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餐饮大数据研究与认证机构NCBD(餐宝典)正式发布“2025(第六届)餐饮金饕奖”系列榜单,共包括1份TOP100榜单和22份细分榜单,近300个品牌上榜。
其中,各品类榜单按品牌的金饕指数排序,金饕指数由餐宝典依据消费者满意度、媒体影响力、网络情感、品牌差评率、企业实力以及行业分析师评价综合得出,满分100分。
经过半年的大数据监测、企业访谈和分析师评审,最终上榜的十大咖啡品牌是:瑞幸咖啡、星巴克、Manner Coffee、幸运咖、Tims天好咖啡、肯悦咖啡、M Stand、皮爷咖啡、库迪咖啡、JPG coffee。
现实生活中,本土最有权势的和尚目前已很难念经。而在咖啡这个领域,“外来和尚”的经也不好念了。
从数量上看,10个上榜咖啡品牌中,仅有3个是国外品牌,其余全是本土品牌;从排名上看,曾经的行业霸主星巴克已经稳定地排在了瑞幸之后,行业第一已是遥远的回忆。
星巴克中国遇到的困境早已被人反复讨论过,它也在通过各种尝试来让自己留在舞台中央,包括大举进驻县城、部分产品降价等,只不过这些动作收效不大,未能缩小与瑞幸的差距。于是“卖身”(引入合作伙伴)几乎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关于星巴克中国“卖身”的原因,餐宝典曾撰文分析过,认为其业绩持续承压并非关键,关键在于:其一,星巴克要更加聚焦北美基本盘;其二,中国和北美的咖啡市场迥异,需要不同打法;其三,在同店销售额连续4个季度下滑后,星巴克中国2025财年第二季度报颇有亮点,是高位出手的好时机。
△图自餐宝典
和星巴克相比,Tims天好咖啡的处境看上去要更困难一些。其于6月24日披露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当季营业收入为3亿元,同比下降9.5%;同店销售额连续第五个季度下滑;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5890万元,上年同期为净亏损1.347亿元。入华6年来,“加拿大国民咖啡”仍未实现扭亏为盈。在门店规模方面,2025年一季度Tims净增门店仅2家,全国门店数为1024家。
Tims以“咖啡+暖食”为主打,和同行的差异化比较明显。不过在一些消费者眼中,Tims的咖啡远不如其贝果可口,“热食好吃,咖啡难喝”。
星巴克和Tims这两个头部品牌的现状,很能代表外国咖啡品牌在华发展状况。而这一切发生的根源,在于本土咖啡品牌在快速崛起。
最近几年,外国咖啡品牌在各个价格带都遭遇了国产品牌的强力狙击乃至围剿,尤其是在平价咖啡市场,一方节节败退,一方势如破竹。
有三个品牌的表现颇具代表性。首先是领头羊瑞幸咖啡,其门店数今年一季度末已超过2.4万家,行业领先优势持续扩大。5月12日,瑞幸发布新一轮加盟招募计划,面向全国186座城市发布总计800+精选优质定向点位,进一步向更多场景渗透。
4月底,瑞幸宣布郭谨一卸任董事长,大钲资本黎辉接任,这一人事变动被视为瑞幸将加大海外扩张的力度。两个月后,当地时间6月30日,瑞幸“打入星巴克大本营”,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商圈开出首批2家门店,饮品定价与星巴克相近。值得一说的是,最近大钲资本被指加入了“抢购”星巴克中国的队伍中。
△图自餐宝典
第二个是蜜雪冰城旗下的幸运咖。这个品牌在库瑞价格战趋缓后,就像被解除了封印一般,取得了狂飙式的发展,开店速度比价格战之前要快得多。截至目前,幸运咖门店总数接近7000家,2025年目标是到1万家。在具体的门店扩张策略上,幸运咖内部已做出调整,下半年将重点转移至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代表的一二线城市,商业街是核心拓展点位。
餐宝典分析师认为,幸运咖之所以能飞速发展,首先是因为中国咖啡市场空间巨大,NCBD(餐宝典)预计2025年中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将达到2175.4亿元,同比增长13.3%;其次得益于蜜雪冰城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幸运咖的毛利较高(5.9元美式的毛利据称在50%以上),门店的抗风险能力较强;其三是幸运咖的加盟门槛偏低(官方称单店投资预算25万元以上),易于规模扩张。
