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發佈視頻稱,在廣東佛山有一傢飯店,用清道夫魚作為原材料,推出瞭一系列特色菜,引起關註。
清道夫是否可以作為餐飲的原材料?會不會存在相關風險?
12月15日,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協調與應急科的工作人員告訴橙柿互動記者,市場監管局前註意到瞭本起事件,已經派工作人員去飯店調查,“我們會按照市場監管部門的職責做好調查的”。
隨後,橙柿互動記者又聯系到這傢飯店的老板馮師傅,一位專註順德魚生的大廚,從業逾二十年,一手刀法爐火純青,經營著兩傢飯店。
在短視頻平臺上搜索“清道夫”、“做菜”,你可以找到一大堆五花八門的視頻,做法也千奇百怪,有魚生(生吃)、清蒸、油燜、燒烤、甚至還有清道夫“十吃”。
這些視頻絕大多數都是博人眼球的噱頭,發過一次再無下文。而馮師傅號稱首創瞭清道夫無骨魚的吃法(簡單來說就是魚肉去骨切片加工),魚片可以水煮,爆炒(荷芹炒),魚骨頭還可以拿來椒鹽。翻看他的個人抖音,從去年8月店裡開始售賣清道夫至今,他已經發瞭25條關於清道夫菜肴的相關視頻,最火爆的一條評論超過瞭400條。
“清道夫最終也淪為瞭廣東人的美食。”“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都跑不出廣東。”“清道夫也沒能幸免的一‘劫’”……網友們都有些驚訝,為什麼會想到拿清道夫來做菜?
馮師傅說,因為這種魚泛濫,很多魚塘裡都會有,就想嘗試一下這個魚能不能做菜吃,沒想到還挺受人歡迎,一盤售價38-58元不等。
“清道夫的肉有個特點,就是‘過水’後依舊能保持爽脆的口感,別的魚都做不到。”馮師傅說,“不過,這種魚小,骨架大,肉不多,殺10條都沒有一斤肉,而且處理起來比較費時間,一條需要花上四五分鐘。”
“最火的時候,每天殺魚都殺不過來,一天要招待二三十組吃魚的客人,還有不少人是專門過來吃的,不過最近沒有貨源,我們暫時不做瞭。”
清道夫是不是去河道裡捕撈的?馮師傅回應說,店裡的魚都是養殖的,進價5-10元一斤,在擺上餐桌之前,會進行檢驗,“隨機抽十幾條魚去送檢,沒問題才可以售賣。”
清道夫到底能不能吃?好吃嗎?
清道夫到底能不能吃?是不是像網友所說,這是一種吃垃圾的魚?博物雜志曾經做過科普:清道夫(豹紋脂身鯰),也叫吸盤魚。豹紋脂身鯰屬於鮎形目(骨)甲鯰科。甲鯰科的魚長相都比較奇特,除瞭顏色上的特征外,身體構造也比較特殊。
它們身體表面長有一層骨板,十分堅硬,起保護作用。同時魚體下方還有個近乎圓形的吸盤嘴,佈滿牙齒。
跟絕大多數魚類一樣,清道夫食譜很廣,有啥好吃的就優先吃啥,有葷的肯定不會先吃素的,上到人工制作的各種飼料,下到自然界的各種自然食品,它都能吃,甚至在魚缸裡搶食都不輸其他的魚。
因為食譜廣,適應性強(尚具有腸呼吸的功能),還自帶盔甲,再加上在中國它們缺乏天敵,所以在野外基本沒啥對手,於是數量泛濫,上瞭《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博物雜志說,作為魚類,清道夫確實能食用,但並不好吃。而且,清道夫本身堅硬,骨板占據身體全身大部分,處理起來當麻煩,最終得到的魚肉又很少,獲肉成本甚至比在我國到處泛濫的羅非魚還高,因此基本沒人食用。
在清道夫魚原產原產地南美洲,個頭大的豹紋脂身鯰和其他甲鯰科魚類通常烤著吃(烤的話,熟後可直接掰開骨板食用)。
(來源:都市快報橙柿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