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傢鄉這幾年變化很大,彩虹公路又寬又美,露營民宿處處開花,農耕墻繪多姿多彩,村莊環境幹凈整潔有序,跟電視裡看到的美麗農村一樣。”因疫情滯留在外三年未回傢的壇下村村民陶承生發出由衷感嘆。
近年來,江西奉新縣仰山鄉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鄉村振興建設重要抓手,深入踐行“兩山”理念,不斷推動鄉村從“一處美”向“一片美”、從“環境美”向“生活美”、從“外在美”向“內涵美”進發,成功實現瞭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麗生活“三美融合”有機統一。
從“一處美”向“一片美”轉變
仰山鄉是一個典型山區小鄉,轄區內植被資源繁茂、風景秀麗,擁有江西省內唯一一座海拔500米以上高山中型水庫,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近年來,仰山鄉樹牢綠色理念,呵護綠水青山,綠色生態發展底色亮麗。
為盡快將零星“盆景”變成連片“風景”,仰山鄉加強頂層設計,制定瞭全域旅遊總體規劃,並成功簽約引進總投資20億元的仰山鄉村公園文旅項目,極大地帶動瞭仰山避暑民宿、鄉村旅遊等產業發展。
打造瞭香坪湖康養度假小鎮、正好小築、樂活居、若谷山房等一批精品民宿集群,仰天峽漂流、白水崖瀑佈露營地、高坪星空露營地、大源梯田露營地等一批適合年輕人娛樂的綠色體驗營地,2022年吸引遊客6萬餘人次,成為奉新新晉“網紅打卡地”。
如今,連片“風景”已初具雛形,仰山鄉又多管齊下整治“裡子”,確保“面子、裡子”一起靚。
生態文明持續向好。持續開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秸稈禁燒、廁所革命等行動,全面落實“河湖林長制”,全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強化飲用水水源地保護。
目前,仰山鄉共有竹林近8萬畝,森林覆蓋率近80%,每立方厘米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高達8萬個,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
人居環境不斷改善。2022年開展環境專項整治行動16次,清理衛生死角、保潔盲區46處,拆除公路沿線亂搭亂建及殘垣斷壁50餘處近800平方米,清理、整頓工作深入肌理。
全鄉完成20個村組新農村建設,鄉村面貌煥然一新。特別是大源新村建設點,充分利用老舊房屋墻體,創作出一幅幅多彩多姿、富有鄉土氣息和農耕文化特色的墻畫,整個村莊顯得愈加生機勃勃、富有詩意,鄉村環境發生蝶變。
打造宜居傢園。推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置,增設垃圾桶220餘個。爭取資金90餘萬元提升改造3個農村供水保障工程,惠及群眾324戶1256人。爭取資金380餘萬元,增加2條供電線路作為輸電主線,用電可靠率達99%。
從“環境美”向“生活美”轉變
環境美瞭,日子更要甜。近年來,仰山鄉加大資金投入,補齊民生短板、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群眾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優化升級道路交通設施。持續完善道路養護機制,不斷提高路況質量。投資7000餘萬元,升級改造總長約15公裡的三級旅遊公路;先後投入2000餘萬元對集鎮道路及周邊進行黑化美化亮化升級改造;投入資金300餘萬元,升級改造集鎮至大源村5公裡道路;投資50餘萬元,增設250餘盞太陽能路燈點亮村道;完成塅蘭公路沿線防護欄、反光條安裝,全鄉群眾出行更為便利。
高質量推進集鎮建設。自籌資金324萬元立面美化集鎮街道;投入346萬元實施給排水工程,改造集鎮供水主管網1060米,雨水管網1100米,污水收集管網1280米,滿足瞭群眾對集鎮的功能需求。
壯大鄉村振興項目。依托路邊村豐富的毛竹資源、壇下村豐富的富硒山泉水資源,爭取鄉村振興資金130萬元,開辦瞭節節高樂器修造館、蘆霧山山泉水生產項目。
節節高樂器修造館通過把廉價的毛竹加工成附加值更高的竹笛、古箏、快板等竹制樂器,幫助50餘名脫貧戶、殘疾人實現就業增收。蘆霧山山泉水項目帶動本地20餘名群眾實現傢門口就業,村集體每年穩定增收11萬元。
推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以“產業化、規模化”為目標,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1500畝、百畝黃粘糯基地、富硒筍用林示范基地建設,農民增收致富再添新途徑。
據悉,2022年全鄉個人儲蓄存款達11162萬元,同比增長17.62%;戶均存款4.06萬元,同比增長17.68%。
從“外在美”向“內涵美”轉變
真正的美麗鄉村,是由內而外的美,不僅要有讓村民“身有所棲”的白墻黛瓦,更要構築起村民“心有所寄”的精神傢園。近年來,仰山鄉堅持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全覆蓋,鄉村治理成效顯著。
黨建保障有效。仰山鄉黨委始終把黨的建設作為第一責任來抓,認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三拼三促”、“三比三爭”等主題教育活動,黨員幹部隊伍思想凝聚統一。
選優配強村級領導班子,全鄉8個村全部實現書記主任“一肩挑”,在疫情防控、重大項目建設等重點工作中,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基層組織建設呈現新面貌。
移風易俗推進有度。大力推進殯葬改革,8個行政村均已完成農村公益性墓地建設。引導各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村規民約,成立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強化村民自治、自理,自覺抵制各種陳規陋習和歪風邪氣。2023年新增婚事13起,彩禮均控制在10萬元以下。
持續開展“最美”系列評選活動,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帶動作用,引導群眾見賢思齊,村風民風持續好轉。
文化陣地建設有力。升級改造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全鄉實現村組小廣場、農傢書屋全覆蓋,利用閑置房屋、土地建成廉政廣場、文化廣場、健身休閑小廣場30餘個。
文明實踐活動有為。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組建多支志願服務隊,吸納志願者1500餘人,其中當地村民志願者800餘人。
每月圍繞宣傳宣講黨的政策、豐富活躍文化生活、持續深入移風易俗等五個方面,常態化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傳統節假日開展清明清掃公墓、端午節包粽子送敬老院等活動,鄉風文明的良好氛圍大為濃厚。 (楊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