第三个值得关注的是个新品牌古茗咖啡“Good Coffee”。6月23日,在星巴克传出邀请诸多机构反向路演的同一天,古茗宣布吴彦祖成为“咖啡品质合伙人”,并同步启动“全场咖啡8.9元”限时活动,7600余家门店掀起了低价咖啡风暴。
此外,肯德基的兄弟品牌肯悦咖啡已于今年4月底迈入“千店俱乐部”,库迪从价格战中缓过来后门店数据称已达1.5万家,本土平价咖啡正在全面快速崛起。这直接带来了两个数据,一是咖啡连锁化率不断攀升,2024年已达35.4%;二是咖啡闭店率持续下降,2024—2025年为10.3%,比上年下降3.0%(NCBD数据)。
NCBD(餐宝典)的研究显示,在咖啡门店中,主流的价格区间有两个:10—20元和30元以上,门店占比非常接近,分别是36.5%和36.7%。这表明,咖啡的高端市场是真实存在的,不会因为价格战而消失。
这次十大品牌中,皮爷咖啡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高端咖啡品牌,人均约40元。然而,它也是外国品牌中为数不多活得比较滋润的。据其母公司JDE Peet’s的2024年年报,皮爷中国有机销售额强劲增长,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EBIT)有机增长23.8%,拉动母公司全球销售额达88.37亿欧元(同比增长7.9%)。
△图自餐宝典
皮爷咖啡1966年在美国成立,有三位年轻人曾在这里学习技术,然后在1971年创立了星巴克,因此皮爷咖啡又被称为“星巴克祖师爷”。这两个品牌进入中国的时间相隔18年,如今在中国的门店规模一个接近9000家,一个不到300家。不过,皮爷本就无意追求规模,前任CEO曾表示,需严格控制数量以保护高端形象。这种对高端和小而美的主动选择,让皮爷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业绩表现说明了一切。
从皮爷咖啡的案例不难看出,既然要走高端路线,那就别追求规模;反之,既然要追求规模和速度,那就别太看重“空间”。总之就是:既要又要,要不得。
品牌跑马圈地,供应链是基础,各大咖啡品牌纷纷在供应链上加大投入。
3月,瑞幸咖啡与印尼邦盖群岛县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未来5年将联合合作伙伴在邦盖群岛采购约100万吨符合标准的椰子原料;5月,蜜雪冰城集团跟巴西签署40亿元人民币的采购意向大单,其中大多数是咖啡豆;7月,库迪咖啡全球供应链基地超级工厂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正式开工,项目建成后日均产能约1000万杯。
在咖啡的关键原料咖啡豆的供应上,巴西已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咖啡豆供应国。巴西咖啡出口商协会数据显示,2023—2024年度,巴西对中国的咖啡豆出口量较上年度增长186.1%。在国内,云南咖啡产业日渐成熟,重要性与日俱增。
云南是我国咖啡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占全国咖啡产量的98%以上。近年来,云南咖啡的品质逐年提升,精品咖啡产量4.6万吨,较2023年增加1.1万吨。其中,2024年保山市小粒咖啡种植面积超14万亩,年产量2万余吨,综合总产值突破90亿元,精品率从2022年的40%提升至2024年的70%,精深加工率提升至85%。2025年4月,保山小粒咖啡获评为第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典型案例。
云南省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起,云南咖啡的内销占比几乎与出口持平,到2023年,超过90%的云南咖啡在国内被消耗掉。自2024年10月起,星巴克全国门店开始推广云南豆,并推出云南单一原产地咖啡,雀巢、瑞幸、永璞等知名品牌也纷纷推出云南咖啡产品。
海外市场对云南咖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今年上半年,云南出口咖啡和咖啡制品货值6.5亿元,同比增长8.4%,出口规模位居全国第一,销往荷兰、德国、越南等34个国家和地区。
在国际局势动荡之际,自有供应链的强大是国内品牌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