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15 日清晨七点四十分,乌鲁木齐城南的云雾还未散尽,第一片雪花便穿过红山公园的檐角,轻轻落在了西大桥的栏杆上。不过半小时,鹅毛般的雪片已将整座城市裹进白茫茫的诗意里 —— 刚结束刀郎演唱会的市民在街头听见老歌旋律,转头望见红墙覆雪的瞬间红了眼眶;从成都来出差的小陈举着手机在雪里转圈,雪花灌进脖子也笑得开怀;卖烤红薯的大叔掀开保温桶,热气混着雪雾在寒风里凝成白汽。这场比常年略早两天的初雪,就这样以最温柔的姿态,拉开了乌鲁木齐秋冬转换的序幕。
初雪后的乌鲁木齐,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 “四季同框” 画卷。天山大峡谷的湖面还泛着澄澈的蓝,岸边的林木却已披上双重盛装:金黄的胡杨叶托着蓬松的积雪,火红的野果在白雪中格外耀眼,未褪尽的绿意从雪层里探出头来,像极了不小心打翻的调色盘。板房沟镇的山峦渐渐被白雪覆盖,远远望去如同沉睡的巨人盖了层洁白棉被,古朴的民房屋檐下,炊烟袅袅穿过雪幕,将寂静的画面晕染出烟火气。水西沟镇的观景平台上,刚染上 “美拉德” 色系的乔灌木错落有致,积雪轻柔地铺在枝叶间,阳光穿过时,金黄与雪白交相辉映,每一片雪花都折射出细碎的光。
“这哪是下雪,分明是时光在眼前转了个圈。” 在红山公园拍照的王阿姨擦了擦镜头,语气里满是感慨。她翻出手机里 2002 年的老照片,同样是 10 月的初雪,年轻的自己站在同款红墙下,身后是刚流行的翻盖手机。如今牵着孙子的手,听孩子追着雪花喊 “奶奶快看,雪是六角形的”,才惊觉这场雪连飘落的节奏都和当年一模一样。朋友圈里早已掀起 “摄影大赛”,有人晒出雪压枝头的特写,配文 “乌鲁木齐的秋雪从不会让人失望”;有人定格下清雪车作业的瞬间,感叹 “最美的不是雪景,是雪地里逆行的人”;更多人转发着刀郎的歌词,“2002 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 的旋律,伴着雪花刷屏了整个社交圈。
这场初雪的降临,藏着天山北麓独有的气候密码。乌鲁木齐气象台高级工程师蒋慧敏解释,作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这座三面环山的城市本就有着 “季节转换突兀” 的特点,十月中下旬出现初雪实属正常。此次降雪源于南下的强冷空气与天山北麓的湿润气团剧烈交汇 —— 携带水汽的气流遇山脉阻挡被迫抬升,温度骤降间便催生了这场雪。气象数据显示,城区降雪量达到 8 至 12 毫米的大雪级别,山区积雪厚度更是达到 2 至 5 厘米,相比 2024 年 23.9 毫米的强降雪显得温和许多,却比 2020 年那場零星小雪更显从容。
雪越下越大时,乌鲁木齐人的生活早已切换到 “冬季模式”。出租车司机马师傅在路边熟练地给轮胎套上防滑链,三分钟搞定的动作透着常年积累的默契:“每年初雪都这样,套完链得赶紧回家,老婆炖的羊肉该好了。” 小区里的大爷们踩着积雪互相招呼,默契地把暖气阀门往右拧了两格,嘴里念叨着 “十月雪,暖气迟一天都不行”。放学的孩子们书包上落着雪花,顺手攒个雪球追跑打闹,笑声撞在雪幕上,碎成一地银光。最热闹的当属炉院街的奶茶馆,老板艾力把铜壶擦得锃亮,砖茶与牛奶在壶中慢慢熬煮,加盐时的手稳如钟:“老规矩,初雪天的咸奶茶得熬足一刻钟。”
