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涼,吃羊的心就開始蠢蠢欲動。提到羊肉,總會先想到北方,殊不知在長三角地區,人們也吃羊成癮。
滬蘇浙皖四地羊肉做法繁多,一起來一次禦寒又滋補的長三角尋味之旅吧!
紅燒羊肉
紅燒羊肉是經典菜式,濃油赤醬極具江南風格,紅亮的色澤很能挑起食欲。輕輕咀嚼,松軟的羊肉又微微滋出一點湯汁,味道咸甜適中,濃鬱香醇,肉香充斥著味蕾,吃著吃著便微微冒汗,冬日的冷寂早已被拋之腦後。
白切羊肉
白切羊肉是常見的冷盤,煮好的羊肉放涼,皮、脂肪、瘦肉各具口感,肥的柔嫩、瘦的緊實,直接蘸醬油吃就好,一些店裡還會有自制的油辣子搭配。
羊肉湯
淮南羊肉湯是當地一絕,它以上等羔羊為原材料,天未亮便開始熬制骨湯,直到當天最後一碗湯賣出,中間從不停歇,為的就是湯中不兌一滴生水。其間,師傅會陸續將洗凈的山羊龍骨放入鍋內,隻放鹽,不放任何輔料、調味料,老湯滲入新湯,醞釀出“羊”的本真風味。一碗羊湯下肚,湯味香辣、濃而不膩,肉質細嫩、不腥不燥,把全身的毛孔都打開瞭。
羊糕
羊糕是冬天特別的菜式,可以簡單理解為“羊肉皮凍”。羊腿肉熬足時辰,拆碎鋪進盤中,澆上濃鬱的羊湯,經過自然冷卻凝結,切片上桌,就會變成一塊塊剔透的羊糕。糕凍嫩滑,不松不散,到嘴中釋放出濃鬱香氣,因為用的是腿肉,緊實有嚼頭,搭配醬油或醋,就是很好的下酒冷盤。
酥羊大面
酥羊大面是浙江嘉興與湖州一帶的傳統名吃。堿水面焯水,加入羊肉的半凝凍鹵汁中,再加入帶骨的紅燒羊肉塊,此時不要加水,要幹挑的才夠味。江南冬天濕漉漉的心靈,全靠這一碗面才能治愈。
羊雜湯
乳白色的湯底帶著濃濃的羊味,筋道的肚絲,爽口的黑肺,彈軟的羊腸,脆生的心管,不同口感、不同韌勁的羊雜在口腔中接連碰撞,香氣充盈在唇齒之間。如何開啟溫暖的冬天,便有瞭妥帖的答案。
紮羊
紮羊是浙江溫州瑞安當地的一道特色冷菜。選用優質山羊肉加調味料醃制一小時,再裹上浸漬過的咸草皮,放進鹵汁中靜置。盡管是冷盤,但羊肉肉質鮮美,鮮味在口中溢滿,讓人難以忘懷。
風幹羊肉
風幹羊肉色呈醬紫,肉質松酥,幹香醇厚,味美而不膻,食之頗有回味。在安徽六安地區,每到農歷年冬月,居民們有把羊肉風幹的飲食習俗。將風幹羊肉制作成鍋仔,吃的時候,菠菜、千張、粉絲等是配菜,隨吃隨下。
烤羊肉串
徐州燒烤在全國可謂數一數二,特別是在烤羊這件事上。燒烤師傅在火爐前一刻不停地忙活,猛火炙烤、小火催熟,一把鹽、一把孜然、一把辣椒,滋滋冒油的烤羊肉串就可以端上桌瞭。咬一口油香迸發,脂香四溢,滲進牙縫間。
“東鄉佛跳墻”
“東鄉佛跳墻”是蘇南饕客津津樂道的傳奇菜式。先把羊肉燜燒至軟爛後拆骨,將去骨羊肉冷凍成羊肉糕,俗稱“幹板”。關鍵的一步,是用鯽魚或黑魚煨湯,再把羊肉糕加入魚湯燜煮,加入青蒜提味。吃一口熱騰騰的羊肉佛跳墻,羊肉特有的香氣和魚湯的鮮美一起霸占口腔,瞬間懂得魚羊組成“鮮”字的奧秘。
新民晚報·長三角工作室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