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的话
每一个城市,都有这座城市独有的一“品”。
它不仅仅是单纯的产品,文化是底色,人文是线条,创意是灵魂。
这一“品”,带着城市的符号,生活的诗意,让每一天的日常,变得不一样。
你所在的运河城市,运河水滋养千年,独特的地域地理、个性鲜明的特色文化、勤劳智慧的人民,都创造出独属于运河城市的运河一“品”。
我们连续性地把它们展现出来,欢迎您阅读,希望您推荐。
今起推出酒系列。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珍珠红。”红曲最早发现于中国,已有1000多年的生产、应用历史。同样,浙江的也红曲酒颇有名气,酿出的酒色如琥珀、鲜艳澄清,味甘醇似饴,馥郁芬芳,一杯饮下,仿佛潺潺溪流在心间流淌。
莪山畲族乡地处桐庐县中南部丘陵地区,是杭州地区畲族集聚地,也是杭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红曲酒则是畲族人民逢年过节必备的佳酿。
畲民原祖居广东潮州一带,晚唐战乱时迁至闽北,明中叶一部迁到浙江省文成、景宁、泰顺,至清光绪年间由文成、青田一带畲民迁入桐庐莪山,其姓氏有蓝、雷、钟、李四姓,并相继建立畲族村落,至今已有200年历史。莪山从此形成独特的畲族文化,至今保持使用畲族语言和婚丧嫁娶习俗。
畲族红曲酒采用优质糯米和山泉酿制,其历史可追溯到战国,最早的有关记载见于北魏杨衔之著《洛阳伽蓝记》中。相传早在战国时期,为给部落里凯旋的勇士庆功,畲族人将一种长在小竹上的野生菌加到米酒中,产生胭脂般的喜庆颜色。这一习俗后来代代传承,凡逢喜事节庆,畲族家家户户都要酿上几缸红曲酒,客人上门先饮三杯,这个传统至今还保留着。畲族把农历10月20日称为酒的生日,每家都会在这天酿酒,据说,这天酿的酒最清、最香。宋代胡佰的《苕溪渔隐从语》记载有“江南人家造红酒,色味两绝”。宋代苏东坡的诗集中亦有“夜倾闽酒赤如丹”、“有兴欲倾红曲酒”等诗句。
开坛香万里,洗瓮醉千家。一杯红曲酒的酿成,要经历十多道工序,从酒曲、糯米、泉水开始精心选材,再到浸米、蒸饭、摊凉、拌曲、检查、品温、翻曲、洒水、淘洗、蒸熟、摊凉、落缸……畲族酿酒用的糯米都是当年自家精心种植的新米。浸米的水也很独特,选用从山上引下的清冽甘甜的山泉水作为原材料。除了水和米,作为引子的红曲选择也相当重要。当地每年都会选出最好的红曲留作下一年的引子。红曲酒的制作过程很有讲究,要先将糯米沥干,等所有的糯米都蒸成糯米饭后,倒入准备好的大水缸里,加入适当比例的水及红曲,再盖上盖子,红曲发酵后即可。此外,对酿造温度、湿度的把握,全凭酿酒师的经验。想要酿出好酒,除了食材要好,比例也很重要。1斤红曲配10斤米和10斤水,还要把米摊凉,如果温度太高的话,酒会发酸。
酒表面的酒花越多,酒越清甜甘爽。酿好的红曲酒要在车间内进行过滤和高温消毒,经过层层严格的质量把控,最后装瓶。成品的红曲酒色泽艳丽、清透明亮,馥郁的酒香中混合着谷物的清新,在空气中久久不散。小酌一口,在口中醇厚绵长,回味无穷。
冬季走进桐庐县莪山乡的畲族农户家里,会被一阵阵浓郁的酒香醉倒,这一传统工艺在市场的推动下,逐渐走上了一条产业化的发展道路。随着红曲酒的酿造工艺的改进,红曲酒的制作日经成熟,并在浙江福建江苏三地流传开来。
去年,当地按照一村一工坊布局,深化龙峰红曲共富工坊,建设集纯手工生产车间、机械生产车间、文化展示馆于一体的综合生产基地,打造红曲文化村落。如今,畲乡将红曲酒非遗文化与地方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对酿造工艺的创新发展、合作开办酒厂和举办红曲酒文化节庆活动等方式,不断提升红曲酒的产量、品质和知名度,带动更多畲民增收致富。
来源:杭州市文化馆、中国网、浙江新闻客户端、杭州网、桐庐发布
----------------------
制作 曹宇
编校 延晨 徐蓉
一审 桂艳 张莉
二审 肖东
三审 晖军
下一篇:菜...菜地南京城市主场这草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