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晚,为期30天的啤酒狂欢盛宴在最激动人心的“第一桶酒”开启环节中拉开帷幕。在当晚的开幕式上,装满青岛啤酒的第一桶酒在大家的注视中登场,由网幕屏与裸眼3D技术精心构筑的虚拟酒桶徐徐落下,随着激昂的音乐奏响,在光影流转中化作闪耀全场的真实啤酒桶。虚拟与现实交织、科技与艺术结合,犹如上演了一场大型舞台魔术秀。
近日,记者采访了啤酒节开幕式导演王功,揭秘了备受瞩目的第一桶酒究竟是如何从虚拟的光景变成真实的酒桶的。
动用了有史以来最复杂的技术手段
20日下午,当记者见到王功时,他正在中心舞台的场地内为晚上的演出做着准备。
谈起本届啤酒节第一桶啤酒环节的设计,王功说呈现出来的效果自己很满意。这也是历届啤酒节以来第一桶啤酒的呈现用的技术最复杂的一次,调用的手段也是最多的。“一共用了4层的移动的机械效果,然后多媒体系统,再加上焰火等这一系列的东西,其实难度是非常大的。”
“每届啤酒节,我们肯定都要运用一些比较新的视觉手段,给大家呈现一个很新奇、视觉上很有震撼力的效果。开酒其实每次都是市长拿着开酒锤去开酒,这个没有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主要变化是在第一桶啤酒的呈现上,可以说每年都在推陈出新。”今年,王功和团队就考虑在以往的多媒体和舞美机械配合的基础上再深化,现场突然出现啤酒桶,甚至说观众看完演出可能都想不明白啤酒桶是如何出现的,用类似于魔术的方式给本届啤酒节增添了很多不一样的惊喜。
据王功介绍,这次是动用了有史以来最多的机械和工兵,以及其他各方面的一些手段综合来运用的。做了一个多层的视觉效果,利用视觉的遮蔽和视觉差,让一个真实的啤酒桶突然出现在观众面前。
“我们尽量想做到,两三年甚至多少年以后,观众可能还会记得这个事,还会拿出来谈论。如果能做到这个程度,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功。”
用了整整半年时间,出了多种方案
对于这个项目的难点,王功告诉记者,就单个技术来说都是比较成熟的技术,难点是在于多个技术的组合,排演的难度更大。“就像是一个人唱歌,就比较简单,但是你要一群人合唱可能难度就很大。但这次不仅需要多种技术配合,而且要无缝衔接,从整个技术组织上来说难度非常大。”
从前期策划,到最原始的想法,到最后完美地呈现,王功团队用了整整半年的时间。中间出了多种方案,每一个方案都要进行技术论证、测算成本等一系列的工作,最后选择了现在这个方案。
天气也是一大挑战,刮风下雨等天气因素都要考虑进去,毕竟开幕式当天是刮风还是下雨,谁也不知道。“如果开幕当天,天气变化强烈的话,有可能会做一些临时的应急调整。但这次看到的是百分百的效果,完全没有受任何其他因素影响。”王功团队也提前设计了几种备用方案,幸运的是当晚天气很好,按照最初的计划呈现出了理想的效果。
啤酒桶呈现了太多的技术方面,引发了很多观众的好奇心,但是王功不想透露太多细节,“还是希望大家能以后一直在猜这个是怎么出来的。”
做了20多届啤酒节开幕式
每年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惊喜是比较难的一件事,王功团队已经做了20多届啤酒节开幕式了。“其实对我们来说难度也很大,在有限的预算下每年要呈现出更好的效果,其实是很大的一个挑战。所以其实我们现在更多地想的是以后还能如何去做,对我们来说可能是更大的挑战。”
王功导演透露,今年他一直考虑能不能在开幕式中更多地体现科技的元素。舞台的技术呈现,虽然它的技术含量也很高,但是毕竟它是一个艺术化的呈现,而他希望有一个更直接的科技呈现,最后就有了机器人给市长递开酒锤的环节。为此王功团队找了多家机器人公司,进行技术论证,最后选定的是“天工行者”这款机器人。
说起这款机器人,也是机器人中的“名人”了,就是之前在北京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中获得冠军的机器人。“我们选择这款机器人,就是因为它的稳定性最强。”
“对于我们来说,只能说是在现有的舞台技术情况下,尽量可能地去组合更好的效果。这主要是靠着技术,以及一些巧的编排和设计。”王功说。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