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璐)近日,有游客在国家植物园樱桃沟景区发现赤链蛇出没。这种蛇有毒吗?为何白天出没?游客遇到该怎么办?针对这些问题,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植物园和野生动物保护专家。
游客发布的视频显示,一条红黑花纹相间的蛇在樱桃沟景区水中游动。“画面中的蛇确实是赤链蛇。”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科研宣教科科长张亚琼说,北京地区目前发现有17种蛇,其中13种不会致人严重伤害,可以称之为无毒蛇的蛇类,其中就包括赤链蛇。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所有蛇类都有攻击性和风险,非专业人员不要轻易尝试触碰。
据她介绍,赤链蛇是一种中体型的游蛇,但在密云的山区可能会表现出体长不足1米的小体型个体。赤链蛇分布于近低山的平原和中低山区,并不完全依赖近水源生境生活。赤链蛇往往具有较强的夜行性,偶尔晨昏活动。
国家植物园宣传科科长陈雨说,国家植物园在园区管理中始终坚持自然优先、生态优先的原则,现已成为北京市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据调查统计,国家植物园现已收集保护植物1.8万余种,数量全国领先,园区内发现野生动物(哺乳、两栖爬行)共47种、鸟类210种、昆虫1500余种。近年来,在国家植物园还监测到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斑羚的出没。
樱桃沟景区属于最小人工干预、最大化保留原生环境的重点自然生态保护区域,这里水源丰沛、野生植被丰富,是野生动物栖息的重要场所。近日网友发现的赤链蛇属野生动物,是北京地区常见的蛇类,在植被茂盛和水源丰富的地区都可能发现。
“据专家介绍,赤链蛇一般在夜间活动,但目前正值冬眠前夕,需要大量补充能量,所以白天也能见到。赤链蛇不主动攻击人类,只有在受到惊扰和威胁时才会表现出防御性攻击行为。”陈雨说,关于毒性方面,赤链蛇无前毒牙,其咽部有特化的牙齿,该牙齿的基部有达氏腺的腺体,其分泌物具有微毒,对人类无太大威胁。
陈雨表示,樱桃沟景区设有游客游览的栈道、步道等主游线,沿途有工作人员进行巡视,如发现主游线区域有蛇类出没,会有专业人员负责将其转移至非游览区,保障游客的游览安全。
园方提醒游客,按照游览线路进行游园,樱桃沟区域多处设有提醒牌,不要下栈道和进入非游览区域。本着尊重自然、万物共生的原则,尽量避免人为干扰野生动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遇突发情况,要保持冷静,向工作人员求助或拨打国家植物园救助电话82598771。
北京地区目前发现有17种蛇,其中13种不会致人严重伤害,可以称之为无毒蛇的蛇类(白条锦蛇、赤峰锦蛇、王锦蛇、团花锦蛇、黑眉锦蛇、玉斑丽蛇、红纹滞卵蛇、赤链蛇、黑背白环蛇、刘氏白环蛇、黑头剑蛇、黄脊游蛇、乌梢蛇),有3种是管牙蛇的毒蛇(短尾蝮、华北蝮、西伯利亚蝮),1种具有发达的达氏腺可以引发强烈出血的毒蛇(虎斑颈槽蛇)。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