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农历七月半,桐乡的空气中便弥漫起鲜肉月饼的香气,预示着一年一度的热销季已然来临。
越临近中秋佳节,队伍便越长。
“最近每天做几百个,基本都能卖掉。”
乌镇北花桥东堍,有一家没有门头的鲜肉月饼店,只放着一块简单的LED灯箱,一面写着“月饼”,一面写着“春卷”。
这便足以吸引无数食客,成为乌镇人钟爱了30多年的老店。
“4月到12月卖月饼,10月到6月做春卷。”陈小伟和妻子经营的这家无名小店,虽然每年只售卖两种食品,但都俏得很。不仅在乌镇家喻户晓,甚至吸引了许多市区顾客专程前来购买。
这道中秋节的节令食品,属于苏式月饼的一种。馅料完全由鲜肉组成,外皮则是由多层酥皮包裹,既有韧性又不失酥软。
一口咬下外层容易掉渣的酥皮和内层粘糯的软皮,就触到了厚实的肉馅,丰腴的肉汁慢慢渗透其间,肥瘦相间的夹心肉,口感不肥腻,也不柴,满口酥、香、脆,鲜美一绝。
虽与桐乡人常吃的烧卖和肉包有异曲同工之妙,但鲜肉月饼的制作方法更为讲究。
直接将猪油放入面粉中形成油酥,再将化开的猪油放入面粉中揉搓成油皮,将油酥包入油皮中,搓成长条形后,分成一个个的剂子。
擀开后包上肉馅收口,成圆球状,放入150度的电饼铛上压成饼状,两面各烘烤15分钟后,再焖上几分钟,煎烤的肉香喷涌而出,“百热沸烫”、色泽金黄的新鲜美味,出炉了。
每逢中秋,这家小店总是人潮涌动。陈小伟告诉记者,顾客中有90%都是本地人,许多老主顾都不在中秋当天来,因为他们知道要排长队,“快到中秋的时候,从早做到晚,一停不停的,一天能卖掉上千个月饼。”
从凌晨开始准备,6、7个人分工合作,3个电饼铛同时烘烤,火力全开的状态下,依然无法满足一波又一波顾客的购买需求。
限量20个、限量10个……中秋当天,即便是限量销售,希望所有来的顾客都能买到,也得排队2个小时起步。
所以,也不怕没有店名找不到,循着人流、闻着肉香就能在桥下找到它。
20年前从父母手中正式接过店后,陈小伟原原本本传承了家人的手艺。“其实也没什么秘诀,就是真材实料,猪油、猪肉都得用好的。”
最初,小店里还做猫耳朵、定胜糕、桂花年糕等,样样生意都很好。“现在还常常有人来问,年糕怎么不做了。”陈小伟说,集中精力专做2种美食就够了,这样才能做得好,做得精。
于是,小店成了美食地标,承包了桐乡人的“春节”和“中秋”,承载了无数家庭的团圆记忆。
采访期间,老顾客王先生路过小店,买了几个月饼。“吃了快30年啦,从老板父亲那时就开始吃了,我们全家都喜欢。”
秋风送爽的日子尚未到来,而此刻的尝鲜,不过是漫长岁月中,每个桐乡人心中那份淡淡的念想。
如果要盘点一圈做鲜肉月饼的店,想来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爱吃的那家。
在桐乡市区的梧丝小吃,也是“老网红”了,与印象中的鲜肉月饼不太一样,比拳头还大的个头,是老板吴伯勤根据“梧丝大包”自创的“灌汤月饼”,每次下嘴都要小心汁水迸出。实诚是它最大的特点,一个下去就已足以管饱。
提起徐氏糕点,崇福人都知道。如今,老板徐成如从父亲徐治华那学的手艺,已经传至了孙辈徐振清的手上。三代人,一件事,用时间留住那份难以忘怀的味道,成为多少崇福人的“心中最佳”。
对于现做现卖的鲜肉月饼而言,原始的排队或是电话订购,无疑是保证它最佳口感的销售方式。
你,是否也已经开始惦念起这一口鲜肉月饼了?
本文由桐乡发布出品,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记者|周晨晨
摄影|周晨晨
编辑|沈惠娟
责编|宋佳
投稿方式
即日起,您可以通过进入爱桐乡APP的“社区”版块,分享您的图文或短视频,作品还有机会登上桐乡发布哦!
最新动态:
桐乡三兄弟,夺下冠亚军!
自动驾驶巴士,亮相桐乡!
刚刚,桐乡发布暴雨预警!
桐乡地标“冰淇淋”,来了!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点“在看”的,会慢慢收不到推送。如果你还想看到我们发布的权威信息,请将“桐乡发布”加为星标,每次看完后别忘记点下“赞”“在看”。
上一篇:炒青椒番茄茄子,简单一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