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拐过巷口就闻着味儿了——巷尾那家老烧烤摊的香气,裹着炭火的焦香直往鼻子里钻。我攥着手机加快脚步,远远就看见铁架上的五花肉正滋滋冒油,边缘烤得金黄发脆,老板拿着长夹翻了个面,那股子香更浓了,引得旁边小孩直拽着家长的衣角蹦。
以前就光知道吃,每次等烤肉的时候都忍不住凑上去闻,总琢磨这香味到底是咋来的。不就是肉放烤架上烤吗?为啥煮肉炖肉就出不来这股勾人的味儿?直到上次跟一个学食品的朋友撸串,他嚼着烤肉含糊不清地说:“这叫美拉德反应,蛋白质在高温下的表演。”
说实话,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啥高大上的烹饪技巧,后来听他掰扯才明白,就是肉里的那些成分在高温下瞎折腾。比如肉里的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跟糖碰到一块儿,再加上烤架的高温一催,就变出一大堆带香味的小东西。他说还有个啥脂肪氧化,我没太记清,反正核心就是得够热,温度不够还真出不来这味儿。
想起去年冬天在家自己烤,提前腌了半天的牛肉,放平底锅煎了半天,看着也焦焦的,可就是没有外面那股香味。当时还怪腌料不对,现在才想明白,估计是平底锅温度不够,人家烧烤架的炭火温度高,那反应才够劲儿。你说这事儿怪不怪?原来好吃不好吃,还得看化学反应给不给力。
上次跟老板聊天,他说烤不同的肉火候还不一样。烤羊肉得火旺点,烤到表面微焦,油脂逼出来才香;烤鸡胸肉就得慢点儿,不然外面焦了里面还没熟,香味也出不来。现在想想,这不就是掌握反应的火候嘛,老板没念过多少书,可凭着经验把这“表演”拿捏得死死的。
有次跟朋友去山里露营,自己架了炭火烤串。一开始火太旺,肉表面烤黑了里面还生着,香味没出来倒有股焦糊味。后来把火调小,慢慢烤,看着肉从粉红变成褐色,油珠子一串串往下滴,那香味突然就冒出来了,跟城里烧烤摊的味儿一模一样。当时一群人围着烤架咽口水,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馋。
其实不光是烤肉,咱平时炸油条、烤面包,表面那层金黄的壳子,闻着香香的,也是这啥美拉德反应搞的鬼。以前吃面包总爱撕表面那层皮,觉得比里面软乎乎的好吃,原来也是拜这个反应所赐。不过话说回来,还是烤肉的香味最勾人,毕竟谁能拒绝滋滋冒油的烤肉呢?
昨天路过烧烤摊,老板正烤着我最爱的五花肉,油星子溅在炭火上噼啪响,香味飘了半条街。我站在旁边等的时候,老板笑着说:“再等两分钟,这时候香味最浓。”果然,两分钟后他撒上孜然和辣椒粉,那股香简直要把魂勾走。付完钱咬一口,外皮焦脆,内里鲜嫩,这才是夏天该有的味道啊。
你们有没有过这种经历?老远闻着烤肉香就走不动道,非得买两串才甘心。我反正每次闻到都控制不住自己,有时候明明刚吃完饭,也得买一串解解馋。你们觉得啥肉烤着最香?是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还是嫩乎乎的里脊肉?评论区说说,下次我去试试你们推荐的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