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可以说是我国著名的地标建筑,它是历代统治者为了抵御北方的游牧民族而打造的城墙,但值得一提的是,秦始皇因为大兴劳役,强征劳工,长城脚下也是白骨累累。如果说长城抵御外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之外,但是接下来要说这个,却是大可不必的,因建造它有数千人累死,而目的却只是为了作秀,这边是位于南京市江宁区阳山南坡的阳山碑材。
在山坡上,高大的碑座、碑额、碑身三部分正静静地横卧,它们都是由阳山中完整性好而且十分巨大的栖霞灰岩开凿而出,其中碑身长49.40米,宽4.4米,高10.7米,重约9千吨左右;碑额石材高10米,长20.3米,宽8.40米,重约6千吨左右。可谓世界罕见。
为何叫做“碑材”呢?古人为了祭奠帝王将相或者是先祖,喜欢树立起巨大的石碑来表达他们的功绩,不过这块石碑虽然已经修筑成型,但是并没有树立起来,而是放置在原地无人过问,因此它也算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烂尾工程。
修筑这一块碑材的故事,还得从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说起。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不是长子的朱棣对于皇位可是觊觎已久,然而朱元璋却偏偏要按嫡长子的方法来交接皇位,太子朱标死后,他又立下了皇太孙,也就是后来的建文帝。
朱棣自然是不甘心的,1399年,朱元璋去世后的一年,燕王朱棣便从北京起兵造反,美其名曰“清君侧”,在3年的作战后,朱棣攻克南京,建文帝不知去向,而朱棣总算夺得了皇帝之位。
但民间却是留言四起,古代人最讲究一个名正言顺,对于朱棣这种篡夺皇位的行为,也是对父亲朱元璋的忤逆,文人士大夫虽然畏惧皇权不会明面上说,但是心中对于朱棣,肯定是非常鄙视的,朱棣自然也心知肚明。
为了表达他的孝顺,稳定自己的统治,1402年,在继承皇位后,朱棣立马向天下宣布,要建筑一块史无前例的巨型石碑来彰显朱元璋的功德。
说干就干,他召集了全国万余工匠,并且依阳山南麓开凿碑材三块。这里石材优良,而且风景独好,无疑是选址的最佳场所。一场规模庞大的工程就开始了,然而朱棣思功心切,贪图急利的他也给工匠们定下了极为苛刻的工作任务,
朝廷要求限期完工,否则将对监工者严惩,下属也将任务分摊给民夫工匠,根据规定,每天每个石工要交三斗三升石屑,由监工负责验收。工匠们累死、摔死和因为任务完不成被杀死的人数,达到了3000人之多,而死者的遗体,就被丢弃在阳山附近的“万人坑”当中,随着岁月慢慢过去,这里隆起了一个非常大的坟包,因此大伙儿将这块“万人坑”附近的小村称之为“坟头村”。
经过夜以继日的赶工,阳山碑材花费数年,总算得以成型,而根据计算,如果将它树立起来,将会达到78米高度,重达3万余吨,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碑。
然而这块付出无数人血和汗的石碑材料,还是躺在了原地,朱棣为何没有继续了呢?原因无非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如何将石碑树立起来?这是一个十分有挑战性的问题,稍有不测,石碑断裂,将会前功尽弃。第二点,则是朱棣已经迁都北京,南京不再成为重点,而他的统治,也慢慢稳固下来,也就无需在石碑上面大下功夫。
这块阳山碑材,也就流传到了如今,并且成为了南京的风景名胜以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附近的明文化村,就是以开采阳山碑材为主脉所建造,企图再次还原过去无数人打造石碑的历史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