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恰逢中秋国庆相遇,形式多样的文旅特色活动为这个假期增添了别样氛围。来自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数据显示,截至当日15时,全省纳入统计的A级景区接待游客625.72万人次,门票收入6491.7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4.68%、16.95%。全省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今日接待群众109.24万人次。
▲10月1日,市民大清早来到成都博物馆参观 红星新闻记者 王勤 摄
记者了解到,全省联动开展了系列中秋特色活动,其中“万人赏月诵中秋”集中展演在绵阳江油举行,成都市推出了“月满华诞·幻游三国”主题活动、中秋灯光秀及烛光音乐会等新颖演艺。央视中秋晚会主舞台落户德阳,三星堆文化与川籍艺人张含韵等“回家团圆”成为亮点,德阳市同步开展配套旅游活动。宜宾市以“李庄金秋颂”为主题举办诗会擂台,南充市通过祭月巡游、拜月仪式等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参与。各地活动均精心打造集文创、非遗、美食与互动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市集,充分展现了“线上+线下”与“非遗+展销”的融合魅力。
假期期间,四川演艺活动票房火爆,助力文旅消费提质升级。全省引进一批高质量的演唱会、音乐会等营业性演出集中上演,打造“跟着演出去旅行”等文旅消费新场景。市州持续举办大型演艺活动,泸州市“银河左岸”音乐节,著名艺人薛之谦、海来阿木、吴克群等精彩开唱,售票近10万张,省外观众占比48.6%、省内其他市州观众占比39.9%,延长驻留时间,强力带动当地餐饮、住宿、交通及文创的消费热潮,实现了从门票经济到全域消费的能级跃升;上海昆剧团全本《牡丹亭》在蓉城连演3天,呈现“诗性写意”的中华美学精神;乐山市犍为县连续4天举办草坪音乐会,吸引数万游客过夜。演出票房火爆、一票难求,演艺场所周边的咖啡馆、小酒馆、文创茶饮店推出特色产品,形成“看戏+社交+消费”的完整消费闭环,将单一的“票根经济”升级为多重“体验经济”,一场演出带火一座城,演艺成为提振地方文旅经济的强劲引擎。
▲市民游客集中观看电影
此外,产品供给丰富多元,红色游、乡村游、生态游、文化游持续火爆。邓小平故里旅游区持续举办公益观影和“信仰之光”“烽火抗战”等特色展览,吸引众多游客缅怀瞻仰。眉山市丹棱桔香稻田、彭山红色家风馆等成为热门目的地,农事体验、徒步登山、户外露营等体验项目备受青睐。短途自驾成主流,依托便利交通与区位优势,眉山、乐山、雅安、内江等市的短线游、家庭游、自驾游占比超90%,过夜游客逐步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四川省城市足球联赛热度持续攀升。全省打造“看球+文旅”体验。广安、宜宾、遂宁等市围绕四川省城市足球联赛,同步推出同名活动,设打卡点、观赛点及特色业态,叠加文旅福利与商家折扣,将赛事关注度精准转化为文旅消费力,丰富假日体验。各地结合资源特色打造消费亮点等活动,融合非遗美食、音乐表演,激活文旅消费。