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豆腐是蒙古族牧民家中常见的奶食品,也被称为“胡乳达”,蒙古语为“希日陶苏”。它是用牛奶、羊奶经发酵、凝固而制成,形状类似普通豆腐,但不是豆腐,因像豆腐而得名。其味道有的微酸,有的微甜,乳香浓郁。
奶豆腐的制作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发酵凝结:将过滤后的鲜奶盛入干净的盆或罐中,夏秋季节置于阴凉处一到两天,冬季置于温暖处三到七天,让其自然发酵凝结;
2. 煮熬和榨取:撇去上面的油脂层,将下面豆腐脑似的凝乳倒入锅里,用温火煮熬,同时一点一点地榨取乳清。当乳清由黄变白时,停止榨取乳清;
3. 揉搓成型:用锅勺或木器将变稠的凝乳反复揉搓,直至变成筋道的乳团后出锅。将滚烫的乳团压入模具成形后,迅速扣在凉水里定型,然后捞出晒干即可。
奶豆腐的食用方法有很多种,可以直接食用,柔软细腻,十分可口;也可晾干久存食用,或泡在奶茶中食用,既解渴又充饥。在蒙古族的传统饮食中,奶豆腐常被用于泡在奶茶中,或出远门充当干粮。此外,奶豆腐还可以做成拔丝奶豆腐,是当地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风味名菜。
奶豆腐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钙等营养成分,其蛋白质吸收率在96%以上,是非常优质的蛋白质食物。它在蒙古族的饮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是日常的食品,也是馈赠亲友、老人和贵客的重要礼品,还是春节或喜庆宴会上招待客人的珍品。
奶嚼口,也称嚼克,蒙古语里面又叫做“朱和”。它主要以牛、羊、马、驼的鲜奶为原料,在牧区,以牛奶为上品,羊奶次之,用马奶、驼奶者少。其制作方法是将刚挤出的生牛奶倒入洗净的容器,夏季放在阴凉处,冬季放在暖炕上,过一段时间便发酵凝结,形成凝结乳。凝结乳分上下两层,上层呈淡黄色、奶香扑鼻的部分就是奶嚼口。
奶嚼口的味道酸甜,清凉爽口,食用方法多样:
• 直接食用:口感像冰淇淋,微酸,味道像奶酪。
• 拌炒米:与炒米搭配,再根据个人口味适量加入白糖,味道极佳,是较为常见的吃法。
• 抹馒头或面包片:可搭配白砂糖,若碰上刚出锅的馒头或面包,奶嚼口会慢慢化开渗进其中,咬上一口,浓浓的奶香味便会在口中散开。
• 搭配蒙古果子:先把奶嚼口放进碗里加上白糖搅拌,等糖化后再把蒙古果子一块一块放进去,这样蒙古果子的外边就有了奶嚼口的味道,而里边还是蒙古果子本身的味道,形成双重口味。
• 放进奶茶或用于熬茶:会让奶茶具有别样的美味。
奶嚼口营养丰富,强肺功能、解渴、止咳、增加头发营养等。不过,其具体营养成分可能会因奶源、制作工艺等因素而有所差异。同时,每个人对奶制品的接受程度不同,有些人可能不太习惯它的味道或口感。
黄油是一种常见的乳制品,通常由牛奶或奶油加工而成。它具有浓郁的乳香,在烹饪和烘焙中被广泛使用。从营养角度来看,黄油富含脂肪、维生素 A、维生素 D 和少量的钙等营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