雪幕里的温暖,从不缺 “逆行者” 的身影。傍晚时分,河滩快速路上的清雪车已经来回作业三趟,司机刘姐裹着加厚棉手套,牢牢握着操作杆,视线紧盯着前方路面。“雪不停咱就不能停,要不明天上班的人得堵哭。” 她抽空喝口保温杯里的热姜茶,对讲机里传来同事的调侃:“刘姐,你这发型都被雪染成奶奶灰啦!” 笑声混着发动机的轰鸣,在寂静的雪夜里格外清晰。与此同时,交警们在路口站成了 “雪人”,帽檐和肩膀积着厚雪,指挥手势却丝毫未乱;环卫工人挥舞着扫帚,把人行道的积雪堆成整齐的小丘;小区保安师傅拿着抹布,挨个帮车主擦掉车牌上的积雪,怕第二天结冰难清理。
雪夜的奶茶馆里,暖意比平时更甚。艾力端上刚熬好的奶茶,看着窗外的雪絮慢悠悠飘落:“我们乌鲁木齐的雪有讲究,初雪要喝咸奶茶,配两个烤包子,才算不辜负这天气。” 两个外地游客捧着温热的茶碗,看着窗外逐渐变白的街道,忽然懂了这份惬意。隔壁桌的小陈啃着烤包子,手里还攥着大叔送的热红薯,给妈妈发语音时声音带着笑意:“这里的雪好冷,但奶茶和烤包子都是热的,人也特别暖。” 艾力听见了,笑着补充:“等雪停了去南山看看,那里的秋雪才叫绝,半山秋色半山雪,跟画里一样。”
这场雪在午后渐渐停歇,天空放晴时,阳光穿过云层洒在雪地上,整座城市都泛着温柔的金光。但气象部门的提醒很快传遍街头巷尾:雪后晴朗天气里,“辐射降温” 会让夜间气温骤降。果不其然,16 日凌晨的最低气温跌至零下 2 摄氏度,积雪融化的水渍在路面凝结成透明的 “暗冰”,给早高峰出行带来了隐患。不过乌鲁木齐早已做好准备,S116 线和 G30 连霍高速的重点路段,清雪车连夜值守,路政人员撒盐融冰,交警在易滑路段增设警示标志,让这场 “雪后考验” 变得从容应对。
初雪后的第一个清晨,阳光唤醒了这座城市。孩子们穿着厚重的棉衣在小区里堆雪人,鼻尖冻得通红却不愿回家;上班族踩着防滑鞋小心翼翼前行,路过早餐摊时买份热豆浆,暖意从手心传到心里;游客们扛着相机赶往南山,想捕捉雪后初晴的仙境。小陈在酒店门口遇见了送红薯的大叔,大叔塞给他一副手套:“今天去南山,戴上这个不冻手。” 他望着远处天山的雪线,忽然明白为什么说乌鲁木齐的初雪最动人 —— 这里的雪不仅有童话般的美景,更有藏在寒风里的温暖人情。
午后的阳光渐渐暖起来,屋檐上的积雪开始消融,水珠顺着红墙滴落,在地面溅起细小的水花。乌鲁木齐市气象台发布消息,未来几天将持续晴好,气温会稳步回升,但这场初雪已悄悄改变了城市的节奏:商场里的羽绒服开始热销,菜市场的羊肉摊前排起长队,暖气公司的检修车穿梭在街巷,就连奶茶店的咸奶茶销量都翻了几番。老乌鲁木齐人说,初雪是冬天的请柬,雪一落,日子就该过得暖烘烘的。
傍晚时分,夕阳为雪山镀上金边,乌鲁木齐的灯火在雪后更显明亮。小陈坐在返程的车上,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红山公园,手里还留着烤包子的余温。他想起艾力说的话:“雪落得很慢,心就静了。” 或许这场初雪的意义正在于此,它让奔波的人停下脚步,让怀旧的人遇见时光,让陌生的人感受温暖。
当最后一缕阳光掠过天山,乌鲁木齐的初雪故事还在继续。清雪车保养完毕停进车库,刘姐回家给孩子煮了热汤;王阿姨把今天的照片洗出来,和 2002 年的老照片贴在一起;小陈在朋友圈发了九宫格,配文 “乌鲁木齐的雪,是刻在心里的温柔”。而这场雪留下的,不仅是银装素裹的记忆,更是这座城市独有的浪漫 —— 在刀郎的旋律里落雪,在烤包子的香气里暖身,在陌生人的善意里动心,这便是乌鲁木齐初雪最动人的模样。
下一篇:3种板栗做法,原来这种最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