农家乐、客栈、图书室、健身娱乐场地等一应俱全,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捷的生活,游客前来游玩也十分便利,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2600元 。
南江乡龙广村便是农旅融合发展的一个成功典范。
除了龙广村,开阳县的其他乡镇也在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花梨镇清江村借助气候优势,大面积种植樱桃、枇杷等精品水果,主动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美丽产业,形成了集休闲观光、游玩采摘于一体的产业链,有效促进了产业增效、群众增收。
近年来,开阳县积极探索农文体旅融合发展新模式,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发展之路。
4月27日,开阳县花梨镇清江村红军广场迎来了水上桨板项目的盛大开业,为广大游客带来一场精彩的水上运动盛宴,解锁乡村旅游新玩法。
踏上宽厚的桨板,手持轻巧的划桨,你可以悠然自得地穿梭于波光粼粼的水面,感受微风轻拂脸颊,聆听水流在桨下潺潺作响。
开阳县将农业资源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引导农民和企业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许多乡村纷纷行动起来,利用闲置农房打造特色民宿,依托果园、茶园开展采摘体验活动,举办各类农事节庆,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农文体旅融合发展不仅让乡村变得更美了,也让农民的钱包更鼓了。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创业,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同时,旅游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水东硒州省级旅游度假区、贵州省体育旅游示范县、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一张张靓丽的名片,是开阳交出的农文体旅产业发展优异答卷,逐渐将旅游的“热力值”拉满。
“下一步,开阳县将继续深化农文体旅融合发展,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继续做好红色文化、民族文化、水东文化、农耕文化四张名片的挖掘梳理,通过‘体育赛事+旅游体验’,积极培育健身休闲、山地户外等业态,持续打造一批特色明显的精品体旅融合线路,打造更多具有开阳特色的农文体旅融合品牌,以更加精彩的体育赛事、更加有趣的游玩项目、更加优质的旅游服务回报广大市民和游客。”开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程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