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关于预制菜的争论沸沸扬扬,据说还要对簿公堂。
其实,我们这块土地上几乎所有的争论都一样,大家好像在讲同一桩事,又好像各人在讲各人的,到头来,总是鸡同鸭讲,纯纯的浪费口舌。
就比如讲预制菜,首先,什么叫预制菜?一千个人有一万种定义。
我把丑话说在最前头,等一歇有啥人留言想要厘清这个概念,我就当伊是天字第一号戆徒,想与他说拜拜。
啥叫预制?神仙也很难定义的。
有句话叫啥?讲你预制,没预制也预制。讲你没预制,预制也没预制。
炸猪排要炸两潽,那头潽预炸算不算预制?鸡鸭鱼肉事先腌制入味,算不算预制?蔬菜开水里先烫个半熟,算不算预制?鱼丸肉丸入菜算不算预制?
熟菜就不谈了,乳腐、酱瓜、咸蛋等,算不算预制菜呀。
所以,我们不妨从这里出发:
即大家都先同意:预制菜不等于不好,预制菜早就密不可分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赶也赶不走。
那我们其实想要表达什么呢?有人讲,预制可以,不要过分。
最恨这种讲法。毫无可行性,等于白讲。就像烧菜摆盐,不要太咸,听啥人的?
讲得煞根点,大家就别指望会有个这样一统天下的标准。
更别指望有谁能定出这样的标准来,所有此类呼吁,都形同做梦。
吾等草民,还是有点太迷信权力的作用,总觉得,权威越大,能力越大,无所不能。
为了各种问题,大家喊了四五十年“有关部门该管一管了”,结果你们也都看到了。
我在想,大家其实是否只是想有那么一点点选择权,就是今天乃至当下我要不要坐在饭店里吃预制菜。
我赶时间,我对付一顿,是一说,我想好好地下一次馆子,是另一说。不管哪一说,都得听我说。
我们没有权利决定哪里能不能卖预制菜,卖何种预制菜,但是我们有权利决定要不要吃预制菜。
所以罗永浩的要求是合理的,店家只要能事先告知哪些是哪些不是预制菜就可以了。有鉴于预制无法定义,那就告诉我,你事先曾经把食材怎么了即可,判断在我。
值得指出的是,本来这不是一桩什么大事,为啥会闹得此等沸沸扬扬呢。
我不得不说,这背后有情绪在涌动。还不止一种情绪,有多种情绪。
最原始的情绪是由认知造成的。
我大天朝,对吃也太讲究了,生活方式一旦形成,改起来确实有些难。
比如不时不食,比如越新鲜越好,比如镬气,比如火热哒哒滚,都爱得太甚,推扳一眼眼也不来讪。
而种种预制,恰恰是这些的死对头,那还了得!当然要开簧腔了。
有些情绪是叠加的,比如形势。
日脚好过,钞票赚得动,样样好说。可是,现在日脚难过了,你那么蹩脚的预制菜也要卖我老价钿么?却原来,醉翁之意,在于性价比呢。
还有一种情绪是压抑而产生的。
这也不能争,那也不能论,最近听说讲躺平也要“吃家生”,那还有啥个可以讲讲?
啥?预制菜可以讲?那还不赶紧。
上海话讲法,捉牢伊,就是伊,啥人叫伊贩卖烂山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